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春艷
【摘要】在小學高段的語文教學實踐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預習能力,是構建自主課堂過程中重要的教育環(huán)節(jié),只有通過學生在自主預習能力支撐下有效開展的預習實踐,才能使學生始終以完善的基礎認知更有針對性地投入到學習實踐當中去,推動學生自主學習效率的提高。在小學高段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以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自信、預習方法、預習習慣為具體的切入點,結合語文教學邏輯制定出科學的、符合學生學習特征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高段;語文教學;自主預習能力
構建自主課堂是素質教育理念在現(xiàn)階段面向廣大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嶄新教學改革目標,意在打造真正由學生為主體,在課程中以自主學習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助力學生學習綜合素養(yǎng)的有效提高。在小學高段的教學實踐之中,教師為了更好地構建自主課堂,除了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環(huán)境之外,還應該通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式,使高年級的學生能夠形成基礎的自主學習能力,以驅動學生在教師更少的引導作用下完成自主學習目標。而自主預習能力正是這一階段中教師應該對學生著重培養(yǎng)的自主學習能力之一,在下文中筆者將結合實踐展開論述教師應如何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預習能力。
一、融合鼓勵教育方式,引導嘗試中培養(yǎng)預習自信
現(xiàn)階段的小學高段語文教學中學生在長期應試教育模式之下已經(jīng)逐漸養(yǎng)成了過分依賴教師引導的不良學習習慣,這使得學生在自主學習模式下常常畏手畏腳,不能積極地投入到自主學習過程之中。針對這一現(xiàn)象,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預習能力,教師應該首先通過對鼓勵教育方式的應用,引導高年級小學學生積極地嘗試進行自主預習,以此使學生在教師的正向反饋與情感激勵作用下形成自主預習自信,驅動學生始終以積極的心理參與自主預習實踐。
例如在《桂花雨》這一課的教學實踐之中,筆者首先引導學生對以往課程中的字詞內容進行了鞏固,并使學生利用科學的預習方式對文章進行初步的自主閱讀,并使學生能夠通過翻閱工具書等方式完成對其中“懂、蘭”等生字生詞的認讀實踐。這一階段的預習活動較為簡單,學生能夠以積極的心理快速參與到實踐環(huán)節(jié),并切實完成對預習任務,而筆者則針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了重點鼓勵性的評價,使學生初步建立了學習自信。之后筆者繼續(xù)鼓勵學生投入到了再次預習閱讀實踐中去,使學生能夠嘗試大膽地向教師講述自己的預習感受或是預習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并針對學生的預習反饋筆者往往會給予正向的鼓勵性評價。通過筆者在預習環(huán)節(jié)中融入鼓勵性教育的方式,學生的自主預習自信心理能夠在教師認可性的鼓勵反饋中不斷深化,以此為學生未來的自主預習實踐參與創(chuàng)造主觀動力。
二、制作輔助預習清單,有序實踐中培養(yǎng)預習方法
在使學生建立起主觀層面的自信心理后,教師還應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預習方法,以使學生能夠在積極參與預習實踐的過程中始終以正確的方法高效地完成預習活動。為此,教師可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在課前制作輔助預習清單的方式,使學生能夠在清單中的任務列表引導下展開有序預習。
例如在《竹節(jié)人》這一課的教學實踐之中,為了使學生能夠通過自主預習實踐理解文章所講述的主要內容,并能理清文章的敘事結構,切實建立起對文章基礎內容的結構認知體系,筆者即按照預習要求制作了預習清單,通過在清單中提出進階性探究任務的方式引導學生的自主預習活動。在預習清單的整體性指導作用下,學生能夠帶著結構問題投入到預習實踐中去,由此更有序地展開對文章的預習性閱讀,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在預習實踐中逐步完成對文章內容進行概括、對文章結構進行梳理,以及制作竹節(jié)人游戲說明書的基礎預習任務,使學生建立起對文章中基礎內容扎實的認知體系,為學生后續(xù)課程中進行更深度的閱讀解析奠定了重要的基礎,最終促成了學生閱讀有效性的提高。這種構建輔助預習清單的方式不僅優(yōu)化了學生的預習有效性,更使得學生能夠在對清單列表進行具體的結構分析中認清了文章預習的重要實踐方向,掌握了科學的預習方法。
三、課后課前一體機制,自主預習中培養(yǎng)預習習慣
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能夠使學生在課堂開始前自主地完成對將要學習內容的自主預習實踐,使課堂中提供給學生預習的時間大大減少,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小學高段語文教學實踐之中教師輔助學生建立預習自信并掌握科學預習方法后,應該通過建立課后課前一體機制的方式,將進行課堂與學生課后學習環(huán)節(jié)呼應檢測的方式作為初期培養(yǎng)方法,助力學生自主預習習慣的養(yǎng)成。
例如在《學弈》這一篇文言文的教學前,筆者向學生布置了自主預習課文的作業(yè),要求學生能夠結合教材中的注釋完成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引導學生在課后時間中開展了自主預習實踐。而為了檢驗學生的自主預習成果并完善學生的自主預習認知,筆者利用課程伊始的三分鐘時間向學生提出了與文言文注釋相關的問題對學生的預習成果進行了考察。這種課前課后相對應的測試機制建立將使得學生自覺地參與到課后自主預習活動之中以應對教師的隨機抽查,這不僅極大地減少了課堂中預習所用的時間,更使得學生在堅持自主預習的過程中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預習習慣,這將驅動學生在未來的學習活動中主動開展預習實踐。
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自信、預習方法以及預習習慣是一個遞進的過程,在小學高段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做好學情分析,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特征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以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最為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以此真正利用課堂結構帶動學生自主預習能力的穩(wěn)步提高,為自主課堂的構建奠定重要基礎。
參考文獻:
[1]胡太毅.淺談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J].神州印象,2018(4):207-207.
[2]呂世華.淺談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神州印象,2018(1):141-141.
四川涼山寧南縣民族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