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愛鈞
【摘要】如今新課改深入推進,在各個學段的各個學科中均得到了廣泛的實際應用和有效創(chuàng)新。對于初中階段的歷史課程而言,除了需要學生深入地理解歷史課本內容、并在理解基礎之上產(chǎn)生一些自己獨特的見解和看法,另外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問題意識。對此,老師必須要積極改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強調問題引導式的“翻轉”教學,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并主動質疑,提升主觀能動性。在欠發(fā)達的地區(qū),盡快改變教學方式更加急迫,以期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打造較為優(yōu)質的初中歷史教學課堂。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翻轉課堂;問題意識
在初中階段的歷史課堂當中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作為老師需要突破傳統(tǒng)理念,打破傳統(tǒng)模式中老師教學、學生學習以及課后布置作業(yè)的教學形式,調整成學生在課前和課后主動自主探究知識點,并且在課堂當中和老師進行良好互動的新型模式。而顯然,在這一過程中老師對于學生問題意識培養(yǎng)更加關鍵,除了基礎性的傳統(tǒng)知識之外,還需要強調學生各種能力的有效培養(yǎng),加強其問題意識以及質疑精神的基礎之上,強化課堂教學的質量水平。
一、課前階段:加強自主預習,鋪墊課堂
對于欠發(fā)達地區(qū)來說,想要廣泛應用新興技術手段進行課前預習指導是比較困難的,而且容易出現(xiàn)不均衡的情況。因此,加強預習和鋪墊課堂的過程,可以通過下發(fā)預習資料的方式來完成。教師制作一些有圖像和輔助文字說明的材料,深化學生的認知和理解效果,可以不局限在課本中,采用多元化的方式,但是知識脈絡不能脫離教材的主線,可以采取一些歷史故事或者人物生平的方式,設置一些小提問作為引導,幫助學生理解歷史背景,為翻轉課堂教學奠定基礎。學生自主學習,家長監(jiān)督配合,完成過程相關問題可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溝通。
二、課上實施:突出學生主體,問題引導
想要真正意義上借助翻轉課堂模式來強化學生問題意識,有必要在教學期間真正意義上強化提問的質量以及提問的頻率,令翻轉課堂凸顯出的“學生主體”更加得以突出,改變當前教學方式。具體來說可以通過下述三個途徑來實現(xiàn)。
第一,以《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七年級下冊)相關的知識點為例,老師就可以積極規(guī)劃對應問題,激起學生探索的欲望,并嘗試探索知識點,如“安史之亂已經(jīng)平定,為何還是沒能挽回唐朝衰亡?”等,鼓勵學生借助書本知識進行交流溝通,并通過小組討論、整合結果的方式,為學生提供一個較為開放的討論環(huán)境,鼓勵學生通過交流的方式立足于不同的視角以及思路思索問題,并且能夠借助這一過程幫助學生掌握提問和解答問題的技巧,有效提升其思維技巧以及思維能力。
第二,以《中國共產(chǎn)黨誕生》(八年級上冊)相關的知識點為例,老師可以適當預留空白,借助問題引導的方式激發(fā)學生質疑精神,如“共產(chǎn)黨成立基本條件是什么?毛澤東以及董必武參與的會議體現(xiàn)出什么?”學生在主動思考中關聯(lián)了相關知識點,讓學生學會并掌握思考技巧以及提問方法,進而調動學生學習熱情以及積極探索意識。
其三,充分融合學習材料,創(chuàng)建一個良好的想象空間。不同于上述兩點中針對相同的知識點進行問題導向,老師可以結合一些有一定關聯(lián)性質的事件共同舉例,以期能夠鼓勵學生結合歷史脈絡主動思考問題,如“臺兒莊戰(zhàn)役”“百團大戰(zhàn)”等,鼓勵學生借助自己尋找到的一些歷史資料和教材知識點融合,思考不同的歷史事件間存在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加以系統(tǒng)總結和思考,并且嘗試在對比當中提出一些問題,積極地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以及聯(lián)想的邏輯思維。
三、課后鞏固:制定完善計劃,深化素養(yǎng)
結合學生的自身需求,老師指定出自主化且個性化的知識系統(tǒng)結構,并且在翻轉課堂的指引下,進行個性化的鞏固和發(fā)展,以期能夠深化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及核心素養(yǎng)。具體來說,可以將學生下一次課程的預習和此次課程的復習環(huán)節(jié)利用起來,布置創(chuàng)新性的課后作業(yè),因為欠發(fā)達地區(qū)在多媒體、新媒體的普及上存在一些滯后性,因此可以針對傳統(tǒng)的紙質作業(yè)進行創(chuàng)新性的改良,運用多元化的計劃。比方說,將某個簡答題或者選擇題作為一個話題,借助一些引導性的問題,鼓勵學生思考并撰寫一些自主性的歷史評論,分析歷史事件的時代性、典型性特征。
例如,《土地改革》(八年級下冊)學習完畢之后,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土地改革對當時的社會產(chǎn)生的影響是利還是弊?如果是如今的社會環(huán)境,又是什么情況?”鼓勵學生立足不同角度撰寫評論,在這一過程當中,學生鞏固了課堂上學習到的和“土地改革”有關的歷史知識,同時還強化了知識遷移的能力,有效提升了歷史素養(yǎng)以及解題能力,鼓勵學生主動質疑,深化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綜上所述,想要切實有效地促成學生問題意識,借助翻轉課堂模式是比較可行的,能夠幫助學生主動接觸知識,并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即便是在欠發(fā)達的地區(qū),也能較好地滿足學生成長和發(fā)展方面的切實需求,令其真正客觀地看待歷史學科的學習任務,有效提升歷史課程的質量水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一過程中老師要全面地了解學生發(fā)展特征,靈活地應用翻轉課堂模式、借助問題加以引導,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歷史知識,提升能力。
參考文獻:
[1]薛生花.翻轉課堂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9(25):127.
[2]馬占華.淺析翻轉課堂模式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讀與寫(上,下旬),2020(4):224.
[3]劉社翠.生本教育模式下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對策分析[J].教育界,2020(24):45-46.
[4]高巍莉.翻轉課堂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的優(yōu)勢及問題分析[J].讀寫算,2020(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