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大平
摘要:在我們國家當前階段的基礎教育事業(yè)當中,語文課程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語文教學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情操,還可以有效強化學生對事物的理解能力,從整體上來看,對于學生的綜合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是從當前一些學校的語文課程教學現(xiàn)狀來看,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導致了語文課程教學的質量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時影響了學生的綜合發(fā)展。所以,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jù)當前階段的問題進行不斷的思考,提出更加有效的教學對策,強化學生理解程度,并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本文就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策略展開了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提升策略
經(jīng)過以往的教學經(jīng)驗明顯可以看出,大多數(shù)教師往往在教學過程中通常更加注重采用單純的灌輸式模式,主要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從知識情感技能等多方面獲得良好的發(fā)展,但是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仍存在這一系列的問題,導致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對于知識的接受能力也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限制。鑒于此,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提高教學質量,需要充分結合學生的綜合特點,從教學方式以及教學過程等多方面進行思考,不斷推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并且使學生能夠在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獲得綜合能力的提升。
一、立足課本教材,靈活采用教學方式
課本教材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基礎,課本教材中還蘊含了大量的知識,對于學生的綜合發(fā)展以及學習效果提升有著基礎性的作用,但是課本教材中的知識內(nèi)容是有限的,如果教師在實踐教學活動當中一味注重課本教材知識內(nèi)容的講解,那么在較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知識視野的拓展,并且對于整體教學效果有著一定的影響。小學語文課程教學過程教師需要實施多元化的模式,立足于課本教學知識內(nèi)容,適當進行知識拓展,借鑒多元化的靈活的教學模式,實現(xiàn)高效的小學語文教學。
例如,在進行《田忌賽馬》教學的過程中,筆者首先帶領學生們在課堂中學習了課文,使學生們了解到了其中的生字詞,以及重點知識等。其次,筆者為了加深學生的印象與記憶,根據(jù)班級當中不同學生的特征與興趣,引導他們合理分配了角色,開展了角色扮演的活動,學生們在這種學習活動當中通常有著較強的興趣,筆者也會根據(jù)每一位學生的情況,對他們進行一定的指導與幫助,促使學生們能夠配上自己的表情、動作、神態(tài)等進行表演。如此一來,這樣的教學活動靈活立足于語文課本教材中,讓學生展開了多元化的學習活動,強化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且增強了學生的語文學習參與度,進而實現(xiàn)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在具備充足興趣的情況下,才能更加積極自主的學習知識,并且可以使學生深入理解所學知識,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借助學生的興趣,實施有效的教學模式可以推動學生綜合發(fā)展,并強化教學的有效性。鑒于此,小學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適當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實施多元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收獲不同的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產(chǎn)生語文學習的熱情,這樣才能推動語文課程教學的綜合發(fā)展。
例如,在進行《四季之美》教學的過程中,為了強化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培養(yǎng),筆者首先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之前做好了基礎性的準備,通過現(xiàn)代化互聯(lián)網(wǎng)渠道整理了關于四季的圖片、視頻等資料,并且配上了相關的音樂,將這些資料進行了整合,制作成了微課的形式。然后,筆者在課堂中一邊講解課文中的知識,一邊結合多媒體方式,將微課中的資料直觀展示了出來,為學生們構建出了良好的課堂學習情境,為學生的視聽覺帶來了較大的沖擊,并且通過相關的圖片、視頻等資料,引發(fā)了學生的聯(lián)想,促使學生能夠將語文知識與自己的實際生活相結合展開學習。如此一來,筆者應用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實現(xiàn)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生活化學習觀念。
三、強化思維鍛煉,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
眾所周知,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思維能力、想象能力等綜合發(fā)展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的學生不僅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識,還需要強化自身綜合能力等。但是由于受到了傳統(tǒng)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大多數(shù)教師往往過于注重自己單純的知識講解,忽略了學生在整體學習活動當中的體驗,對于學生的綜合發(fā)展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造成了較大的影響。所以,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不斷強化學生思維能力,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可以形成自主思考的意識,培養(yǎng)小學階段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為其將來的全面成長做好基礎性準備。
例如,在進行《圓明園的毀滅》教學過程中,在讓學生們閱讀課文的過程中,筆者為了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有效鍛煉學生思維活躍度,筆者首先結合課文中的知識提出了:為什么這么說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呢?規(guī)模這么宏大布局這么巧妙的圓明園里面有些什么景觀呢?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圓明園的宏偉建筑的?這些景觀可以分為幾類呢?這瑰寶、精華象征著什么?為什么說“圓明園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等等問題。其次,學生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結合自己的理解進行分析,不斷總結其中的答案,這也是一個有效對學生進行思維鍛煉的一個過程,從而在無形之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總而言之,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綜合發(fā)展以及能力提高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提出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孔祥肖.小學語文有效性教學的研究與探討[J].教育現(xiàn)代化,2017,4(11):120-121+143.
[2]張艷玲.淺談如何優(yōu)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華夏教師,2016(05):62.
四川省宜賓市筠連縣團林苗族鄉(xiāng)大埂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