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小桉
摘? ? 要:ARCS動機模式認為:注意、關聯(lián)、信心和滿足是影響學生學習動機的關鍵因素。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正確運用ARCS動機模式,從注意策略、關聯(lián)策略、信心策略和滿足策略四個維度來巧妙設計、合理安排、科學構建課堂教學,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寫作課變得生動有趣,進而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
關鍵詞:初中英語;ARCS動機模式;寫作教學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標》)指出:“語言技能是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聽、說、讀、寫等方面的技能以及這些技能的綜合運用?!盵1]12“寫”既是一種文字記錄的語言,又是一種語言生成的技能,對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至關重要?!墩n標》同時指出:“情感態(tài)度是指興趣、動機、自信等影響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相關因素。”[1]20學習者的動機水平是學習的重要因素,它可以激發(fā)學習者的思維,促進學習順利進行。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約翰·凱勒教授于20世紀80年代提出了一種新型教學模式—— ARCS學習動機模式。該模式由注意(Attention)、關聯(lián)(Relevance)、信心(Confidence)和滿足(Satisfaction)四個層面構成。圍繞這四個層面,通過一系列教學設計就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
一、ARCS動機模式的內(nèi)涵
“ARCS”是Attention、Relevance、Confidence、Satisfaction這四個單詞的首字母。Attention是注意,指教師通過教學設計來吸引并維持學生注意力,喚起注意是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的前提和首要因素;Relevance是關聯(lián),指教學內(nèi)容要與學生的知識背景、個人需求和生活經(jīng)驗之間產(chǎn)生聯(lián)系,讓學生感覺到學習活動能滿足他們的基本需求;Confidence是信心,指幫助學生建立明確的目標,提供可接受的成就榜樣,增強其學習信心,維持他們對成功的渴望;Satisfaction是滿足,即讓學生對所獲得的知識、經(jīng)驗和成就感到滿意,維持學習者的持久動機。如果學生的學習結果與期望值一致,感受到學習的價值、學習的快樂,動機就會被激發(fā)。這四個因素間相互依存、相互影響。
二、ARCS模式在初中英語單元寫作教學中的運用
譯林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中的寫作板塊是單元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體現(xiàn)語言輸出和語言運用能力的主要表現(xiàn)方式。然而,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形式和內(nèi)容單一,寫作素材簡單或話題過時,學生不感興趣。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常常習慣于就寫作講寫作,沒有把握寫作與‘人’之間相互影響、相互激發(fā)、相互提升的關系,最終導致寫作的‘人’沒有得到整體提升”[2] ,影響到了寫作效果。
針對上述狀況,筆者嘗試在教材七年級下冊 Unit 5的單元寫作教學中運用ARCS動機模式進行教學,力爭使寫作課變得精彩有趣,使教學效果得到改觀。下面就以Task一課為例,對ARCS動機模式在教學實踐中的運用及實效進行具體闡述。
(一)注意策略
注意策略要求教師設計出新穎的課件,為喚起學生的注意做準備。
1.精彩導入,喚醒知覺
知覺喚醒最先應在上課導入階段進行。導入有視頻、音頻、圖片、實物等多種方式,也可以通過對話、講故事、游戲等形式。根據(jù)課文特點,在課前熱身階段,筆者采用了視頻對話導入,內(nèi)容是兩個學生進行微信視頻聊天,談論疫情下的寒假學習生活。這段導入,以目前流行的微信聊天切入,結合疫情、網(wǎng)上學習等時事熱點話題,貼近生活,具有時代性。它把生活融入學習,可以讓學生在情感上產(chǎn)生共鳴,激發(fā)學習興趣。同時,它通過對視、聽覺的刺激,使學生將注意力聚焦到課堂上,引起對學習內(nèi)容的關注,產(chǎn)生參與課堂學習的意識。
2.巧設活動,激活探究
探究要立足教材,參照實際生活環(huán)境,使學生利用所學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筆者把這一課的教學分成學(寫)、仿(寫)、評(價)、練(習)四個環(huán)節(jié)。
在第一階段的學(寫)環(huán)節(jié),筆者設計了幾個與學生的真實經(jīng)歷和興趣相關的問題來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
Do you like studying online?
Do you have any problems with studying online?
Do you know how to write about your life in the winter holiday?
在評(價)環(huán)節(jié)中,筆者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各小組交換仿寫的作文,自己當“評委”,相互評判打分,再進行修改、展示。此時,教學行為的主體是學生而非教師,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有助于學生充分發(fā)揮主動性,激發(fā)探究知識的欲望。
3.新穎多變,維持興趣
在教學持續(xù)一段時間后,學生會產(chǎn)生知覺疲勞。此時,教師應選擇一些新穎的材料并對教學形式做相應的變化。在教學中,筆者使用了多種教學材料:微信、Youtube和抖音視頻、課文音頻、電話錄音、圖片、實物等。教學方法有任務型教學、情境式教學、隨文解字、記筆記、畫時間軸、制作思維導圖、仿寫等。教學形式有微信聊天、游戲、聽力、問答、填空、判斷改錯等。這些滿足了學生各種感官需求和聽、說、讀、寫等方面的需要,使其保持興奮,持續(xù)關注學習。
(二)關聯(lián)策略
關聯(lián)策略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為學生確定適合的目標,創(chuàng)設較真實的情境,提供的相關素材要與學生的舊知識、個人需求和生活經(jīng)驗相匹配。
1.確定目標,創(chuàng)設情境
目標的確定要符合學生實際發(fā)展水平,又要高于學生的現(xiàn)有水平,并向學生的潛在發(fā)展水平延展。寫作第一階段,筆者設定以“Sandwich”為話題進行學(寫)這一基本目標,符合這一課教學要求和學生的學習需要。第二階段,筆者要求以“TV”為話題進行仿(寫),它在學(寫)后開展,略高于學生現(xiàn)有學習水平,處于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到第四階段,筆者以“Amazing China”為主題,要求學生以我國2020年春抗疫為背景再次進行寫作,以鞏固和提高寫作水平,讓其“跳起來去摘桃子”。這三個目標從課本到生活再到社會,視野逐漸擴大,難度逐級遞增,所創(chuàng)設的相關情境,能使學生觸景生情,有感而發(fā),展開想象進行學習。
2.匹配需要,新舊關聯(lián)
教師要讓學生知道所從事的學習活動是與自身有關聯(lián)的——所學即所需,學生就會對學習感興趣。教材的第二部分是有關“TV”的四條筆記,話題陳舊、信息過時、內(nèi)容簡單,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于是筆者補充了“未來電視”這一話題,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展望電視在未來的發(fā)展變化。學生大膽思考,設計出了各種新穎的未來電視,真正使普通電視變成了“Amazing things(神奇事物)”。這既增加了課堂教學的活力,又實現(xiàn)了新舊知識之間、理論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之間的聯(lián)結,體現(xiàn)了“知行合一”的教學理念,效果非常好。
3.化虛為實,切身共鳴
教師需要把抽象的內(nèi)容具體化,使學生獲得熟悉感并認識到知識材料與己相關。這樣,他們就會和已有的知識產(chǎn)生共鳴。在學(寫)和仿(寫)后,學生掌握了基本寫作技巧。此時,筆者提出以“Amazing China”為主題進行鞏固訓練,并提供大量的抗疫圖片,從城市、醫(yī)生、警察、志愿者、國內(nèi)社會和國際社會等各個層面來分析,引導學生將寫作視角由書本轉移到社會生活中去,關注生活實際和身邊的真人真事,激發(fā)學生對“Amazing China”的真情實感。抗疫題材的選用使學生獲得熟悉感,由此激發(fā)起對寫作的興趣和探究的欲望。學生依據(jù)經(jīng)驗,運用所學、所見、所聞進行寫作,新舊知識產(chǎn)生共鳴,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三)信心策略
信心是個體戰(zhàn)勝困難、獲得有意義的成功后的良性情緒體驗。教師要在了解學生實際學習水平的基礎上,尋找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并在教學中設置有梯度的多元學習目標,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完成學習任務,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1.設置目標,期望成功
在教學中,筆者化整為零,把總的教學目標分成學、仿、評、練四個小目標,降低了學習難度,給學生以信心,又把寫作的過程分成確立主題、收集信息、明晰結構、確定時態(tài)、正確使用轉接詞五個步驟,體現(xiàn)了“把較大較難的目標分化成較小較易的目標”的思想。同時,筆者告訴學生寫作并不難,以此給學生以積極的心理暗示,鼓勵他們主動學習,建立起了對成功的積極期望。
2.難度分層,挑戰(zhàn)情境
筆者為不同能力的學生提供不同難度、有梯度的學習任務,并采用“點—線—面—塊”教學法逐級提高任務難度,幫助不同水平的學生都獲得自信。
第一步是“點”:從最基本的單詞入手,采用游戲等方法,解決新單詞和短語。這部分內(nèi)容比較基礎,可用來提問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給他們提供簡單任務,使其能較容易地完成,滿足他們參與學習、得到肯定的愿望,獲得一定的成功體驗,建立自信。
第二步是“線”:通過梳理文本信息,學習語法和句法。學習目標和要求有所提高,其通過雙人合作來幫助學生克服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培養(yǎng)自信。
第三步是“面”:以Group work形式,進行仿寫練習并互評互改。每個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高低不同,通過多人小組合作方式來集思廣益,可以優(yōu)勢互補,完成任務,增強自信。
第四步是“塊”:學生要獨立完成“Amazing China”的寫作任務。這是難度最高的挑戰(zhàn)性任務,需要學生綜合所學語言知識去完成。他們不僅要看、說、寫,還需要講、聽和評,其綜合探究能力被調(diào)動起來。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那一刻,不僅有成功的喜悅,而且能深刻感受到中國人民的團結和偉大,以及對抗疫成功的感動和自豪。
3.歸因引導,建立自信
教師通過語言激勵、精神獎勵及少量物質(zhì)獎勵等方法幫助學生將成功進行正確歸因。教學結束時,筆者總結了“think more, ask more, try more”的學習方法來告訴學生“成功歸因于善思、勤問、多練”,并提出了“To learn to do, To do to learn(邊學邊做,知行合一)”的口號,鼓勵學生科學學習,并自己充滿信心。
(四)滿足策略
滿足感是學習者獲得與期望效果相符合的學習成果后產(chǎn)生的積極心理感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反饋,適時鼓勵和肯定學生,生成形成性評價,同時要提供更多機會以維持、提升學生的滿足感,讓他們進一步獲得學習的動力,還要對學習結果生成終結性評價。
在教學中,筆者首先增補了視頻“The Earl of Sandwich(三明治伯爵)”,以此來滿足學生對文化背景的探求,并請學生親自制作三明治來滿足其動手嘗試的心理需求,同時通過思維導圖來滿足學生學習實踐更多寫作方法的需求。
其次,筆者采用“及時鼓勵、合理表揚、適當獎勵、婉轉建議”的激勵方式來強化積極的學習結果,使學生獲得外在滿足感。對答對題目的學生,筆者提高聲調(diào),以興奮和贊許的語氣進行表揚;對沒有答對的學生,筆者以安慰的語氣進行鼓勵;對上臺表演的學生,筆者給予星級獎勵,并把優(yōu)秀作文貼在教室墻上展示,對最佳作文獲得者頒發(fā)獎牌,以便讓學生體會到付出努力、獲得成功的快樂。寫作后,筆者還設計了一份寫作評估表,讓學生對自己的作文做出評價,以幫助其了解學習中取得的進步,反思存在的不足。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李樺,姚國建.“寫作育人”教育理念與應用寫作教學改革[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9(0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