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麗
摘要:童話使用更簡潔、通俗易懂、符合兒童成長特點的語言進行故事的描述,通過富有想象力和夸張擬人的手法打造更適用于兒童閱讀的作品,將童話應用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促進知識的具象化和生動性,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在濃厚的學習興趣的帶領下,調動學習氛圍,對小學生而言用更童真的方式講授知識可以增加教學中的趣味性和延展性,不僅可以引起學生對于知識的注意和興趣,也可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成果,還可以幫助學生在打造的童話教學氛圍內通過想象進行印象更深刻的學習,在學習中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參與性和主體地位,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
關鍵詞:小學語文;童話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12-193
童話教學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學習過程中鍛煉學生的審美和道德情操,幫助學生在充分學習和掌握知識的同時,提升個人的品格和素養(yǎng),但在進行童話教學過程中,出于教師個人能力、專業(yè)素養(yǎng)、教學觀念的影響,在童話文本的選擇上基本傾向于中國童話而忽視了國外童話及超人體童話在教學中的比重,在人為選擇教材過程中無法打開學生的視野,沒有幫助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了解世界、學習動力的機會,而在已選擇的童話教學文本中,也多偏向于對于學生個人行為習慣的道德訓誡,但童話和教學相結合,其主要目標并不是讓學生在童話中受到更多的教育,而是讓學生在童話中擁有更多認識社會、了解生活、體會童話語言美的機會,幫助學生進行想象力的創(chuàng)造和鍛煉。
一、童話教學對小學語文教學的積極意義
(一)有利于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
人格是個人在生物基礎上受到社會制約形成的獨特而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小學生處于心里并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事物影響的階段,在此階段如不能做出正確的引導將阻礙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而童話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非常符合學生此階段的心理特征和心理特點,在已創(chuàng)造的童話情境中,學生可以切身體會主人公經歷的人生和已有的感悟,并在童話宣揚的人性美的世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體驗,形成健康積極向上的個人素質和修養(yǎng)。
(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童話的多數(shù)讀者都是兒童,所以童話中所運用的語言皆為簡單生動的,創(chuàng)造的情景多為具象的,事物鮮明、情景歡快流暢的童話教學情境可以幫助學生根據生動的情節(jié)和富有想象力的語言感受童話世界中的人性美丑善惡,在童話中得到更豐富的情感體驗,在童話中學會如何進行溝通和審美,并品評不一樣的人生,得到內心的豐富,并借由在童話教學中獲得的審美能力為以后的生活提供情感方面的保障。
二、童話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
無論采用何種教學方法,教師想要達到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拓展學習思維,鍛煉學習能力,讓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應用知識,所以在童話教學法進行應用時,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個人發(fā)展需求和心理特征入手,選擇更能幫助學生了解知識、體驗不同生活的童話文本和學習內容,既開拓了學生的眼界,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潛能,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開拓思維。例如,在教學《將相和》的時候,教師可以在教學時鼓勵學生尋找記憶中與本篇文章表達的思想或描述的情景類似的童話故事,既可以是國外童話也可以是中國童話,請學生復述故事的內容,教師可以應用信息技術實時調取學生談到的童話文本,并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幫助學生擴充知識內容,找尋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鞏固自己的理解。
(二)教師要保持童心,和學生一起學習
教師在進行童話教學時,面臨的其中一項重大的問題是由于小學生的知識儲備能力和經驗不足,對部分童話中涉及的道理無法進行更好的體會和感悟,也無法準確掌握文中的內涵,這時就需要教師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用更符合學生年齡和社會經驗的詞句進行文章內涵的教學,從童話主人公的角度出發(fā),試著體會童話中的喜怒哀樂和場景變化,帶領學生進行更真實的童話體驗,了解語言的神奇和魅力,保持童心的教師更容易和學生進行有效和積極的溝通,也可以構造更為和諧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例如,在教學《獵人海力布》的時候,教師在對本課進行中心思想的總結之后,可以為學生講述內涵和意義相近的另外一篇童話文本,請學生在閱讀文本時體會主人公的想法并嘗試用主人公的角度看待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在進行引導教學時,要試著站在文中主人公的角度,用學生更愿意接受的童言童語進行表達,在創(chuàng)造積極和諧學習氛圍的同時,拉近學生與知識的距離,拉近學生與教師的距離。
(三)應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進行知識的講授
童話教學中童話是手段,教學依然是主要任務和目標,教師在對知識進行講授時,可以采用更加貼近學生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的童話式教學方法,幫助學生進行更好的理解和知識的學習,例如帶領學生走進童話世界的課堂,進行有感情的領讀和泛讀,品讀童話情節(jié)理清童話脈絡,并能為學生進行課外延展閱讀提供更多的選擇。例如,在教學《白鷺》的時候,教師可以用仿寫或改寫的方式將本篇文章從擬人的第一人稱角度進行講述,用更貼近學生理解能力的語言打造童話教學場景,運用有感情的朗讀作為旁白,請學生扮演童話場景中的不同人物,站在人物的立場理解問題解決問題,在生動的童話教學中幫組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內涵。
綜上所述,童話式教學是順應小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有效教學方法,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和發(fā)展的差異化要求,通過生動童話情境的打造,豐富學生的眼界和認識。
參考文獻
[1]舒婷,彭海林.小學語文童話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9,399(05):229-230.
[2]葛燕.文本細讀策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普童話,2018(006):41.
四川省德陽市東汽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