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洪林
摘要:生命,在安全意識中閃光,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生命的渴求和愛惜,安全信號時時在我們耳邊響起、在眼前閃過。落實“以人為本、德育為先”的要求,是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預防未成人違法犯罪、培養(yǎng)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合格公民的重要舉措。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學科的特點,談談農村小學教育教學中法治安全教育的有效參透,利用語文課文向學生滲透法治教育內容,利用數學課本向學生滲透法治教育內容。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數學;有效滲透;法治安全教育
生命,在安全意識中閃光,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生命的渴求和愛惜,安全信號時時在我們耳邊響起、在眼前閃過。每天放學集合時值周教師常說:“同學們,回家路上要小心,注意安全?!泵恐馨鄷n上,班主任也不厭其煩地說:“同學們,在日常中,不準爬樹,不準翻越圍墻,不準上網吧玩游戲,不準……等等,一定注意安全?!痹诩依?,父母再三叮囑:“上學路上,不要相互追逐、打架,過馬路時一定要小心,注意人身安全?!本褪沁@些聽起來很煩,想起來很有道理的話語陪伴著我們度過了每一天,是它們維護了我們生命細節(jié)。
“生命”,對我們每個人來說有且僅有一次,我們要珍惜我們的生命。生命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葆活力,幸福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具魅力。在安全的問題上,來不得半點麻痹和僥幸,在安全的問題上,我們必須要防范在先、警惕在前,必須要警于思,合于規(guī)、慎于行;必須要樹立高度的安全意識,人人講安全,時時講安全,事事講安全;“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落實“以人為本、德育為先”的要求,是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預防未成人違法犯罪、培養(yǎng)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合格公民的重要舉措。結合學科滲透法治教育的要求,秉承增強少年兒童法制意識的理念。小學學科的特點,談談農村小學教育教學中法治安全教育的有效參透。
一、鉆研教材,抓住各學科法治教育滲透點
在各科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抓好備課環(huán)節(jié)。各年級、各學科教師如果能恰當掌握法治教育的方法、時機,并靈活運用,對提高學生的法治意識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五年級數學63頁《解決問題》中向學生滲透交通法規(guī)中的不得超載的條款;六年級語文《索溪谷的“野”》中滲透《森林保護法》的有關條款;四年級音樂《五十六個民族同唱一首歌》中滲透《反分裂國家法》的有關條款;美術《家鄉(xiāng)的古建筑》中滲透《文物保護法》的有關法律條款,等等。
二、利用語文課文向學生滲透法治教育內容
課文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主陣地。利用語文課文向學生滲透法治教育內容是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徑。在充分挖掘小學語文課文中法治教育的基礎上,把握時機,適時滲透,使學生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中受到法治教育。如我在教學《索溪谷的“野”》一課時,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文字及描寫的優(yōu)美景色所吸引。在充分賞析了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圖片和視頻之后,我在引導學生欣賞這些優(yōu)美景色的同時,提醒學生不忘記作為一個旅游者的責任;要想永遠擁有這么優(yōu)美的景色,我們需要保護環(huán)境不受破壞。我趁機為學生介紹了《森林保護法》中有關保護森林不受破壞的相關條款,使學生對保護優(yōu)美景色不受破壞的認識更加清楚、深刻。讓學生通過此課的學習,對保護森林、保護環(huán)境形成自覺的意識。
比如:我在教學《翠鳥》時,初讀課文后,學生們紛紛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么不能把喜鵲抓來養(yǎng)著,我們照樣給它吃喝,好好保護它,不會傷害它???”對于這個疑問,于是就對學生說:“這是國家針對動物保護有專門的法律規(guī)則,比如說禁止傷害益鳥;不能隨意抓養(yǎng)鳥類等等?!?/p>
三、利用數學課本向學生滲透法治教育內容
數學課本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根本。利用數學教學向學生滲透法治教育內容也是一個重要的途徑。要充分發(fā)掘數學課本中的法治教育滲透點,做到恰當滲透。如我校五年級數學教師彭老師在《解決問題》的教學中,利用“組織旅游租車時,剩余的人不夠坐一車,按以前學習的‘四舍五入’法也不能收尾的情況下,該這么辦?”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九條機動車輛不得超載的規(guī)定和九十二條對機動車輛超載的處罰的規(guī)定,就能很好地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
實踐證明,法治教育的方式和途徑是多種多樣的,不能僅僅局限在語文、數學的課堂教學中,還要在其他學科中有所體現,如音樂、美術、體育等,同時課外活動也是學生培養(yǎng)法治意識的重要途徑。
總之,在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時,不僅要向他們傳授法律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他們的法律觀念,要抓住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來滲透法治教育。陶行知先生說過:“千教萬教教人學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句話詮釋了教育教學的目的。我們教學的目的是教學生學會追求人生真理,學會真誠、誠實、正直,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及法治觀念,使他們成為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成為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周定平.關于我國中小學安全教育的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2007.(02)
[2]孫丹丹.中小學安全教育實施的問題分析及改進策略[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9.(02)
[3]曾維蘭.如何對農村小學生進行安全教育[J].廣西教育,2007,(16)
(重慶市江津區(qū)三口小學校 重慶江津 402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