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繼領
摘要:道德與法治作為基礎教育中重要學科之一,該學科以學生生活之中的細微之處為落腳點,充分拓展道德與法制的關鍵內(nèi)核,本文也將針對此學科的相關特點出發(fā)充分進行教學深度探究。
關鍵詞:立德樹人,道德法制;德育;品格
前言:所謂立德樹人,既充分挖掘教學之中的德育之美,德則是要通過有形的教育來引導學生深化個人認知,激勵學生勇于思辨。而樹人是要以學生中心,塑造精神品格,弘揚道德情懷。而道德與法治學科正契合這一時代要求??v觀以往實踐教學過程中,課本教材與實踐教學也多忽略對于該部分能力的培養(yǎng)與滲透,進而造成了學生重理論、輕實踐,重成績、輕素養(yǎng)的畸形教學偏差。因此如何尋找實踐課堂的不足,如此解決教學問題,推動知行合一,下文將從多元角度進行詳細解析。
一、挖掘德育元素,拓寬德育教育路徑
德育作為教學之中頻出詞匯,是要引導學生能夠從多個方面完善自我修養(yǎng),成為新時代的優(yōu)秀青年。而教學內(nèi)容只靠單純講授無法提升學生的基本素養(yǎng),這便需要任課教師能夠拓寬教育渠道,以多元方式進行引導。
以《社會生活講道德》一文教學為例,任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怎么才能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有學生說:“我認為做一個道德的人首先應該尊重他人,我們要愛護我們的同胞,我們是一個緊密結合的整體?!边€有學生補充:“我認為做一個道德的人應當學會以禮待人,中華民族歷來便是禮儀之邦,對于他人說敬詞,文明用語不罵人,這些都是重要的組成部分。”還有學生說:“做一個道德的人便要誠實守信,為人真誠,講信用,言必信行必果都是重要體現(xiàn)?!蓖ㄟ^學生的深度交流,能夠明白社會道德意識的樹立關乎你我他,并在實際行動之中努力約束自己,做一個具有道德感的社會青年。在這樣的教學引導下,學生能夠真正了解德育的相關內(nèi)核,這對于豐富初中學生的精神文明助益良多。
二、引入先進事跡,提升學生品德修養(yǎng)
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常聽到學生所言道德與法治是十分枯燥的,這是因為學生沒有一個目標,因此任課教師可以將教學內(nèi)容結合先進事跡進行教學傳遞,讓學生能夠近距離觸摸知識的厚度,帶動學生深度提升自身品德與修養(yǎng)。
以《建設美好祖國》一文教學為例,任課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述一段小故事進行課堂引入。任課教師詢問學生:“中華民族長從積貧積弱到走向繁榮長盛用了多久?”學生們回答:“七十余年?!边€有學生說:“是什么精神支撐我們一代代人努力呢?”學生陷入了沉思,任課教師配合多媒體課件中的背景圖講解道:這是無數(shù)前輩用無數(shù)血淚換來的。無數(shù)英雄前輩為回國建設慘遭磨難,我們在感悟新生活的同時,更應銘記生活中的變化是前輩們艱苦奮斗開拓而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作為當代中華兒女應當積極承擔起建設祖國的重任。這樣的教學引導下,學生能夠通過中國先進的人物事跡感知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決心,理解前輩們苦苦奮斗的精神,勇于開拓拼搏的決心,樹立為中華崛起而奮斗的共情感。
三、踐行知行合一,增強學生法制意識
法治意識作為課本教學之中重要的一環(huán),我國始終秉承依法治國,推動社會法治進程,便是要培養(yǎng)學生形成法律思維,能夠保護自身合法權益,只有深法治傳播挖掘?qū)W生思維,才能完全實現(xiàn)中國法治化進程。而深度教學并不單單是促進學生死讀書,而是要塑造學生知行合一的相關意識,真正將知識的運用落在實處。以《維護憲法權威》一文教學為例,任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生活,說一說你認為憲法是什么?有學生說:“憲法是一個國家的基本制度,也是帶動公民了解生活的指路標,例如咱們生活中的國歌、國旗、國徽都是憲法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有學生說:“憲法是國家基本大法,這也在根本上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權利,憲法第二條國家一切權利屬于人民充分一個大國的民主自由之態(tài)?!贝藭r任課教師可以結合課文講解教材的重點難點,讓學生結合生活思考,更能帶動其了解憲法的重要意義崇尚憲法,維護憲法的權威,理解維護憲法權威的意義。此在,任課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勇于在實際生活中推動《憲法》的普及,引導學生給自己的父母講解憲法的權威性與重要性,學生與家長探討違反憲法的行為。任課教師應該對于學生大膽發(fā)言表示鼓勵,并拓展更多憲法的法律條文,了解憲法的權威性與重要性。這樣一來,真正踐行知行合一的教學理念,推動學生養(yǎng)成法治意識,形成完備的法治思維。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道德與法治知行合一進行深度探究是十分必要的,樹人之根本是要助力學生養(yǎng)成的正確的而價值觀念,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進步,教學呈現(xiàn)新銳之姿,卻仍舊存在諸多不足,這需要每一位任課教師要基于教育的真實情況,不斷總結與探索,進而促進每一位學生真正受到道德與法治的熏陶。
參考文獻:
[1]薛家平.淺談初中思想品德課有效課堂教學的五個策略[J].教育探索,2010,000(006):64-65.
[2]莫素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教育觀察(下旬),2017,006(004):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