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雪嬌
【摘? ? 要】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不僅需要強化心智建設,而且要對學習技巧予以優(yōu)化。但在當下的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對教師過于依賴,導致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較為匱乏。為此,本文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展開探究,尋找有效的英語教學模式,望給予觀者些許參考。
【關鍵詞】初中教育? 英語教學? 自主學習能力? 培養(yǎng)模式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1.089
對于自主學習的思想淵源,可追溯到古希臘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蘇格拉底就曾經(jīng)將知識比作“孕婦”,將教師比作“產(chǎn)婆”。他認為本身傳導教學就是知識助產(chǎn)的過程,而處于重要地位的教師富有推動功效,能夠在教學過程中積極發(fā)揮自身的這一優(yōu)勢,對受教育者個人給予啟迪。除此之外,夸美紐斯、盧梭、斯賓塞都相繼提出了有關自主學習方面的思想。而縱觀我國千百年教育歷史,孟子時期就已經(jīng)開始流傳“君欲其自得”的思想,其意為個人可遵循自己的需求進行學習類型的選擇,在這方面既強調了學習自主性,又強調了自身訴求對學生的推動力。可見,中外教育家在自主學習思想上已然達成了共識。
英語,作為一門外來語言,其學習難度有目共睹。因此,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對于英語知識很難進行深入了解,且隨著英語學習難度的提升,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也日益下降。初中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困難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其一,許多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思維尚不健全,對于自主性學習的認知力度不足,很大程度上還需要借助教學的知識灌輸和日常學習督促才能完成學習行為。總而言之,就是學生仍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對自學學習領域選擇忽視。對于自主學習來說,本質就是學習者對于學習過程、學習技巧的把控,是一種超越性的思想決策以及獨立行為的能力。這便意味著在自主學習中,學生應做到為自己的學習負責,能夠熟練掌握個人的學習進程與學習技能,而不是一味依附教師。但是對于教師來說,也要有所作用,教師應做到為學生制訂良好的學習目標與計劃,并給予及時提醒和監(jiān)督。其二,學生能力不足。有很多學生在主觀上認同并追求自主學習,但是自身能力缺憾,缺乏管理學習的技能和策略,就雷同于“死讀書”這一模式,妄想通過死記硬背的單一方式獲取學習上的成效。在這種模式的長期影響下,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進步緩慢,所花費的時間精力與最終成效不符,得不到反饋的學生就會出現(xiàn)自信心下滑,對于學習十分焦慮的狀況。其三,便是資源不足,無法對學生能力加以提高。資源方面主要是實體資源與虛擬資源。常見的實體資源是學生學習的場地、學習的資料、學習的工具等,而虛擬資源是教師的教學能力、學生自身素質等各方因素。對于學生自身發(fā)展來說,教師需要對學生多層次化需求予以滿足,讓學習不再成為學生的負擔,這樣才更有助于學生“舉一反三”自主性學習成果的提高。
針對上述問題,可以借助以下措施予以解決:
一、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氛圍
古有孟母三遷,從這一典故中可以看出環(huán)境對人自身的影響力。為此,要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學習道路奮進,首先就要對學習環(huán)境予以營造,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融入自主學習觀念。富有自主學習氛圍的學習環(huán)境能夠減少初中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抵觸情緒,從而更容易遵循教師的指引,對自我學習能力加以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主要就是自己進行探索、舉一反三、創(chuàng)新的能力,為此在環(huán)境的搭建中,一定要突出自主這一概念。教師是主要的氛圍引導者和搭建者,為此教師一定要融入和諧、友愛、互助、公正,不忽視任何學生的成長期許。并且教師要放下身段,融入學生群體之中,要在保持教師震懾力的同時,還要以親和的形象示人,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知曉學生的不足與學習困境,從而更加富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生學習現(xiàn)狀的改進。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也要通過教學實踐不斷地總結經(jīng)驗,豐富自己的學識,與學生共同進步,一同創(chuàng)建和諧的學習模式。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還要摒棄以往單一的口頭表達狀態(tài),能夠借助多媒體、計算機等設備,合理地運用圖片、音頻、視頻等方式,提高課堂氛圍趣味感,以此調動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節(jié)日這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通過視頻的方式對各國的節(jié)日進行講解。例如,以年獸故事為引入點,講述一副喜氣洋洋,入眼處皆是對聯(lián)和燈籠的春節(jié);以糖果和Cosplay為導入,講述“不給糖就搗蛋”的萬圣節(jié)。借助生動的視頻加深學生對于不同節(jié)日的認知,激發(fā)學生繼續(xù)探尋的欲望,以此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效率。
二、優(yōu)化教學方式
對于教師個人來說,不能停滯求知的步伐,一定要積極完善自己的知識儲量,由此探尋更多高質量的教學方式。對于初中英語課堂來說,教師一定要把握住課堂時間,積極運用資源,比如課本。在上課之前,教師就應要求學生進行預習,預習的目標也要予以明確,結合課本內容,提出所需要解決的問題,讓學生探索性地進行預習,在課下對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予以提高。教師也要有所準備,結合自己對學生的認知,再結合書本現(xiàn)有資源進行教學方案的設計,課程導入要富有新意,能夠在課堂開始之前就緊抓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學習如何使用英語問路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情景演繹,通過學生自身的預習儲備,然后進行角色分配,或扮演正在執(zhí)勤的交警,或扮演迷路的外地游客等,增強學生的課上參與度。小組合作具有一定的競爭意味,通過小組合作,能讓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從而使自己具有改進目標,在課下進行自我學習完善時,就不會束手無策。
三、激勵式教學
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過程中,一定不要吝嗇自己的夸贊,對于學生要給予回應。表現(xiàn)良好的學生要及時給予贊揚,對于表現(xiàn)略微不足的學生也要給予幫助和鼓勵,加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過程中,還需要借助團隊的力量,為此小組合作模式必不可少。教師可以將知識分為幾個部分,然后分配小組,并給予每個小組不同的學習目標,讓小組派選一個代表進行知識教授。由于學生思維以及知識儲量方面較為一致,所以學生當“小老師”更能引起其他學生的共鳴。教師在學生授課時要注重糾錯,對于學生講述不正確的部分,在學生講述完畢后,及時予以更正,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總而言之,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學生未來發(fā)展意義非凡。自主學習能力的養(yǎng)成,不僅能夠拓展學生的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而且能夠促進學生舉一反三,將知識融會到日常的生活之中,加深對知識的使用程度。為此,教師應該積極響應課改號召,擺脫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結合學生實際,拓展性搭建教學模式,以此引導性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