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燕
學校的發(fā)展取決于教師的發(fā)展,教師的發(fā)展依靠有力有效的校本研修。我任教的江蘇省昆山市周市中心小學青年教師平均年齡在30歲左右,其中30~40歲的教師占80.9%。提升師資隊伍水平,教師培養(yǎng)任重道遠,校本研修亦成為這項培養(yǎng)工程的重要一環(huán)。學校高度重視校本研修工作,因地制宜,追求實效。
保障研修:計劃制訂常態(tài)化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校在校本研修計劃的制定上力爭體現(xiàn)一個“實”字,在操作上力爭貫徹“學研做”三教聯(lián)動的策略,認真制訂三份計劃,即寒暑假校本研修計劃各一份,每學期校本研修計劃,內(nèi)容涵蓋師德師能,覆蓋全體教師。學校會根據(jù)教師年齡、骨干稱號級別、個人專業(yè)發(fā)展需求分層次量身確定內(nèi)容與形式,做到三定—定時間、定人員、定內(nèi)容,進一步提升“學研做”的深度、廣度和效度,在做中學,研中做,真正“動起來”“沉下去”?!敖虒W、教科、教技”三教合一,問題即課題,帶著課題研究改進教學;新技術的運用改變教學方式,給教學注入新的活力?!敖虒W多點研究味,備課也是一種研究,上課也在研究中”,讓“研”字在教研活動中真正落到實處。
開展研修:做好家常六件事
為切實開展校本研修,我校把多年來組織開展的一些固定內(nèi)容活動進行整理完善,確定為校本研修的家?;顒樱唵慰偨Y為“研修六件家常事”。
心的講述鑄師魂。師德是教師素養(yǎng)的核心,是教師的靈魂。學校一系列活動,將空洞的說教化作了生動的實踐,讓師德師風教育真正浸潤教師的心靈。學校定期舉行“心的講述”主題演講會“講好我們的故事”,主要是挖掘自己或者身邊的榜樣事跡,互照鏡子,互相學習。每一位教師在述說與聆聽中感受著師德的力量,接受著心靈的洗禮。我校教師正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踐行著他們對學生的熱愛、對工作的熱忱。
翰墨書香夯基石。深厚的內(nèi)在底蘊、扎實的基本功是教師勝任講臺的必備法寶。為了幫助教師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不斷鞏固自身基本功,學校將青年教師組織起來,成立了“書香潤心悅讀書會”,由青年教師帶動全體教師,共建書香校園。每學期,學校都為教師精選推薦閱讀書目,每月一次的讀書沙龍更是教師自由對話、智慧碰撞的樂園。
對話名師啟智慧。聆聽窗外的聲音是每一位教師成長的催化劑。每學期,學校都會聚焦熱點、針對難點,聘請相關教育教學專家、名師走進校園,帶來最前沿、最實用的講座,示范最鮮活、最本真的課堂教學。
導師問診護成長。為加速青年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學校精心構建了“1+1”兩級導師團,市級導師專業(yè)引領,校級導師貼身指導。市級導師每兩周來校指導一次,針對課堂教學中的不足提出寶貴意見。除了外聘的專家導師,學校還精挑細選,為青年教師選定本校的骨干教師作為他們一對一的貼身導師。
課題展評增后勁。教師不能只是教書匠,更應是教育教學的實踐者、思考者、研究者。學校一手抓“小”,一手抓“實”,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引導教師關注課堂,每學期,35周歲以下的教師都要圍繞自己的個人課題完成一份《青年教師教育科研六個一檔案》,圍繞課題進行微講座;每學年進行一次展評交流活動,把自己的學習思考研究收獲結集成冊。
實戰(zhàn)磨礪添雙翼。教研上課是實戰(zhàn)磨煉之一。每次教研活動分三個步驟,先進行集體備課:說課磨課,再進行抽簽展示,上課評課,最后進行反思完善,修改再上。閱讀寫作是實戰(zhàn)磨煉之二。要求做到閱讀加碼,多元學習;留心細節(jié),靜心反思;不斷積累,積極寫作。每學期必須參加一次論文評比,每月寫好反思。
促進研修:考核評價有章法
學校以研修、反思、實踐為途徑,通過文化引領、人文關懷、制度約束和評價激勵等措施提升師德師能水平。
校本研修有目標。開展“青·啟航”專業(yè)修煉行動,分三個梯隊開展相應活動:第一梯隊“小鷹學飛”(5年以內(nèi)),第二梯隊“勁竹拔節(jié)”(5~10年),第三梯隊“杏壇飄香”(10年以上)。每位青年教師制定3~5年發(fā)展規(guī)劃,從“入格、升格、風格”制定切實可行的發(fā)展目標和行動措施,校長室、教科室出臺具體方案,為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創(chuàng)造機會、提供幫助、搭建舞臺,促使青年教師從新任到勝任,成為骨干,走向卓越。
考核評價有抓手。學校提出了“校本研修五個一”,即跟一位導師,讀一本好書,展一項技能,做一個研究,上一堂好課。這五件事貫穿在平時的教研活動、校本培訓中,有檢查、有考核。
激勵方式有側重。教師職稱評聘、各項評優(yōu)評先大膽向優(yōu)秀教師傾斜,加大教師校本研修工作、專業(yè)發(fā)展所取得的優(yōu)異成果在績效考核中的比例,給更多優(yōu)秀教師創(chuàng)造展示的平臺,吸收進步快、責任心強的年輕教師擔任教研組長、年級組長等,參與學校管理,使其逐步走上管理崗位。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昆山市周市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