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靈芝
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結合立德樹人的教育指導思想,根據(jù)學科具體內容與教學目標,發(fā)揮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的德育功能,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思想,通過引入豐富的教學資源與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促使學生自主、合作與探究學習,在理論知識教學與課外實踐活動中,潛移默化、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格與正確的行為習慣。
結合課程內容設計學案,融入生活化德育素材。新課改背景下,教師需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合作學習能力。部分教師在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中,對于課前預習不夠重視,導致課堂上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講解基礎知識。教師應結合課程內容設計預習學案,并融入生活化的德育素材,輔助學生更好地預習。
例如,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豐富的社會生活》一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認知個人與社會的相互關系,提高學生適應社會與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教師可以根據(jù)本課內容與教學目標制作預習學案,并在其中融合與生活相關的豐富的圖文資源,比如在學校里參加集體大掃除的勞動,在課外實踐中參觀工作與宣傳垃圾分類,參與其他社會集體活動等,并讓學生在課下參與一項社會實踐活動,寫下自己的心得與感悟。
教師可以將類似的預習學案提前發(fā)放給學生,讓學生及時完成學案布置的任務,熟悉課程的基礎知識,獲得獨特的實踐體驗,使學生更好地認識自我與社會的關系,形成正確的勞動觀,更好地進行德育。
根據(jù)課程內容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作出正確價值判斷。德育強調培養(yǎng)個人正確的價值觀,指引學生健康成長與全面發(fā)展。新課改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課程的主要內容,引入豐富的電子課件與微課視頻資源,在課堂上直觀展示出來,創(chuàng)設生動的問題情境,要求學生回答問題,引導學生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
例如,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的《網(wǎng)絡生活新空間》一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網(wǎng)絡給人們學習、生活與工作帶來的便利和不足,認識到網(wǎng)絡是雙刃劍,提升辨識能力,形成正確對待網(wǎng)絡的態(tài)度。教師可以根據(jù)這些內容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小王運用搜詞工具查閱不懂的詞語,小李運用即時通信工具與其他同學聯(lián)系,小樂熱衷于網(wǎng)絡游戲,常常廢寢忘食,以上行為中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接著,教師引導學生作出正確價值判斷,導入教學。
教師可以根據(jù)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具體內容,熟悉課程的教學目標后,運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創(chuàng)設一些生動的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生思考與探究,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念,為深入開展課程教學與德育打好基礎。
創(chuàng)設德育相關的討論話題,指導小組進行合作探究。新課改背景下,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在課堂上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引導與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學習。教師可以根據(jù)課程的知識內容與教學目標,結合實際生活,引入豐富的圖文與音視頻教學資源,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工具出示與德育有關的討論話題,指導各個小組合作探究。教師最后根據(jù)小組代表的成果展示情況進行點評與總結。
例如,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的《社會生活講道德》一課主要包含尊重他人、以禮待人、誠實守信三大部分的內容,對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格與正確的價值觀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可以根據(jù)這些內容引入一些社會熱點事件,運用圖文資料出示討論話題:“星期一的早上,某市一班公交車上人滿為患,這時擠上來一位老年人,他看到一名年輕人坐在座位上昏昏欲睡,直接要求讓座,這名年輕人剛開始沒聽見,接著這位老人不斷指責年輕人,引來眾人圍觀,請問你如何看待這件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尊老愛幼、尊重他人、以禮待人等方面進行辯證思考與探究,并根據(jù)各個小組代表的解答情況予以點評。
布置課后課外實踐任務,讓學生在實踐中接受德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與德育融合的背景下,教師可以根據(jù)新課標教學內涵拓展與延伸德育內容,通過布置課后自主實踐任務,讓學生在實踐中接受德育。
例如,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積極奉獻社會》這一課的教學完成后,教師可以根據(jù)“服務社會”的相關內容,布置“我為社區(qū)做貢獻”的課外實踐任務,要求學生自主或者合作深入實踐當中,并拍下照片做好記錄,寫下感悟,以此更好地接受德育。
教師可以有效利用課外的時間,結合初中道德與法治的相關課程內容,布置一些容易操作的、比較開放的課外實踐任務,指導學生服務社會,以此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行為習慣。
綜上所述,新課改背景下,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融入德育的過程中,教師應重視“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理念,根據(jù)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知識內容與教學目標引入豐富的資源,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提高德育效果。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鹽城市第一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