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教學不僅僅是音樂賞析,更重要的是基本樂理知識的教學。音樂《新課標》中指出:“學生掌握一定的識譜能力,對于音樂教學是必需的?!痹诂F(xiàn)代小學音樂知識教學中,識譜教學是音樂教學的基礎,學生識譜困難也是展開音樂教學的主要阻礙。所以,教師在識譜的教學中需要格外關注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自主、自主,且能動性強地參與到識譜的學習之中。本文將就小學音樂識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淺析,并提出相應的策略。
關鍵詞:識譜教學;小學音樂;趣味性
我國教育部2011年版的《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新課標)指出:教會孩子們識譜的方法,運用各種策略讓孩子能不機械地識譜。通過增強識譜教學的多樣性,學生便可以在相應趣味性的學習活動中打下堅實的音樂學習基礎?,F(xiàn)階段的識譜教學枯燥機械,教師應不斷改變教學理念,并且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優(yōu)化,以此讓陳舊的教學變得更富有心意,以此增強學生識譜學習的積極性。
一、小學音樂教學現(xiàn)狀
以往小學音樂教師誤把識譜的教學擺在錯誤的位置,即并不重視綜合性的教學,只是關注識譜技能和樂理的知識。這樣的教學,便致使了音樂知識和技能趨于片面化,導致小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產(chǎn)生排斥、厭煩心理,也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以下表格為小學學生識譜現(xiàn)場測試結果。測試的曲目選自人教版教材四年級下冊和三年級下冊,分別為《共產(chǎn)兒童團歌》《憶江南》。參加測試的小學生共95人,其中45名是男生,50名師女生,60名師四年級,35名師五年級。主要測試的內(nèi)容為學生的基礎能力,如音準等。
根據(jù)表1的數(shù)據(jù)顯示,95名小學生中,40%的學生具有一定的識譜能力,而大部分學生并沒有相應的能力。這樣的情況,便是對當前識譜教學困境的一種反應。
二、教學步驟循序漸進
(一)降低識譜教學難度,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以往的識譜教學中,識譜訓練不以學生興趣愛好為學習動力。教師要改變那種情況,使教學循序漸進,深入淺出。
(二)先學歌曲,后唱歌譜
音樂的學習需要多聽音樂,培養(yǎng)樂感。初學音樂的學生聽音樂聽得多,會自己對音高有模糊的初步的概念。所以,教師需要積極引導學生“聽歌”,使學生對音樂“耳熟”,然后再引導學生“唱歌譜”。在這之后,教師還可以針對學生耳熟能詳?shù)母枨R譜教學,令學生明白“識譜是用來學習音樂的工具”。例如,基于學生對歌曲的喜愛和儲備情況,教師可以針對性選擇兒歌來培養(yǎng)他們的識譜興趣和信心。學生們對《一閃一閃亮晶晶》《兩只老虎》《小兔乖乖》等兒歌熟悉,學習時心理負擔小,學起識譜來興致更加高昂。
(三)突破重難點再識譜
在整首歌曲中,針對學生難以掌握的、難度較高的旋律和句子加以重點講解練習,解決重難點后再進行整首歌曲的曲譜學習,結果會事半功倍。識譜應注重曲譜的“質(zhì)量”而非曲譜的“數(shù)量”。學會一段旋律或一首歌后,不應急于學習下一首歌曲,而是應該對于歌曲中的重難點重復練習,強化記憶。在對一首歌完全掌握后,再引申開來學習拓展知識加強學生的歌曲的理解。
以《小號手之歌》為例,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模仿自己做節(jié)奏的練習,并針對容易出錯的后十六分音符多次重復練習。學生克服易出錯的難點之后再將歌曲的重點用游戲的形式學習克服。在剛開始識譜學習的階段,對于學會的知識點應不斷溫習避免遺忘。
三、不同年級段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
(一)低年級——激發(fā)興趣
善用肢體語言。在小學音樂識譜教學中,合理使用肢體語言可以幫助教師克服識譜教學難點。在音樂教學中,音樂無法直接看到,音高等概念偏抽象模糊,而肢體語言能將音高等概念具象化,使學生的感覺更加直觀。教師可使用柯爾文一柯達伊手勢譜和表情等肢體語言來進行教學。
(二)中年級——鞏固識譜基礎
1.合理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多媒體的交互性相對較強,相比教師的口授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利用多媒體進行識譜教學,從多個層次進行師生交互,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耳朵、眼睛等器官,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例如在《愉快的夢》教學中,教師一邊示范演唱歌曲,一邊播放多媒體視頻,跟隨歌曲的節(jié)拍,視頻中依次出現(xiàn)小船、白帆、海浪、兒童、椰子島等畫面。在畫面內(nèi)容中蘊含的情感的影響下,學生能明白音樂不僅是歌曲的演唱,也是一種情感表達。
2.借助圖表識譜。在小學中年級的識譜學習過程中,使用簡單的圖形或符號,有利于學生們更深地理解音樂。教師可以讓學生們用通俗簡單的圖畫符號來展示自己的歌曲的理解。比如,↑這一符號,其所表示的是旋律線上行;同理,↓這一符號相對表示的是旋律線下行;在這之后,教師可以開展提問游戲,引導學生記憶:→表示速度快,←表示速度慢,?表示力度強,?表示力度弱。
(三)高年級——鞏固識譜基礎
在高年級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將理論性的識譜活動融合在實踐之中,即教師需要開展學生樂于參與的音樂活動如豎笛吹奏等,引導學生在相互幫助、教師輔助的情況下,進行識譜的鍛煉。例如,教師可以準備一首簡單的歌曲,然后,讓學生分組吹豎笛自學。即小組中的學生一半用豎笛吹奏,一半唱譜,然后輪換。如此,便可以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掌握準確的音高。
結束語:
總而言之,教師應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根據(jù)小學生不同階段的特征,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將枯燥的識譜學習變成有趣的游戲。
參考文獻:
[1]李捷,楊春林. 小學音樂課堂趣味性識譜教學的新思路[J]. 黃河之聲,2020,(19):138-139.
[2]石磊. 探討小學音樂識譜教學的策略[J]. 北方音樂,2020,(16):235-236.
[3]王嘉聰. 解讀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識譜教學趣味性[J]. 戲劇之家,2020,(06):157.
福州市晉安區(qū)第二實驗小學?余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