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生
【摘要】目的:了解丙戊酸鈉用于臨床治療的不良反應(ADR)發(fā)生情況,以期為合理用藥提供指導依據。方法:調取2017 年5 月至2020 年7 月使用丙戊酸鈉治療且發(fā)生ADR的76 例患者的臨床資料,統(tǒng)計分析其一般情況、給藥情況、血藥濃度、累及器官或系統(tǒng)及處理結果。結果:76 例發(fā)生ADR的患者中,男、女性分別為36 例、40 例,男、女性比例為1∶1.11,≤10 歲患者構成比較其他年齡段高;血藥濃度超過100 μg/mL或低于50 μg/mL時,發(fā)生ADR的幾率明顯增高(P<0.05);ADR可累及多個器官或系統(tǒng),其中以累及神經系統(tǒng)(32.89 %)、消化系統(tǒng)(25.00 %)、血液系統(tǒng)(18.42 %)為主;大部分ADR在通過調整用藥方案、對癥支持等處理后得到有效控制。結論:醫(yī)護人員應了解丙戊酸鈉所致ADR的一般規(guī)律,做好血藥濃度監(jiān)測,且給予針對性的干預,以提高患者用藥安全性。
【關鍵詞】丙戊酸鈉;不良反應;合理用藥
【中圖分類號】R9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04-0054-02
丙戊酸鈉為一種廣譜抗癲癇藥物,亦屬于腦內γ-氨基丁酸(GABA)轉氨酶抑制劑。其藥理作用為可降低GABA代謝速率,同時能增強谷氨酸脫羧酶活性,促使GABA大量產生,致抑制性神經遞質GABA含量提高,從而可控制癲癇病發(fā)作[1]。此藥對全身強直-陣攣發(fā)作、失神發(fā)作、肌陣攣發(fā)作等各類型癲癇病的治療效果均較好,且其較卡馬西平、苯巴比等其他抗癲癇藥物具有吸收快、耐受性好等優(yōu)勢,故在臨床治療中的應用較高[2]。但應用此藥仍可能出現不良反應(ADR),甚至嚴重ADR,致患者身體健康受到損害。而通過增加對此藥所致ADR的認識,則有助于提高臨床用藥的合理性,減少ADR的發(fā)生,或減輕ADR對患者的損害[3]。為此,本研究分析了丙戊酸鈉應用于治療中的ADR發(fā)生情況,探討其一般規(guī)律,并據此提出一些合理用藥建議,以期保證患者用藥安全。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次納入的對象為2017 年5 月至2020 年7 月使用丙戊酸鈉治療且發(fā)生ADR的76 例患者,其中男36 例,女40 例;年齡最小5 個月,最大87 歲。
納入標準:(1)2014 年國際抗癲癇聯(lián)盟制定的有關癲癇的診斷標準[4],且規(guī)律應用丙戊酸鈉;(2)參照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中心所采用的藥品不良反應關聯(lián)性評價方法,本藥和ADR的關聯(lián)性評價為肯定、很可能以及可能。
排除標準:排除用藥信息缺失的患者。
1.2 方法
其中血藥濃度應用高效液相色譜法進行檢測。
1.3 觀察指標
對76 例患者性別、年齡、給藥情況、血藥濃度、累及器官或系統(tǒng)及處理結果做統(tǒng)計分析。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用SPSS 22.0軟件處理數據,用率(%)描述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發(fā)生ADR患者的一般情況
76例發(fā)生ADR的患者中,男、女比例為1∶1.11,≤10歲這一年齡段患者人數較其他年齡段高,見表1。
2.2 發(fā)生ADR的給藥情況
76 例患者均為口服給藥,給藥日劑量多為0.5~1 g,構成比為46.05 %,發(fā)生ADR的給藥日劑量分布見表2。其中單獨用藥62 例,構成比為81.58 %;聯(lián)合用藥14 例,構成比為18.42 %。見表2。
2.3 發(fā)生ADR時的血藥濃度
丙戊酸鈉的有效血藥濃度范圍為50~100 μg/mL,48例(63.16 %)患者血藥濃度測定值在此范圍內,其中2例(4.17 %)為嚴重ADR。15 例(19.74 %)超出此范圍,其中5 例(33.33 %)為嚴重ADR。13 例(17.11 %)低于此范圍,其中4 例(30.77 %)為嚴重ADR。丙戊酸鈉血藥濃度超過100 μg/mL或低于50 μg/mL時,發(fā)生嚴重ADR的比例高于處于此范圍內者(P<0.05),見表3。
2.4 ADR累及器官或系統(tǒng)
丙戊酸鈉所致ADR涉及多個器官或系統(tǒng),其中以累及神經系統(tǒng)最為常見,構成比高達32.89 %,其次為消化系統(tǒng)、血液系統(tǒng),構成比分別為25.00 %、18.42 %,見表4。
2.5 ADR處理結果
76 例ADR患者中,除2 例脫發(fā)患者未完全恢復外,其余患者通過調整藥物或用藥劑量、對癥支持等特殊處理均恢復良好。
3 討論
癲癇為一種常見的神經內科疾病,患者需長期應用抗癲癇藥物進行治療。丙戊酸鈉被癲癇診療指南列為此病治療的一線藥物,其在合理用藥的情況下,可對病情發(fā)作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近年來,此藥所致ADR的報道屢屢見諸報端。ADR除會降低患者服用依從性外,還將損害機體健康。因此,本研究對76 例患者應用丙戊酸鈉過程中所出現的ADR進行了分析,了解ADR一般特征,以便有的放矢地制定干預措施,降低ADR的發(fā)生風險。
發(fā)生ADR的76 例患者囊括各個年齡段,女性人數略多于男性,可能和調研期間來本院診治的女性癲癇患者較多有關?!?0歲患者出現ADR的比例高于其他年齡段,分析其原因一方面和兒童易發(fā)本病有關,另一方面和兒童正值發(fā)育期,肝腎功能尚未發(fā)育完全有關[5]。
本藥所致肝臟損害和血液系統(tǒng)ADR和給藥劑量有關。導致肝臟損害的可能機制為本藥的毒性代謝產物可致線粒體內β氧化作用受到阻礙,造成肝細胞脂肪變性,進而促使氧化應激物質大量產生,并導致線粒體內游離輔酶A含量降低,糖異生、脂酸合成等受到影響,從而引起肝損傷[6]。血液系統(tǒng)ADR發(fā)生原因則可能為本藥破壞骨髓的造血功能,進而導致血小板、白細胞計數下降。此外,本藥推薦的血藥濃度為50~100 μg/mL,在此范圍內抗癲癇效果較為理想,發(fā)生嚴重ADR的幾率較低,而血藥濃度未在此范圍內,嚴重ADR發(fā)生幾率明顯增高。提示臨床應加強血藥濃度監(jiān)測,并結合監(jiān)測結果將給藥劑量調至安全有效范圍內,以減少ADR發(fā)生。
ADR累及神經系統(tǒng)占比為32.89 %,主要包括錐體外系反應與高氨血癥腦病,臨床表現為神志不清、共濟失調、反應遲鈍等。其可能的機制是本藥可通過影響腺苷酸環(huán)化酶而減少環(huán)磷酸腺苷(cAMP)的生成,當錐體外系、小腦的cAMP生成受到影響時,則可出現共濟失調、神志不清、反應遲鈍等ADR。另外,此藥代謝后的產物可增強谷氨酰胺的重吸收作用,誘導谷氨酰胺酶活性提高,谷氨酰胺代謝加快,致游離氨水平增加,對星形膠質細胞產生毒害作用,從而引起高氨血癥腦病[7-8]。故應用丙戊酸鈉治療時應加強神經系統(tǒng)ADR監(jiān)測,及時識別相應癥狀,并做出妥善處理,以減輕對機體的損害;ADR累及消化系統(tǒng)占比為25.00 %,臨床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其產生的原因是此藥可提高5-羥色胺能,從而易引起消化道不適反應。如患者出現上述不良癥狀時,建議餐后使用,或更換成丙戊酸鈉緩釋片,可使不良癥狀有所減輕;ADR累及血液系統(tǒng)占比為18.42 %,臨床表現為白細胞減少、貧血、血小板減少等,關于其產生原因在前文已有闡述。對于此類ADR建議在治療過程中定期復查血常規(guī),及早發(fā)現并做出相應處理;ADR累及皮膚及其附件占比為11.84 %,其中皮膚損害臨床表現為皮疹、瘙癢等,可于給藥短時間內出現,停藥或調整用藥方案后可迅速緩解。皮膚附件損害主要表現為脫發(fā),其發(fā)生原因是此藥可影響腺苷酸環(huán)化酶而使cAMP生成減少,致發(fā)根代謝受到抑制,當發(fā)根營養(yǎng)吸收受到影響時便可出現脫發(fā)現象。當其出現時,建議改服其他抗癲癇藥物。
綜上所述,丙戊酸鈉所致ADR主要累及神經、消化、血液系統(tǒng)、皮膚及其附件,高危人群為≤10歲的兒童,且嚴重ADR和血藥濃度有一定關系。故在用藥時應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做好個體化給藥,同時加強血藥濃度監(jiān)測,并據此及時調整給藥劑量,以確?;颊呷松戆踩?/p>
參考文獻
[1] 劉彬,秦亞瑋.丙戊酸鈉血藥濃度監(jiān)測對癲癇患兒治療的臨床意義[J].中國處方藥,2019,17(8):68-70.
[2] 黎洵,廖海兵,劉首峰,等.依達拉奉聯(lián)合丙戊酸鈉治療腦卒中后癲癇的效果[J].中國醫(yī)藥導報,2020,17(2):69-72.
[3] 李永生,周彥兵,馮英,等.觀察并分析丙戊酸鈉血藥濃度與抗癲癇的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之間的關系[J]. 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6):172-191.
[4] Fisher R S. Final Comments on the Process: ILAE Definition of Epilepsy[J]. Epilepsia,2014, 55(4):492-293.
[5] 李偉山.丙戊酸鈉血藥濃度監(jiān)測對癲癇患兒治療的結果分析及臨床意義[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9,12(35):93-94.
[6] 張曉毅,許莉,常凱琴,薛戰(zhàn)尤.丙戊酸鈉致不良反應40例臨床分析[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2019,28(5):471-473.
[7] 肖琰萍.卡馬西平聯(lián)合丙戊酸鈉治療癲癇的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觀察[J].中國處方藥,2018, 16(2):76-77.
[8] 王曉丹,張建松,田春雷.丙戊酸鈉腦病2例[J].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19,24(6):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