趙靜
摘要:中職學生處于思想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教育活動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學生的性格與道德價值。中職語文新課標中明確要求教師需將語文課程的熏陶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正確引導學生的情感發(fā)展。中職語文教師要積極轉(zhuǎn)變觀念,鞏固基礎知識教學效果的同時,充分引入和滲透德育教育,以便為中職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助力。
關鍵詞:中職語文;閱讀教學;德育對策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29-276
引言
中職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規(guī)定,通過中職學生接受語文課程教育,逐步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科學文化修養(yǎng),弘揚和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語言文化,為培育“四有”新人,造就新時代高素質(zhì)勞動者服務。所以,中職語文教學是德育滲透的重要載體,語文教師要不斷豐富課堂教學資源,持之以恒、不失時機地把德育的目標滲透到中職語文教學實踐中,進而將中職學生培養(yǎng)成德才兼?zhèn)?、德技雙全的新時代高素質(zhì)人才。
一、中職語文教學德育滲透現(xiàn)狀分析
在教學內(nèi)容上,教師偏向于傳授知識,忽視德育教育。《中職語文教學大綱》要求:“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語文課程熏陶感染、潛移默化的功能。要尊重學生的感受與情感體驗,同時要重視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正確引導?!边@就意味著教師要通過語文課去熏陶感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要教會學生基本的語文知識,也要發(fā)揮語文的人文性,允許學生表達自己的感受,并且尊重他們的感受,正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然而,現(xiàn)實的情況是,有些教師只顧著講授語文知識、技能,按照教學進度,照本宣科,在教育學生怎么樣做人,要做一個什么樣的人,如何提高個人的素養(yǎng)等方面做得不夠。德育的內(nèi)容沒有通過語文課這個載體得到落實。課堂上教師講授知識的時間占了很大一部分,這就使得學生在課堂上沒有多少時間去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如此一來,就導致了填鴨式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慢慢地,學生也就失去了對語文課的興趣。
二、中職語文閱讀教學中德育對策
2.1作者介紹環(huán)節(jié)的滲透
名家名篇在中職語文教材中占據(jù)較大的比例,這些文本作者在思想、情感、學識等方面具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因此,中職語文教師需對文本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思想亮點等充分挖掘,通過課堂中的詳細講解,引導學生學習文本作者的高尚品質(zhì)。同時,通過講解作者背景知識,學生也可更加深入理解文本中蘊含的情感,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成效。以《賣白菜》一文為例,莫言先生的童年經(jīng)歷十分艱苦。受特定歷史環(huán)境的影響,莫言先生小學就中途輟學。但他并沒有中斷自己的求知之路,利用閑暇時間積極閱讀各類名著。青年參軍之后,由于其擔任圖書管理員這一職位,閱讀書籍的機會顯著增多,同時也開始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經(jīng)過不斷的努力,莫言先生的文學造詣水平顯著提高,且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通過詳細介紹莫言先生的人生經(jīng)歷,學生們可以獲得強烈的思想感染,認識到人們不能夠屈服于命運,不管在任何環(huán)境下,只有不斷努力方可實現(xiàn)夢想。
2.2挖掘文本主題,滲透德育教育
每一篇閱讀文本,都表達一個主題思想,每一個主題思想,都表明作者對客觀事物的評價和態(tài)度。在中職學段,所選取的閱讀文本都具有積極的正面思想主題。因此,中職語文教師應當在落實開展閱讀文本教學時挖掘文本主題,找準德育滲透的切入點。通過進行閱讀文本主題,引導學生解讀文章主旨,去感受作者的態(tài)度與想法,進而深化自身對閱讀文本的理解,豐富道德認識的認知結(jié)構(gòu)。例如,當教師講解《廉頗與藺相如列傳》時,需要詳細分析藺相如的性格特征與人物形象,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先引入《完璧歸趙》的案例,藺相如在面對秦王時始終保持鎮(zhèn)定,采用智謀誑回和氏璧,最終化險為夷。從文章中,可以知道藺相如原本只是個小官,但是卻有勇有謀、能言善辯、智慧明達,可以勇于面對眾人的不解與猜忌,甚至對流言蜚語無所顧忌,主動扛起了國家榮譽,在秦王大殿上據(jù)理力爭,對國家的愛國之情顯而易見,完美詮釋了崇高的信仰,以堅守與容忍的心態(tài)表達了對國家的熱愛之情。學生經(jīng)過對文章的深入研讀,可以提高思想境界,為思政教育奠定堅實基礎。
2.3通過組織語文教學綜合實踐活動帶動德育
滲透毋庸置疑,中職教育階段側(cè)重培養(yǎng)全體學生的職業(yè)技能和應用實踐能力,語文教學也要凸顯中職教育的這一特征,通過開展別開生面、豐富多彩的語文教學綜合實踐活動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語文教師可密切聯(lián)系教學內(nèi)容,設置多種類型的綜合實踐活動。如在學習有關“古詩詞”內(nèi)容時,教師可開展古詩詞誦讀的活動,引導學生領悟中國詩詞文化的獨特魅力。教師可變革傳統(tǒng)的授課模式,在課下收集近年火爆的《中國詩詞大會》的有關視頻,讓學生通過課上觀看,感受參賽選手和評委老師的深厚詩詞功底。同時提醒學生通過詩詞的誦讀、理解和應用給自身品德修養(yǎng)能夠帶來哪些啟示。教師可在學生了解詩詞大會比賽規(guī)則的情況下,號召提議全班模仿電視臺詩詞大會的形式,舉行一場生動有趣的班級詩詞大會,學生聽后群情激憤,均想將所學運用到比賽中,看看自身的詩詞水平究竟處于何種高度。通過班級詩詞大會的方式,以一種競賽比拼的形式激勵和督促大家學好古詩詞,比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形式更能引起學生的心靈共鳴,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對傳統(tǒng)詩詞文化的熱愛,使青少年領略到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詩歌文化自信的重任,使自身的情操得到陶冶、境界得到升華。
結(jié)束語
總言之,語文教師要走進學生,聆聽每一朵花開的聲音,使我們的學生愛上語文課,最終使他們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李守榮.中職語文閱讀教學中德育策略探究[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20(29):188-189.
[2]全曉雯.中職語文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的策略探析[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20,4(20):43-45.
[3]沈佳.中職語文閱讀教學中德育教育策略探[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12):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