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雯燾
摘要:小學生的想象比較散亂,如果不加以引導,可能就是幻想,起不到提高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作用。只有教師用語言、視頻、音頻等創(chuàng)設出適當的情境,才能將學生的想象引入所需要的境地。而依據古詩創(chuàng)設相對應的情境則是建立課堂有效想象的基礎。
關鍵詞:情境教學;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24-323
引言
古詩是中國語言文化中非常寶貴的財富,極具藝術價值,充滿人文精神,更是學生陶冶情操、升華思想、提高語言文學藝術審美鑒賞能力的重要途徑。學好古詩,是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古詩教學中,根據古詩的寫作風格技巧和創(chuàng)作特征,根據其創(chuàng)作背景和古詩意境意象,情境教學法的應用具有更好的優(yōu)勢,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古詩鑒賞能力。
一、帶領學生進入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應用情境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應將學生引入情境中,使學生產生學習古詩的興趣。為此,教師可以采用多種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如提問引導、實物引導、情景模擬等,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使學生根據古詩內容進行聯(lián)想,進而活躍學生的思維,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應發(fā)揮情境教學的優(yōu)勢和自身的引導作用,根據學生的特點,創(chuàng)設趣味性的教學情境。為了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教師要通過生動、簡練的語言,結合學生的思維邏輯,鼓勵學生主動思考,使學生在腦海中勾勒出古詩描繪的情境。在學生進入情境后,教師開展后續(xù)教學,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還能加深學生對古詩的理解。
例如,在教學《題西林壁》一詩時,為了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分析題目,讓學生根據題目猜測古詩的內容。一些學生可能會認為,這首詩描寫的是“西林壁”。此時,教師可以告訴學生,“題”是“題寫、書寫”的意思,“西林”則是“廬山上的西林寺”,“壁”就是“墻壁”的意思。教師講解題目的意思后,學生對題目產生了新的理解,從而對古詩的內容產生新的印象?!邦}西林壁”的意思就是題寫在西林寺墻壁上的詩句。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可以進入古詩的情境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猜一猜古詩可能會描寫哪些內容。一些學生猜測古詩描寫西林寺,還有一些學生猜測古詩描寫廬山。根據學生的猜測,教師帶領學生閱讀這首詩。學生已經對古詩有了初步的猜測和分析,學習興趣較為高漲,能夠以更積極的態(tài)度進行自主閱讀。在學生閱讀后,教師進一步帶領學生分析古詩的內容。在分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廬山的圖片,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距離觀看廬山,然后對比詩中描寫的內容,進而在腦海中形成生動、形象的意境。教師通過提問引導的方式,帶領學生分析古詩,使學生逐步深入情境中,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積極性。
二、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古詩教學情境
學習古詩的最高境界就是融入古詩的意境中,切實體會作者的情感和經歷。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善于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與古詩內容相吻合的教學情境,以生動的畫面、音樂和視頻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小學生品讀詩文的興趣,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霸娭杏挟?,畫中有詩”,古詩和繪畫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向小學生展示反映古詩內容的繪畫作品,讓學生用語言表述出繪畫作品所展現的內容,使小學生對古詩內容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為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古詩內容看似不長,其中卻蘊含著豐富的信息,如果僅靠教師講解,學生很難理解和記憶。此時,語文教師就可以根據古詩的創(chuàng)作基調,運用恰當的語言、語氣、語調等把古詩的情境生動形象地描述出來,一邊講一邊在一體機上繪畫,詩畫對應,使學生自然而然地融入古詩的意境中。古詩講究韻律美,和音樂具有異曲同工之效,教師可以借助音樂創(chuàng)設古詩閱讀情境,用音樂的旋律叩動小學生的心弦,喚起小學生的想象力,使其在音樂的浸染中如臨其境,獲得真實的感受。動畫很受小學生的歡迎,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動畫技術,把古詩內容制作成有聲有色的動畫片,從而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小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更好地體味古詩語言生動形象、見解明了的特點。
三、用生動的語言文字描述情境,細致品味情境魅力
很多時候,同學們對于古詩的學習是比較粗淺的。大家能感知古詩的意境,但卻沒辦法生動地描繪出來,沒辦法寫出來。我認為,應當鼓勵學生去對古詩意境進行細致生動的描繪,這也正是構建情境、還原情境、升華情境的過程。例如我們學到的杜牧的古詩《山行》,這是一種比較純粹的寫景古詩。老師帶領同學們細細閱讀這首詩,通過楓林、二月花、白云等各種意象的解讀,讓同學們感受到古詩的意境。然后我們讓學生用語言來描述這個意境,盡量描述得生動具體,甚至可以用第一視角,以“我去爬山”的方式去闡述古詩意境。在這樣的方式中,同學們的思維活力被調動起來。他們就像是講故事一樣,把自己對古詩的意境情境的認知組織成文字解讀出來。大家的描述,在尊重古詩情境的基礎上做了很好的拓展:在那崇山峻嶺之間,白云翻滾如同大海上的波濤,看上去真是太壯觀了。仔細看,會發(fā)現在這白云滾滾的山嶺之深處竟然還有幾處人家錯落有致地分布,顯得十分靜謐美好。類似這樣的描述,很好地展現了古詩情境,讓每一個聽眾都覺得身臨其境,對古詩情境的感知也越發(fā)充滿樂趣。用說或寫的方式,大家基于古詩中的意象進行了自主的想象,充實了細節(jié),也就給我們構筑了一個更加生動的情境,對提高學生的古詩鑒賞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古詩學習興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結束語
小學階段是為語文學科打基礎的重要時期,做好古詩的情境教學更是激發(fā)學生審美情趣的有效舉措。通過情境教學法的演繹,同學們更能身臨其境般地感受古詩的魅力,獲得古詩的詩意的熏陶和藝術的傳承,汲取古詩中的人文精神和寶貴思想為自己成長的營養(yǎng)。這對促進語文學科的發(fā)展和小學生身心健康、認知健康等都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孟永.基于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的應用分析[A].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礎教育發(fā)展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2]胡慧玲.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當代家庭教育,2019(32):126.
[3]沈艾.關于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上),2018(1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