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然
【摘? ? 要】由于高中生物知識的學習具有一定的困難,如果教師沒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成績,長期下去,還有可能會影響到學生對于這門學科的興趣。
【關鍵詞】高中生物? 高效學習?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4.159
教師的教學活動其實會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教學內容缺乏直接性是其中一大重要影響因素。如果在進行教學時沒有注意到這一點,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教學的有效性。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總會遇到很多比較復雜的內容和抽象的知識點,如果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很難解決這些問題。教師需要積極地引入新的教學模式和先進的教學技術,以此來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借助多媒體設備確保教學內容的直觀性
教學內容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為了可以充分地提高教學質量,教師不僅要積極地采取措施豐富教學內容,還要采取措施確保抽象知識的直觀性呈現(xiàn)。教師應該充分地意識到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并且積極地借助多媒體設備去開展教學活動,以此使抽象的教學知識更加形象化,并且保證教學內容的直觀性。例如,在講述細胞核、細胞壁等相關知識內容的時候,如果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只是教師單方面地進行講解,那么學生很難深刻地理解這種抽象的知識,學習效果就不會理想。因此,教師需要深入分析和理解課本當中的知識,并且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容搜集相關的資料,如視頻、圖片等,之后再在課堂上播放給學生看。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教學內容得以更直觀地體現(xiàn)出來,并且通過這種視聽模式還可以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對生物的學習興趣。在學生觀看視頻或圖片之后,教師還可以讓他們分享自己的看法,積極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活躍課堂氛圍。在之后的學習中,學生也能夠保持積極的狀態(tài)聽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二、利用思維導圖提升教學的效率性
利用思維導圖是當下一種十分有效的學習方法。在高中生物的復習教學中,教師可以合理地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針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思考和探究。還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次復習。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可以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切記不要出現(xiàn)機械復習的現(xiàn)象,否則不僅會導致復習效果不夠理想,還可能會限制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導致他們喪失對生物學習的興趣。
在復習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秉持“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引入思維導圖模式,幫助學生正確梳理生物知識,制定完善的生物知識體系,從而大大提高生物的復習教學效率。
例如,教學這樣一道題目:細胞中的某個化合物中,含有C、H、O、N、S等元素。那么,這一化合物可能具有哪些功能呢?通過分析元素,學生可以發(fā)現(xiàn)這一化合物其實就是蛋白質。利用思維導圖可以迅速找出蛋白質的功能。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還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
三、合理運用微課教學模式,提高教學內容的針對性
微課,是現(xiàn)代教育領域中十分先進的一種教育模式,具有短小精悍、重點性強等特點。由于微課本身時間比較短,所以更能夠保持學生注意力集中,并且包含的都是重點內容,能夠確保內容的針對性。由于微課的時間比較短,所以在內容方面就必須要保證精選。從實質上來說,關于高中生物的學習,其實需要學生思維活躍,并且具備較強的理解記憶能力。雖然高中生物涉及很多文科方面的知識,很多知識也需要記憶,但是若僅僅采用學習文科的方法學習,其實很難取得理想的效果。高中生物這門學科中有很多知識都是需要在理解的基礎上去學習。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要想學好高中生物,就必須要保證學生活躍的思維。
例如,在學習與細胞相關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將細胞的組成部分制作成相關的微課視頻,讓學生通過觀看短視頻找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之間存在什么樣的問題,讓學生可以深刻地了解DNA和RNA,加深學生對細胞組成元素的學習,從而強化學生的認識。
四、教學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
生物本身是一門與實際生活有緊密聯(lián)系的學科。如果教師備課和上課都能夠從實際生活出發(fā),將生活實際與課堂內容聯(lián)系起來,從多個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那么也能夠確保教學的有效性。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學生要想學好生物,在上課之前就應該做好課前預習工作,需要提前了解相關內容,發(fā)現(xiàn)問題,再帶著問題去聽講,針對重難點知識做好筆記。這樣一來,就可以提高聽課的效率。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積極地開展跨越課堂的思考,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了解生活中常見的生物知識,將生物學習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生物充滿興趣,學生才會愿意積極地參與到生物學習中來,從而確保學習效果。因此,針對高中生物的教學,教師應該積極地改變自己的觀念,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轉變教學模式,通過多種有效的方法激發(fā)學生對生物這門學科的興趣,從而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學習《細胞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這節(jié)內容的時候,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方面的知識,教師便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借助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為學生直觀地展現(xiàn)細胞的結構,如細胞膜、細胞質以及細胞核等等,以此加深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認識。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將抽象的知識直觀地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便于他們理解。對于他們學習能力的提升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需要轉變以往的教學模式,不能再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這種方式導致學生十分被動,不僅會使上課氛圍枯燥乏味,還很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當中。這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與學生交流溝通,盡量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注意促進學生的獨立思考,活躍課堂氛圍。
總而言之,在當前的教育環(huán)境中,高中生物教學必須要改進當前的教學模式,教師需要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旨在能夠調動學生的興趣,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