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蓮飛
摘要: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初中歷史與社會課要順應素質教育的潮流,及時變革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注意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以便更好地提高課堂成效。本文以初中歷史與社會教材為例,系統(tǒng)地闡述了有效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必要性、實踐對策以及一些筆者的反思體會。
關鍵詞:初中歷史與社會;有效課堂;情境創(chuàng)設;必要性;實踐對策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4-155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改革和深入,初中歷史與社會課的教學也應該順應時代的步伐,改變以往傳統(tǒng)模式的教學方法,加強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利用情境創(chuàng)設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進而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與社會課的綜合能力素養(yǎng)。
一、有效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必要性
1.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古人說:教人未見其趣,必不樂學。能否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關系到教學的成功與否。在教學中,學生只有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才會對課堂充滿激情,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才能得到充分挖掘。教學實踐證明,合理利用恰當?shù)那榫骋虢虒W主題,不但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和樂趣,還能行之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增強師生之間的配合程度,升華學生的思想情感,優(yōu)化課堂教學。
2.是提高課堂提問有效性的基礎。任何教學方法和手段最終都要服務于教學。情境教學法尤為注重教學情境的生成,若設置的問題不恰當或無效,學生的思維就無法充分調動起來,甚至會偏離預設,教學情境也很難順利推進。
反之,如果沒有有效的教學情境作為依托,再好的問題設置也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不能激發(fā)學生去深入思考,那么這些問題也就成了空殼。因此,教師要注意將問題與情境有機聯(lián)系起來,充分利用課堂情境,使學生從中受到啟迪,更好地服務課堂教學。
3.是對教材必要內容的合理拓展。為了突出新課改的要求,更順利地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教師要敢于打破教材的內容框框,經由教學情境的設置引入一些拓展性的知識,學生們見識面廣泛了,就會加深對教材知識點的理解。與此同時,教材也具備普遍性的特點,這是面向全國學生的需要,教師可因地制宜,根據當?shù)貙W生的實際情況,恰當?shù)刭N近實際、貼近學生,突出地方性的特色,以提高教學效率,豐富教學資源。
二、有效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實踐對策
1.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初中歷史與社會課是一門實用性相當強的學科,教師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時候應注意選取與學生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案例,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與關注,進而更好地為我們的教學服務。
例如,在學習九年級《看不見的手》時,讓學生以生活主角的身份參與進課堂中。我在該框內容的教學時,以糧價的變動為例,讓學生分別從消費者和生產經營者兩類身份出發(fā),以學習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討論糧價波動帶來的影響。由于該情境貼近學生生活,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充分進行思維碰撞,總結出相關信息點,并集合小組的力量整理出關鍵點。而教師要做的是在學生討論時關注點撥,與學生共同完善相關知識點。就是這種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的創(chuàng)設,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激情,讓學生帶著趣味化的問題學習、討論和探究,促使大家意識到歷史與社會課學習的實用價值,真正地接受并喜歡學習,為今后更好地配合課堂教學夯實基礎。
2.采用詼諧幽默的語言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在過去,許多學生都會認為歷史與社會課是枯燥無味的,然而在新課改的發(fā)展歷程中,教師要打破與學生之間的心理隔膜,要把學生當成知心朋友,不能“高高在上”得給學生傳授知識,若學生回答的令自己不滿意就冷眼相對甚至批評謾罵,這是絕對不可行的。教師應該要善于用詼諧幽默的語言引入課堂,在上課前,可以先講一些與教學無關的小笑話、小幽默,激發(fā)學生上課的興致,這也有利于教學情境的靈活生成。
3.利用情景短劇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素質教育改革中,比較注重教學方式的根本性變革,推動學生盡快地融入到教材內容中。教師要轉變以往陳舊的灌輸教學方式,逐步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把課堂交給學生主宰,這樣,當學生們發(fā)現(xiàn)一些新知識時,會感到強烈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也會增添學習的動力,形成良性循環(huán)。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思維特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思維能力,打破學科的限制,提高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例如,在學習“社會生活”中“國際組織”的有關內容時,請一位學生扮演國際組織的負責人,幾位學生分別扮演幾個主權國家的元首,制定好詳盡的對話臺詞,每一位學生都要依照個人的角色,從自己所屬“國家”的角度想問題。在這種有趣的教學情境影響下,鍛煉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學生們的獨立思考、自主探究能力也“更上一層樓”。
4.借助多媒體等網絡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多媒體等先進的網絡技術可促使教師結合詳細的教學內容,切實有效地挖掘教學素材,活化教學方式,增強教學的感染力,學生們學的開心,教師傳授知識也變得容易。多媒體以其存儲信息量大、清晰、直觀、形象的優(yōu)勢特征,被認為是設置教學情境的良好手段。
三、反思與體會
綜上所述,教學情境是教師和學生展開對話、進行思想和心靈交流的場所,是激活學生已有經驗、產生認知和探究欲望的關鍵點。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一種最佳的教學情境,作為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有效運用情境教學模式,創(chuàng)設符合中學生年齡特征和現(xiàn)代生活氣息的情境,將為我們歷史與社會課教學帶來無窮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王輝榮.初中歷史與社會課有效課堂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的思考與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4(36).
[2]唐生超.談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下的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下),2018(10).
溫州市龍灣區(qū)沙城鎮(zhèn)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