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琳
摘要:目的:分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采用康復護理路徑對促使其運動功能恢復的臨床效果。方法:對照組為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應用康復護理路徑。結果:2組護理前Fugl-Meyer上下肢運動功能評分均較低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Fugl-Meyer上下肢運動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于腦卒中偏癱患者采用康復護理路徑可有效促使其運動功能恢復。
關鍵詞:腦卒中;偏癱;康復護理路徑;肢體功能
腦卒中是常見且高發(fā)的心腦血管疾病,多見中老年,該疾病的致殘率較致死率高,患者的發(fā)病急且病情危重。雖然及時有效治療可降低患者病死風險,但所遺留的突出運動功能障礙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存質量,也給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恢復早期有效的康復護理對促進運動功能恢復具有重要社會價值[1]。以下將分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運用康復護理路徑的臨床效果。
1資料以及方法
1.1臨床資料
抽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74例腦卒中偏癱患者,隨機數字表法分組,觀察組:37例,男19例/女18例:年齡55~79歲,均值為(63.5±1.2)歲;出血性腦卒中15例,缺血性腦卒中22例。對照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齡56~78歲,均值為(63.4±1.3)歲;出血性腦卒中14例,缺血性腦卒中23例。2組各項基礎資料具備可比性P>0.05。
1.2方法
對照組為常規(guī)護理,如健康宣教、康復訓練指導以及告知注意事項等;觀察組應用康復護理路徑,方法為:(1)入院第1天:患者進行全面評估,了解現存功能狀態(tài),抗痙攣體位的講解與示范,減輕偏癱肢體肌痙攣的程度和避免加強異常運動模式。制訂康復護理計劃,明確康復護理團隊的人員,醫(yī)護治建立有效的溝通方式,并要求病陪人員參與其中;酌情適應性肢體運動訓練。(2)入院第2天:結合患者的治療情況對康復治療和護理進行合理安排,并制定完善的治療與護理時間表單。強調抗痙攣體位的24小時管理,同時按護理路徑要求進行護理初期適應性訓練,3-5天適應康復護理治療計劃的強度。(3)入院第3天:病情穩(wěn)定基礎上,可指導患者進行床上活動訓練,例如床上坐起、取物、床上坐位下進食、穿衣、洗漱等自主活動,對重癥患者則需要協(xié)助其完成床上的自主翻身活動、協(xié)助坐起等。最終使患者能夠充分掌握并可獨立完成相關床上訓練,包括自主的肢體運動和床上坐起,逐漸過渡到床椅轉移、如廁等活動。鼓勵患者自主完成相關日常生活活動,僅給必要協(xié)助。為后續(xù)轉移至大廳行全面康復訓練打好基礎;(4)入院第4天:在延續(xù)肢體功能訓練的基礎上增加上下肢體肌力鍛煉和上下肢的運動功能訓練,如雙手叉握上舉運動、橋式運動等,并結合患者病情逐步完成床邊坐與坐位下平衡訓練。(4)入院5~7天:繼續(xù)對床上自主運動進行拓展,將延長橋式運動伸髖挺腹的時間;同時對于可以坐位的病人在延續(xù)平衡訓練的同時進行偏癱側上肢的負重訓練,偏癱側上肢于體側伸肘、腕背伸90°、伸指,重心稍偏向偏癱側??捎媒∈謳椭S持伸肘姿勢。同時進行上肢功能活動,如偏癱側上肢肩肘關節(jié)功能活動,雙手中線活動并與日常生活活動相結合。(5)入院8~14天:延續(xù)上述護理,可行雙側下肢或偏癱側下肢髖、膝關節(jié)功能活動,雙足交替或患足踝背屈運動;在完成床邊站后,進行站立平衡訓練;逐步過渡偏癱側下肢負重,健腿屈髖屈膝,足中踏在矮凳上,偏癱側腿伸直負重,其髖膝部從有支持逐步過渡到無支持。(6)入院15天~出院前:鼓勵患者逐步完成獨立床上坐起至床邊站立活動,促進獨立完成日常生活任務,家屬從旁協(xié)助。此階段可一對一進行室內步行訓練,增加行走的穩(wěn)定性。并要求患者不中斷上下肢的功能訓練,與上肢的作業(yè)訓練。以不斷提高對肢體的控制力。
1.3評價標準
應用Fugl-Meyer上下肢運動功能量表對患者的肢體功能進行評估,包括上肢(0~66分)和下肢(0~34分),得分越高即患者的運動功能恢復越好。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文中數據行SPSS19.0分析,數據標準差為( ),組間數據行t/χ2檢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組護理前Fugl-Meyer上下肢運動功能評分均較低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Fugl-Meyer上下肢運動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腦卒中的致殘率相對較高,常規(guī)護理模式的應用中存在著缺陷性,例如缺乏系統(tǒng)性針對性以及連續(xù)性,不利于患者肢體功能的恢復[2]??祻妥o理路徑對病人的護理提供了系統(tǒng)的指導與方向,結合患者給予全面的康復護理計劃,有利于逐步改善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3]。在護理過程中,及時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以及功能狀態(tài),及時的調整護理方案,可提升康復護理的目的性及針對性[4]。本次研究顯示,觀察組護理之后上下肢運動功能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表明,康復護理路徑的應用可提升腦卒中偏癱患者的臨床護理質量。綜上所述,對于腦卒中偏癱患者采用康復護理路徑,可有效促使其肢體運動功能恢復。
參考文獻:
[1]劉莎. 康復護理路徑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的影響[J]. 飲食保健,2021,21(4):109.
[2]丁嬌,程莉,楊占宇,等. 康復護理路徑對腦卒中偏癱患者上肢功能的影響[J]. 中國傷殘醫(yī)學,2020,28(15):17-19.
[3]孫遠貞. 康復護理路徑在改善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訓練中的應用[J]. 當代護士(上旬刊),2020,27(8):48-50.
[4]謝小娟,劉華,謝華. 腦卒中偏癱患者早期康復護理路徑研究[J]. 養(yǎng)生保健指南,2020,18(48):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