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桂香
摘要:語言技能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之一,而聽、說能力又是語言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當前小學階段,學生英語聽說能力不強,難以流利地用英語進行交流,嚴重阻礙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英語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教師應利用先進的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可視化的知識表征工具,以其圖示的發(fā)散或遞進式結構,豐富的色彩、圖片、文字在激活學生思維并在輔助學生就相關話題進行語言交際方面有明顯的效果。將思維導圖應用到小學英語口語交際活動中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點、整理聽力信息,進而幫助學生完成流利的口語輸出,提高學生的自主與合作學習能力。本文介紹了思維導圖的概念以及它對小學英語口語教學的作用,并以具體的教學單元為例,闡述了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的具體應用過程,以此為小學英語口語教學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英語;口語;交際活動
一、前言
小學生在學習使用英語進行口語表達時,容易存在一定的外語焦慮(Foreign Language Anxiety)。口語是一種雙向語言交互活動,需要交際雙方的相互合作協(xié)同?!霸谡Z言能力和學習能力相當?shù)那闆r下,學習動機越強,信心期待越大,焦慮感越低,學習者的口語能力發(fā)展越快”,因而,提高學習興趣,克服外語焦慮,加強與同伴的交互協(xié)同,對于小學英語口語的學習非常重要。小組合作學習是常見的口語教學課堂組織形式,有利于給予學習者更多語言練習的機會。思維導圖是近年來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其獨特的架構知識的方式應用于小學英語口語教學,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質量,從而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二、思維導圖的概念及其在小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的優(yōu)勢
(一)思維導圖的概念
思維導圖的概念由托尼·博贊(Tony Buzan)于20世紀60年代提出,它是基于放射性思維的有效圖形工具,由關鍵字、符號、顏色、曲線等元素組成,在直觀呈現(xiàn)大腦思維過程的同時,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挖掘了右腦的潛在技能,把一長串枯燥的信息變成彩色的、易記憶的、有高度組織性的圖,將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的層級圖表現(xiàn)出來,在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之間建立記憶鏈接,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機能,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guī)律,實現(xiàn)左右腦的協(xié)調發(fā)展(從李方等,2010),把傳統(tǒng)的單向思維變成多維發(fā)散的思維,幫助人們提高學習效率。學習者借助思維導圖能形成合理有序的知識結構網(wǎng)絡,有益于系統(tǒng)、分層次地組織信息,改變了以往機械記憶效果差,容易感到疲勞的弊端,能使學習內容形成長期記憶,達到不易忘、易提取的效果(鄒菁,2010)。
思維導圖的繪制可以分為計算機軟件繪制和手繪兩種。手繪思維導圖比較簡單,不受設備限制,可隨堂進行。思維導圖的繪制從一個中心圖像或詞匯開始,突出主題,利用曲線向四周發(fā)散出多個分支;每個分支的關鍵節(jié)點可以再作為中心,向四周放射,呈現(xiàn)出邏輯的樹狀結構。在教育領域,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已經(jīng)將思維導圖廣泛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去。在國內,思維導圖應用于教學效果的研究呈上升趨勢。
(二)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的優(yōu)勢
2.1激發(fā)學習興趣
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思維導圖的色彩、圖畫、線條、關鍵詞,能給予學生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充分運用左右腦機能,調動多種因素參與思維和記憶。它與我們大腦處理事物的自然方式相吻合,在表現(xiàn)形式上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教科版-廣州用(三起)-五年級上冊Module 2 Abilities Unit 3 I can swim very fast.詞句板塊的思維導圖(見圖1-1),該課時主要學習表示能力的詞匯和句型,教師用一條小章魚為中心圖像并注以關鍵詞“can”以及本課主要句型“What can we /you do? I can ...”,以小章魚延伸出的多條手臂表示它掌握多種技能,由此鼓勵學生:“Never too old to learn. Then you will be gifted in many ways.”這樣的思維導圖是立體的、具象的,而且信息是豐富有趣的,能將英語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整合在一起,符合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這樣的思維導圖進行教學,趣味性增強,學生能根據(jù)導圖大膽表達,他們可以說出I can sing. I can sing well. I can dance. I can dance well. I can swim very fast.這些句子,甚至可以在小組交流活動時結合身邊的事物、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嘗試連貫說出一段完整的話語,“In my family, I can sing well. My father can drive. My mother can cook delicious food. In our class, Jiamin can swim very fast. Xiaoling can draw cartoons. Our teachers can help us learn. Everyone has his own gift.當學生能表達出這樣的話語,證明他們的英語語言能力已經(jīng)得到了很好的發(fā)展。
2.2建構知識網(wǎng)絡
傳統(tǒng)的口語教學,往往是通篇背誦或者教師列出幾個簡單的關鍵詞,讓學生進行口語表達,有些教師甚至在語篇閱讀環(huán)節(jié)后,直接讓學生進行復述,這樣的方式下,由于對語篇內容缺乏有效的提示,學生很難記住整篇內容,即使有幾個關鍵詞,由于缺乏邏輯關聯(lián),口語表達也很難流暢。思維導圖把文本知識顯性化,言語信息圖像化,圍繞中心主題展開分支,能幫助學生梳理學習內容,便于學生掌握整個知識架構,其重點突出、層次分明的結構特征,有利于學生對所學材料進行比較,并能按照意義進行分類,幫助學生找出課文中主要和次要的內容,并用自己的方式把它們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在學習使用英語口語時,不僅有話可說且知道從何說起。
三、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思維導圖在詞匯教學中的運用
詞匯是語言的三個基本組成單位之一,是語言交流的基礎部分。英國著名語言學家威爾金斯(D.A.Wilkins)曾用這樣的話來概括詞匯的重要性:“沒有語法,人們可以表達的事物寥寥無幾;沒有詞匯,人們則無法表達任何事物?!笨梢娫谟⒄Z學習中,掌握詞匯量的多少,將直接影響聽、說、讀、寫以及其他技能的培養(yǎng)和提高。小學生由于年齡小,思維能力有限,而且缺少語言環(huán)境,缺乏良好的學習策略,往往是孤立地、機械地去學習和記憶單詞,效果并不理想。而思維導圖恰好彌補了這一缺陷,它能幫助學生梳理學習內容,把新知識納入或同化到原有的知識結構中,加速知識獲得的過程,是一個有力的助記工具,能將知識模塊化,使學習內容進入長期記憶的狀態(tài)。
在詞匯教學的過程中,我們以主題的形式學習、梳理和歸納單詞,充分利用思維導圖工具,促進新舊知識的整合,能夠激發(fā)學生興趣,增強對單詞的記憶效果。下圖是三年級上冊關于“body”這個主題的思維導圖實例,孩子們在導圖的幫助下,對人體部位的單詞一目了然,盡收腦中。
又如四年級上冊學習衣物類的單詞時,我們引導孩子運用思維導圖對這些漂亮的服裝按季節(jié)、性別進行分類,激發(fā)起濃厚的興趣,孩子們都興致勃勃、天馬行空的描繪著自己的思路。
按照爸爸媽媽(男女性別)給衣服分類的:
按照季節(jié)給衣物分類的:
把思維導圖運用到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方便我們對每一個年級、每一個模塊乃至每一個單元的教材內容以及相關詞匯進行梳理和歸納,使詞匯教學變得脈絡分明、一目了然,學生容易學習和接受。我們希望通過探討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圖文并茂,以圖促學,從詞匯入手,讓學生掌握語言的基礎知識,激發(fā)學習潛能,樹立學習英語的信心,培養(yǎng)英語語言能力,最終達到整體提高英語水平的目的。
(二)思維導圖在語篇教學中的運用
在英語語篇教學中,學生和教師一起或者學生小組之間一起制作思維導圖,運用思維導圖來進行分析,可以使復雜的內容變得清晰,能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閱讀的內容,更容易記住所讀材料。在教學中,我們首先對學生進行相應的訓練,包括找出段落的主旨句,概括段落的大意。找到主旨句之后,我們還要求學生學會找句子中心詞,這樣繪制出來的思維導圖簡明扼要。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從文章中捕獲信息的能力大大提高,閱讀和概括能力顯著提升。
在五年級下冊Module5 Safety這一模塊當中,孩子們學習了Children’s Safety Dos and Don’ts,包括有居家安全、交通安全、校園安全和外出安全等多方面的安全知識問題,涉及面廣,句子繁多,如果靠單純的記憶,會感覺很散。我們嘗試以“How to stay safe?”為主題引導學生制作思維導圖,這樣可以使知識圍繞主題展開記憶,全面而集中,孩子們做得很好,也收到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又如六年級上冊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的內容比較散落,為幫助學生理清上下文的關系,更準確地理解過去時態(tài)的運用,我們運用思維導圖進行語篇教學。在制作思維導圖時,通過線條和色彩、關鍵字、符號和圖片結合的方式提高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力和記憶力,有效降低學生閱讀課文的困難。
在學生初步感知思維導圖后,教師可在一定的情景下,發(fā)揮小組互動的作用,共同制作思維導圖,培養(yǎng)交流能力與合作精神。例如在學習五年級travel這一主題時,讓學生自主討論,旅游要注意什么,圍繞著哪幾個問題開展話題?然后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制作思維導圖。
應用思維導圖開展小學英語口語教學的過程中,無論是詞匯教學還是句型操練,再提升到語篇教學中,教師主要扮演引路人的角色,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給予線索提示,或幫助學生在其思維陷入僵局時找到出路,大部分的學習都是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交流及分享來實現(xiàn)。這樣既降低了學習難度,提高了課堂學習的效率,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鍛煉了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
通過上述的課堂實踐,我們強烈的感受到思維導圖對學生的記憶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思維導圖通過清晰的結構,分明的層次,加強了對信息的組織和管理,幫助了學生記憶。關鍵詞和圖像的應用,大大加強了聯(lián)想,增進了記憶,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思維導圖在寫作教學中的運用
思維是作文過程的核心,只有抓住思維這一條主軸,作文才能有深度、有廣度。英文寫作對于剛剛接觸寫作不久的小學生來說,難度是非常大的。大多數(shù)小學生面對英文寫作沒有思路,甚至完全不知道如何下筆,思維導圖的引入解決了這一難題。
六年級下冊Unit5 Dr. Sun Yatsen一文中,圍繞歷史名人孫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跡展開話題,主要語法知識點是動詞過去式的運用,課后要求學生用過去時態(tài)描寫一位歷史名人。我們通過思維導圖Mindmap的演示,逐個展開細節(jié),訓練學生對語言的觀察力、概括力和理解力,幫助學生在解讀語篇細節(jié)的同時感知語言知識與規(guī)律。引導學生將課文的主要內容用思維導圖概括如下:
在學生充分理解了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語言規(guī)律,聯(lián)想記憶課文,并根據(jù)思維導圖復述課文,整體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最后,我們趁熱打鐵,讓學生按照思維導圖的提示,自己動手寫一位熟悉的歷史名人,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孩子們感覺英文寫作不再是那么困難和可怕的事情了。
事實證明,運用導圖幫助學生理清文章脈絡、把握文章主旨,培養(yǎng)寫作能力和技巧,是科學和有效的方法。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合理地運用思維導圖,可以多維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構建清晰的知識結構網(wǎng)和增強學生的語言創(chuàng)造性。思維導圖的運用,不僅優(yōu)化了課堂,還創(chuàng)新了教與學的模式,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使用英語進行有“信息溝”的口語交際的主人翁,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主動探究、樂于探究,不斷生成,教學相長。思維導圖主題明確,線索清晰,經(jīng)脈分明,能將各種零散的知識和觀點等匯合成一個系統(tǒng),允許學生自由聯(lián)想、盡情發(fā)揮,讓他們在英語課堂上善講、樂講、敢講,為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提供了平臺和機會,它已經(jīng)成為學生發(fā)言的依靠和抓手,使學生形成較強的自主學習乃至終身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博贊.2009a.思維導圖[M].葉剛,譯.北京:中信出版社.
[2]從李方,等.2010.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教育科學論壇(7):51.
[3]鄒菁.2010.運用思維導圖轉變英語學習方式[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8):36.
[4]陳敏.思維導圖及其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外語電化教學,2005(1):36-41.
[5]吉桂鳳.思維導圖與小學英語教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
廣州市增城區(qū)教育科學“十三五”發(fā)展規(guī)劃2018年度課題《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口語交際活動中的應用與研究》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