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小蘭
【摘要】合唱是一種集體藝術(shù)形式,可以使合唱人員產(chǎn)生凝聚力。合唱比獨唱的音色更豐富,音域更廣,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小學生的演唱能力。而小學音樂教師對合唱教學的認識不足、教學模式落后、小學生的合唱積極性不高是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中存在的重要問題。因此,提升小學音樂教師對合唱教學的重視、改革教學模式、提高小學生的合唱積極性是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關(guān)鍵措施。
【關(guān)鍵詞】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
合唱這種集體藝術(shù)形式,需要不同聲部之間的良好配合,以達到演唱過程中平衡、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合唱需要每一個隊員相互合作、映襯,唱好屬于自己的聲部和節(jié)奏,還需要合唱者注意力高度集中,互相之間在演唱過程中情感產(chǎn)生共鳴,從而達到一種具有高度震撼性的音樂表演形式。合唱是一種最常見的音樂實踐形式,是小學音樂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小學音樂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多聲部演唱的魅力所在,激發(fā)學生對合唱的興趣。
一、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小學教師對合唱教學的認識不足。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部分音樂教師仍沒有對小學音樂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思想還停留在過去,認為音樂課只是為了給小學生放松精神壓力的一個休閑科目。實際上小學音樂的教學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興趣、對祖國音樂藝術(shù)的感情、學習音樂的良好態(tài)度等,并不僅僅是為了給學生放松心情。對音樂教學的重視程度不足導致音樂教師在上課過程中更是幾乎不會采用合唱教學的方式來提升學生的樂感及音樂素養(yǎng)。
其次,小學音樂教學方式落后。由于對音樂課程重視程度不足,導致小學音樂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基本都是照本宣科式教學,在播放課本歌曲后,對歌曲進行歌唱教學,就結(jié)束了課堂教學。這導致小學生在音樂課堂上僅僅片面的對課本歌曲進行了學唱,并沒有對歌曲進行深度理解,加之有些歌曲內(nèi)容不是小學生喜歡的種類,久而久之,小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就會大打折扣,也只是把音樂課當成娛樂休閑課。
最后,小學生的合唱積極性不高。由于沒有受到正統(tǒng)的音樂歌唱訓練,導致許多小學生對于在課堂上演唱歌曲具有膽怯、害羞的心理。而對于歌曲的學習,只有在合唱過程中才能將情感的共鳴達到一個頂峰,幫助小學生對所學歌曲進行感悟、產(chǎn)生共情。
二、提高小學生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具體策略
(一)提升小學音樂教師對合唱教學的重視
受應試教育大環(huán)境的影響,小學音樂教師與其他科目教師一樣,不認為音樂課程可以幫助小學生提高考試成績,所以在教學上也并沒有對音樂課堂重視起來。而音樂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啟發(fā)學生道德情操的重要科目,小學生的審美素質(zhì)提高后,就可以逐步確立起正確的審美觀點。在日常教學中,小學音樂教師要從自身做起,提高自己對所教科目的重視程度。而合唱教學更是音樂教學過程中的重點,教師應當合理地采用合唱教學,讓學生對所學歌曲產(chǎn)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例如,關(guān)于《送別》這首歌曲的教學,由于這首歌的創(chuàng)作時期處于民國初期,歌詞還是文言文形式,這導致小學生在歌曲學習時并不能很好的對歌曲內(nèi)容進行理解。這時,小學音樂教師首先應當幫助學生進行歌曲理解,然后用分聲部合唱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加深刻的對歌曲情感進行感受,感受歌曲中流露出的作者對友情的珍惜和依依不舍之情。
(二)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革
由于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多數(shù)仍采用刻板、老舊的教學模式,只對課本音樂進行播放、教唱,導致學生并不理解歌曲所傳授的情感和中心思想,使得學生對歌曲并無興趣,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對音樂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小學教師應當注重對歌曲背景等進行講解,讓學生在聽歌、學唱的過程中仿佛讀了一個故事,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進而提升學生對于合唱的興趣。
例如,關(guān)于《送別》這首歌曲的教學,教師應當先播放歌曲伴奏,同時給學生講述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作者李叔同的個人背景。李叔同集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于一身,在多個領(lǐng)域,開中華燦爛文化藝術(shù)之先河,他的一生都充滿了傳奇色彩。而《送別》是李叔同留學日本又回國后,經(jīng)歷了中華民族的動蕩時期,他的好友因社會動蕩導致家業(yè)蕩然無存,好友為此赴京找袁世凱討回公道,在離別時,經(jīng)歷了這些層出不窮的社會變幻,李叔同于百感交集中寫下此歌,送別好友。在幫助學生對歌曲背景了解后,學生可以更好地將自己的情感代入到歌曲當中,體會作者的心情,領(lǐng)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而合唱練習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歌曲的旋律和感情,使得學生更容易與歌曲產(chǎn)生共情。
(三)提高小學生的合唱積極性
由于音準等客觀性問題,很多學生羞于在人前歌唱。而幫助學生掌握歌唱技巧是小學音樂教師的職責之一。為了幫助學生喜歡上合唱這種歌唱形式,教師應當在授課過程中增加教學手段,幫助促進學生對音高和音準的把握。
例如,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終端,播放多種樂器版本的歌曲伴奏,樂器可以更好地體現(xiàn)不同聲部之間的音準和音高。音樂教師應當抓住這一特點,幫助學生對歌曲進行精準學習,同時準確地抓住每個學生的音域特點,適當?shù)陌才怕暡浚寣W生在合唱中找到自信,提升學生的合唱積極性。
結(jié)語:綜上所述,提升小學音樂教師對合唱教學的重視、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革、提高小學生的合唱積極性是小學音樂課堂提高合唱教學有效性的重要舉措。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小學音樂教師應當慢慢地挖掘?qū)W生對音樂的興趣,幫助學生體會歌曲表達的情感和文化底蘊,最終能夠?qū)σ魳纷髌愤M行深度的理解與感悟,提升小學生的音樂鑒賞、審美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宋承晨.組織合唱教學,感受音樂魅力[J].學苑教育,2020(09):86.
[2]王潔.聲樂律動,心隨我動——論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黃河之聲,2016(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