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鑫 肖猛 孫海航 張晉瑋
1 引言
體適能包括健康體適能和技能體適能。體適能訓練的是與特殊幼兒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有密切關系的體適能訓練。身體素質包括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和柔韌性等。運動能力包括爬行、翻滾、行走、跳躍和跑等。本研究把學障幼兒作為研究對象,研究體適能訓練能否對學障幼兒體質健康發(fā)展帶來正面的影響。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設計
對實驗組25名學障幼兒開展一個學期的體適能訓練,而對照組25名特殊幼兒不參與體適能訓練。學期結束后,按照國家體育總覺頒布的《國民體質測定標準手冊(幼兒部分)》的標準對實驗組和對照組50名學障幼兒進行體質健康測試,然后對測試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研究體適能訓練對學障幼兒體質健康的影響。
2.2 研究對象
研究選取A校50名學障幼兒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各組25名幼兒。全體學障幼兒年齡為5歲。實驗組男生15名,女生10名;對照組男生13名,女生12名。全體學障幼兒在運動能力方面都普遍表現(xiàn)出:動作遲緩、不靈巧;走、跑時候動作不自然;全身運動協(xié)調困難等。
2.3 體適能訓練方法
在實驗組25名學障幼兒日常教學中開設體適能訓練課程,每周兩堂課,每堂課時長30分鐘,對每堂課的體適能訓練情況進行記錄,學期結束后,共獲得30份訓練紀錄。
訓練嚴格貫徹安全性原則、規(guī)范性原則、趣味性原則、全面性原則和早期去專項化原則。訓練目標為測試并發(fā)展學障幼兒的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和柔韌性等,改善與提高他們的運動能力。
訓練課的結構包括準備部分、熱身——基礎體適能部分、主體——技能體適能部分、整理與放松四個環(huán)節(jié)。
準備部分是教練和特殊幼兒打招呼,講解一些運動的小知識,同時活潑的運動氣氛,調動特殊幼兒的參與熱情。
熱身——基礎體適能部分是教練組織學障幼兒進行體適能訓練的過程,訓練以游戲形式開展。教練向學障幼兒講解游戲名稱和規(guī)則,指導他們進行游戲。例如組織名稱為“搶龍尾”的熱身練習。游戲目標:改善與提高學障幼兒的反應能力和靈敏性,讓他們快速進入運動狀態(tài)。游戲規(guī)則:在一名幼兒腰間系上一條長紗巾,然后讓其他幼兒追趕該名幼兒奪取他(她)的紗巾。
主體——技能體適能部分是教練組織學障幼兒做爬、跳、走、跑、投等動作,以發(fā)展他們的心肺能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和柔韌性。例如組織名稱為“跳躍”的技能訓練。技術要求:準別起跳時要雙腳左右開立,與肩同寬,身體要自然站直,手臂上舉。屈膝下蹲,身體前傾,手臂經體前向后用力擺臂。起跳時要伸髖、伸膝,用力向下蹬地,手臂用力上擺動帶動身體垂直上跳。落地時,屈膝、屈髖,手臂向前擺動保持身體平衡。練習初期可以只做一次跳躍,待肌肉拉伸后再做連續(xù)跳躍。練習時,教練運用好示范法、分解法和完整法,同時做好對幼兒的保護與幫助。
整理與放松部分是教練引導學障幼兒做一些拉伸練習,使他們的心率回到正常值。該部分,教練播放一些舒緩、輕松的音樂,和特殊幼兒一起做一些身體的拉伸練習,降低他們的身體溫度,使他們的心率回到正常值。
2.4 測試工具和過程
采用《國民體質測定標準手冊(幼兒部分)》為主要測試工具,主要對50名學障幼兒的身體素質進行測試,測試指標包括10米折返跑、立定跳遠、網球擲遠、雙腳連續(xù)跳、坐位體前屈和走平衡木。每個測試指標有1分、2分、3分、4分和5分五個分值。男女測試指標相同,分值標準有所差異。每周的周一和周五對實驗組和對照組50名學障幼兒進行體質健康測試,實驗前測試獲得32份測試記錄,實驗后測試獲得46份測試記錄。
3 研究過程與結果
將實驗組和對照組測試前后的結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實驗組25名學障幼兒的10米折返跑、立定跳遠、網球擲遠、雙腳連續(xù)跳、坐位體前屈和走平衡木測試前后成績(分值)的差異性非常顯著,P<0.05,說明實驗組25名學障幼兒經過體適能訓練,他們的身體素質、運動能力和運動協(xié)調性有顯著改善和提高,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而對照組經體質健康測試前后測P>0.05,說明對照組25名學障幼兒沒有參與體適能訓練,他們的身體素質、運動能力和運動協(xié)調性無顯著變化,無統(tǒng)計學意義。
4 結論與討論
經過研究得出以下結論:體適能訓練對學障幼兒的體質健康發(fā)展有正面的影響。經過一個學期的體適能訓練,實驗組的50名學障幼兒在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和柔韌性等身體素質方面有顯著改善和提高,同時在爬行、翻滾、行走、跳躍和跑等運動能力方面也有顯著的改善和提高。
學障幼兒只是特殊幼兒中的一類群體,加之體適能訓練是一項復雜的工作。因此,有關體適能訓練對特殊幼兒體質健康影響還需進一步拓展研究。單就學障幼兒而言,為了確保訓練質量,在體適能訓練之前,教練需要全面、詳細地調查了解學障幼兒的身體素質情況以及運動能力發(fā)展情況,然后有針對地設計訓練目標、安排訓練內容與方法。教練要以游戲為主要形式設計體適能訓練內容與方法,提高學障幼兒參與訓練的積極性。同時,教練要做好對幼兒的保護與幫助。
(作者單位:沈陽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