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勝業(yè) 連薇
摘要:在美術技巧和理論的指導時,我們要關注美術中的詩歌資源,同時也要關注到詩歌中的美術元素。兩者是相輔相成,和諧統(tǒng)一的體系。因此,美術教師要善于將詩歌的審美特征和藝術內(nèi)涵有機融入到美術學習的實踐中,這對于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顯著的促進作用。這對于拓展美術教學的內(nèi)涵和外延,同時也能夠引導學生參與到美術學習活動中,同時也能夠增強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讓學生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感受到更多的樂趣。因此,本文以現(xiàn)實的美術教學問題出發(fā),對美術課程和教學模式進行簡要的分析,探索出符合小學美術“詩畫合一”教學模式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美術;詩畫合一;教學模式;審美鑒賞
一、前言
美術教育時美育的重要內(nèi)容,同時也是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繪畫能力的重要教育形式。那么,在小學美術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該關注哪些問題呢?首先,要關注小學生的學習特性。小學生的人格發(fā)展還不健全,審美能力和藝術感知能力還比較薄弱,這是美術教學必須正視的問題。其次,小學生的童真以及想象力非常豐富,在美術教學中,這個特性是一個比較良好的現(xiàn)象,也是美術教學中非常良好的契機。此外,美術課程的體系與學生的個體發(fā)展之間還存在一些矛盾。其中最明顯的就是,美術課程教學的目標層次性不明顯,學生的發(fā)展與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與教學目標沒有形成良性互動的關系。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在探究小學美術“詩畫合一”的教學模式時,必須認識到這些問題,從實際的角度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
二、詩畫合一與美術教學的契合點
第一個契合點:詩畫一體的美術鑒賞理念。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詩畫合一的傳統(tǒng),在中國藝術研究中,很多人都會將繪畫和詩歌進行比較和整合。當我們將詩歌和繪畫融合時,就會發(fā)現(xiàn),在美術鑒賞的過程中,這兩者都有很大的契合度。雖然詩歌和美術是兩種不同的藝術形式,在創(chuàng)作的層面上來看,兩者也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從藝術技巧和藝術鑒賞原理的角度分析,詩歌和繪畫又有著非常多的相似處,也有很多契合點。首先,從創(chuàng)作技巧上,詩歌和繪畫都有很多互相借鑒的事例。如,中國古代的山水寫意畫與中國的山水田園詩歌有很多相同的特征,在創(chuàng)作上也會互相貫通。在繪畫中,有兩個專業(yè)術語,叫做“白描”和“工筆”;其實,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也會運用到這兩種技巧。雖然詩歌和繪畫是兩種不同形式的藝術,一個是語言藝術,一個是視覺藝術;但是在創(chuàng)作技巧上的借鑒,就使得兩者產(chǎn)生了很多相似處。
第二個契合點:“詩畫合一”的與學生的美術學習。中國古代詩人蘇軾在評價王維時,說道:“王維之畫,畫中有詩;王維之詩,詩中有畫。”這說明,在中國文化歷史上,就已經(jīng)有了詩畫合一的傳統(tǒng),這也為現(xiàn)代小學美術教學探索詩畫合一的教學模式提供了非常大的借鑒意義。此外詩畫合一的模式對于學生的美術學習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我們知道,詩歌和繪畫是兩種形式各異的藝術,將“詩畫合一”的理念融入到美術教學中,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語言能力和視覺感官,多角度進行引導,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三、“詩畫合一”的教學模式的實施要點
詩歌中有豐富的藝術內(nèi)涵。在美術教學中,我們可以充分挖掘各種資源,豐富美術教學的內(nèi)容和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就要以藝術為主體,促進學生進行藝術想象和審美鑒賞。例如,在進行美術指導時,美術教學可以和語文教師溝通,在語文課本中選取一些有畫面感的詩歌,提取其中的繪畫元素,然后引導學生根據(jù)想象,運用美術繪畫技巧,將詩歌中的意象創(chuàng)造成繪畫。這不僅能夠讓學生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繪畫能力和藝術鑒賞水平。比如,我們選取孟浩然的《春曉》作為“詩畫合一”教學的案例,教師先讓學生提取這首詩中的意象,主要有“鳥”“風雨”“落花”等,根據(jù)這些意象結(jié)合詩歌的語言,引導學生將其畫成一幅畫。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更好地感受詩歌和繪畫的融合,體會其中的詩情畫意。
“詩畫合一”的理念是現(xiàn)代美術教育重要的教學理念,也是尊重學生個體發(fā)展,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科學教學理念。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正確理解“詩畫合一”的教學理念,將理論轉(zhuǎn)化為實踐方法,將其引入到美術教學的實踐中,提升美術教學的效果。同時,探索詩歌中的美術資源,提升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這對于學生的藝術創(chuàng)造能力也具有很大的推動意義。在美術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將詩歌和繪畫有機融合,構(gòu)建完善的美術課堂模式,引導學生參與到美術學習活動中,使學生不僅能夠掌握基本的繪畫技巧,還能夠增強詩歌理解能力,提升美術鑒賞能力。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綜合素養(yǎng)的有效方法。
四、小結(jié)
總而言之,小學美術的發(fā)展方向要以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終身學習為發(fā)出點和落腳點。在美術教學時,要充分發(fā)揮詩歌和繪畫資源,豐富美術教學的內(nèi)容,采用多樣化的教學豐富。美術教學的范疇包括美術鑒賞、繪畫技巧、美術評價等方面。在教學中,不能只偏向一個內(nèi)容,而應該兼顧全面的教學資源,既要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繪畫技巧,更要讓學生欣賞風格多樣的繪畫作品,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藝術美,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學以致用,既能夠掌握美術的基本知識,還能夠?qū)⑽淖炙囆g轉(zhuǎn)化為繪畫藝術,這對于增強學生的想象力也是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我們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構(gòu)建科學有效的“詩畫合一”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扎染藝術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實踐策略的探索[J]. 張明海. 美與時代(上). 2013(12).
[2]小學美術教學動態(tài)生成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芻議[J]. 陳小舟. 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 2013(04).
南陽師范學院 473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