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仕玉
摘要:微課以其在學習模式、學習時間、學習效果等方面的突出優(yōu)勢,成為了教育教學改革實踐中的一個重要形式。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與微課教學有著高效的融合點,已成為計算機教師在課堂教學改革實踐中的重要工具。本文就“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的微課應用的優(yōu)勢進行了闡述,并對微課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策略進行了實踐分析,將為計算機教學的深入改革提供一定的思考。
關鍵詞:微課;計算機;教學應用
總書記曾高度指出:“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fā)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chuàng)新高地?!痹谶@一感召下計算機教師就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展開了多元的實踐,獲得了一定的成果。伴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微課等新形式正在影響以理論+實踐為主導的傳統(tǒng)課堂模式[1]。面對這一新的改革契機,如何有效地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創(chuàng)新計算機課堂教學模式,實現(xiàn)計算機教學改革及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成為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這一探討具有十分鮮明的時代意義。
1.“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的微課應用的優(yōu)勢
“微課”以其最佳的自主學習效果,豐富的流媒體形式展示形式,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有效點綴和補充,便捷的終端播放和傳播方式成為廣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首選。值得關注的是,計算機應用基礎的基礎理論枯燥、知識內容瑣碎、操作技巧繁多,這給計算機教室的教學提出了較大的挑戰(zhàn),與此同時,學生往往也會因為斷續(xù)性的學習及反復性的練習導致其在課程的學習中逐步喪失了興趣。微課具有在學習模式、學習時間、學習效果等方面的突出優(yōu)勢。在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中,將計算機應用基礎的理論知識、操作技巧等以微課形式植入傳統(tǒng)的授課模式中,不僅拓展了課堂的空間,提高學生學科的參與性,還可以提升計算機實踐能力。
2.“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的微課應用的原則
計算機應用技術的微課教學實踐中應遵循低成本、精選性、共享性及恰當性原則。在微課的制作中,對于一線的教師而言,應遵循低成本這一基本原則,避免因過多的時間和資金投入,而導致教學投入與產(chǎn)出的失衡。在微課的課程體系建設中應遵循精選性的原則,應根據(jù)計算機應用基礎的課程特點選擇微課的制作點,不可求全、求面[2]。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微課也是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因此在微課的實踐中,應注重對微課的區(qū)域化共享,加大對區(qū)域精品微課的評選和推廣,避免微課的重復性制作。在對微課的應用實踐中,不可因模式的推廣而過分的提升微課教育應用的占比,應強化微課的工具性而不是模式性。
3.微課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3.1課程體系的建設
計算機應用基礎功含有計算機基礎理論、Word、Excel、PowerPoint、網(wǎng)絡應用五個階段性的目標,對于教師而言,應積極地發(fā)揮自身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微課課堂建設中的能動性,主動謀求碎片化、片段化的微課課程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內容的互融性發(fā)展。對現(xiàn)有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進行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下的有針對性的設計和改造,在實踐中充分地發(fā)揮出微課的價值與優(yōu)勢。以Excel的微課體系建立而言,首先根據(jù)計算機應用基礎的大綱,對Excel的課程實施進行內容的劃分,將其或分為表格排序、數(shù)據(jù)分析、圖表制作等“微知識點”,并針對性地建立其體系化的微課設計。
3.2轉變授課的方式
教師在微課的運用中,應將任務實踐和主動求知相融合,使學生能夠在微課中所獲得的片段化的知識能夠在教師的指引下完成梳理和整合,從而形成對某一問題的掌握和解答。就這一模式出發(fā),微課的課堂變成了兩個中心環(huán)節(jié)及微課的視頻學子和學生的課后練習。其課程教學將由最初的先將后練,變?yōu)樽詫W自練。如在Word的排版學習中,教師應幫助學生將所學的頁面設置、字體設置等內容進行知識的整合。同時鼓勵學生在問題的解決中展開實踐,對于在操作中遇到的集中問題,教師可針對性地展開講解,彌補微課實施中的環(huán)節(jié)留白,從而讓學生真正意義上成為一個知識的求索者[3]。
3.3多元的交流途徑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將微課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相結合的過程中,學校應創(chuàng)造條件,定期地開展微課作課教師就計算機應用基礎理論和技能層面的學生面對面交流活動,從而能夠使學校微課的學習者能夠與微課的作課教師實現(xiàn)線下交流,從而有效彌補在線上交流時間不足、表達不暢等問題[4]。同時,在微課課程的實施進程中,也可創(chuàng)新性地將傳統(tǒng)教育中的線下習題和測試作為計算機應用基礎線上學習的評估方式之一,從而使得對學習者學業(yè)能力的評定與傳統(tǒng)教育學習者的評定實現(xiàn)更好的銜接。
3.4豐富的學習樣式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微課海量的課程資源可以有效滿足學生的自主求知要求,也可作為豐富學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重要片段。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背景下,開放式的媒體交流模式,也為學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提供了平臺,在這一模式下,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應對傳統(tǒng)教學框架的框架進行形式和內涵層面的豐富。如:可在傳統(tǒng)的計算機應用基礎理論的教授中縮減講授時長,而讓學生通過微課來獲得知識點的附加信息,在通過網(wǎng)絡報告的形式來展開學習者之間的討論,最后由學校計算機應用基礎學科教師進行總結。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教育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中的微課實踐中,教師應用能力以及運用的理論和模式,尚都處于初期階段。學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新金瓶梅和的微課應用在實現(xiàn)理論化和模式化的同時,可通過課程體系的建設、多元的交流途徑和豐富的學習樣式,以提升學生的計算機綜合素養(yǎng)為核心目標,推動信息化教學改革的突破和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王安琪. 微課在中職學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的應用[J]. 科學中國人,2017,0(2X):244.
[2]徐煒. 體驗式教學在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的應用——以典型項目“制作學生檔案頁”為例[J]. 教育觀察,2015,0(13X).
[3]黃瑛. 微課在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 信息周刊,2018,000(001):P.172-173.
[4]朱林. 淺析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項目化教學中融入人文素質教育的意義和方法[J]. 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