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燕
摘要:高中階段的音樂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的音樂文化和知識,還要有效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和審美素養(yǎng),從而為全方面人才的塑造奠定基礎。但在現(xiàn)階段的音樂教學中,教師仍以單方面的教授為主,嚴重忽視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影響著整體的教學效果。而微課作為新興的教學模式,以生動性和精煉性的特點,正悄然深入到了各學科教學中。因此,本篇文章對微課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有效策略進行探究,以此供同行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微課;高中;音樂
微課是一種依托于信息技術發(fā)展而興起的新模式,其以生動精煉的視頻為主,以手機、電腦等移動設備為載體,有效拓寬了課堂的教學內容,也改進了教學的形式方法,從而逐步激發(fā)起學生對課堂的興趣,也使得課堂教學更加靈活。在微課教學中,教師可以依據(jù)學生的不同需求和特點,制作相對應的視頻;學生也能根據(jù)自身的掌握程度,進行自主學習,帶動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展,也實現(xiàn)了教學質量的提升。
一、創(chuàng)新組織形式,讓教學生動起來
一是善用形式組織的“新”。微課興起的時間不長,多數(shù)教師在實踐教學上還存在一些誤區(qū)。其中,較為顯著的是在組織形式上的“經驗主義”和“守舊模式”,這無疑使音樂教學改革回到了原點。因此,在微課教學中,高中音樂教師要創(chuàng)新微課的組織形式,靈活運用啟發(fā)型、互助型、自主型的課堂形式,將集體學習、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進行有機結合,從而使得教學能夠適應學生多樣化的需求,促進音樂能力的全面提升,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
二是善提內容整合的“質”。微課制作并不是簡單地搜索和播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而是要用多個畫面將視頻連接成一堂完整的課程。以《我愛你,中國》這節(jié)課為例,鑒賞這首歌曲必然要提及演唱者的美聲唱法,為了深化學生對這種唱法的認識,教師制作了“美聲與通俗唱法的對比”內容的視頻,通過播放葉佩英老師演唱的視頻與歌手平安的演唱視頻,將兩種唱法更加生動直觀地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刺激學生的感官理解。但單單兩個視頻的串聯(lián),并不足以構成完整的微課,教師還要在其中穿插啟發(fā)引導的視頻過程,并留給學生探究和思考的時間,讓學生感知這種情感,提升學生對愛國歌曲的興趣。以此來滿足教學的需求。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是微課具有生動性和直觀性特點,還兼具了思考性和探究性,更加能夠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得到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引入任務驅動,讓教學高效起來
一是讓“硬形式”向“軟內容”縱深。微課教學不光要帶給學生新鮮感,更要充分激發(fā)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從而活躍教學氛圍,帶動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在這一過程中,設置任務情境是完善師生有效互動的重要途徑,也是發(fā)揮教師輔助作用的窗口。通過設置任務,不僅能夠突出教學的重點,還能為師生交流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創(chuàng)建高效穩(wěn)定的音樂課堂。
二是讓“做什么”向“怎么做”轉變。在任務驅動的過程中,教師不是告知學生“做什么”,而是通過設置任務讓學生摸索“怎么做”。以《不忘初心》這首歌曲為例,給學生播放歌曲演唱片段并不是盲目地進行,而是在播放前通過一些重點的問題使學生更加投入到歌曲欣賞中。如,在欣賞歌曲的尾聲部分時,教師在微課中先讓學生進行聆聽,后提出問題。師:“這一段音樂中,哪一部分給你的印象最深刻。”這時,學生就會回憶起歌曲中的“你是我的一切…”的部分。之后,教師再次提出問題,師:“細細品味這部分的旋律,感悟其中所蘊含的情感?”在這一任務的驅動下,學生能夠更加投入到歌曲的聆聽過程中,感悟歌曲的深層情感,體會理解長征精神,解讀長征精神,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實現(xiàn)教師的輔助引導作用,創(chuàng)建高效的微課教學。
三、促進自主學習,讓教學精準起來
微課這一教學模式由于運用了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技術,它突破了以往課堂教學在空間、時間、內容上的局限性,實現(xiàn)了教師與學生的靈活教學。學生可以針對自己的需求進行有重點的學習,在滿足共性需要的同時提升個性需求的深化和拓展。因此,在實際的微課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逐步建立完善的網(wǎng)絡平臺,將制作好的微課上傳至網(wǎng)絡,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以《吐魯番的葡萄熟了》這首歌曲為例,教師設計制作了歌詞鑒賞、旋律音調鑒賞、歌曲賞析等等具有針對性的視頻內容,將整體教學拆分成相對獨立的部分,讓學生依據(jù)自身的學習需求進行自主選擇。通過這樣的方式,充分突出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中心地位,深化了學生對教學的體驗感,從而得到教學質量的提升,更讓教學變得更加精準。
總而言之,在高中階段的音樂教學中融入微課這一新模式,對于音樂學科革新發(fā)展具有顯著的效果和意義。微課的有效應用,不僅創(chuàng)新了音樂課堂的教學形式,還有效激發(fā)了學生探究學習的主動性,使得音樂教學向多元化持續(xù)發(fā)展。但微課教學的興起時間并不長,對其的探究在不斷進行,對教師的信息化知識水平也提出了更多的專業(yè)要求。因此,還需要音樂教師積極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不斷汲取新理論、新知識,結合學生的需求和特點,創(chuàng)新發(fā)展這一教學模式,從而提升整體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趙園園.談高中音樂教學與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有效融合[J].課程教育研究,2019(47):223-224.
[2]劉莉汕.微課與高中音樂鑒賞課堂的有機結合和應用策略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8(05):120.
[3]李珊珊.關于“微課”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的應用與探究[J].華夏教師,2018(13):42.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qū)甪直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