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霞
摘要:在素質教育深入推進的背景下,如何落實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特殊教育的重要課題之一。為此,教育部在《特殊教育學校暫行規(guī)程》中強調了特殊兒童身心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指出要在學科教學中重視特殊學生的身心健康教育,逐步培養(yǎng)其良好的心理素質與衛(wèi)生習慣。在此背景下,特殊學校教師也要圍繞素質教育、生本教育觀念,在教學實踐中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工作,從而為特殊學生的良好學習與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關鍵詞:關鍵詞:特殊學校;教學;心理健康教育
相較于正常兒童來說,特殊兒童會存在視聽殘疾、智力殘疾、情緒障礙等多方面的問題,這也使得他們的心理健康素質相對較差。而教學作為特殊教育的重要內容,如果能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滲透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內容,那么將會對特殊學身心的健全發(fā)展提供良好的助力作用。所以,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特殊學校教師應當立足特殊兒童的心理特點和心理健康問題,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在學科教學中的滲透工作,從而讓學生在獲得知識收獲的同時,自身的社會適應力、人際交往能力和心理素養(yǎng)也能得到良好培養(yǎng)。
一、引導交流,促進融入
結合教育實情來看,特殊兒童之所以出現(xiàn)心理障礙等問題,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們缺少和外界的交流。所以,為了更好地落實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應當圍繞素質教育以及新課標的相關要求,做好活動型、探究型課堂的打造工作,為特殊兒童創(chuàng)造更多合作學習、互相交流的契機,從而讓他們在集體之力的推動下能夠敞開心扉,健康成長。例如,在講授“認識三角形”的知識點時,教師可在班內劃分出多個4-6人的小組。然后,教師可運用電子白板等信息化手段,展示一些圖形,然后讓各組成員通力合作,討論有多少個三角形、三角形特點有哪些等問題。期間,教師應當做好教學巡視工作,對于各組的疑問進行相應的點撥,并引導學生相互討論。最后,教師可讓各組以此闡述答案并分享自己合作和交流學習的感觸等。通過此舉讓特殊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學習集體,實現(xiàn)快樂成長。
二、結合個性,適當引導
對于特殊學生而言,他們在心理素質方面有著較大的差異。對此,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教師也要秉承“因材施教”的理念,針對學生的不同心理特點采取針對性的教育引導。例如,有的特殊學生基礎不好,進而在學習中容易出現(xiàn)厭惡、畏難甚至自卑等心理,對此,教師應當在降低學習要求的同時,多給予他們一些鼓勵,化“食指”為“拇指”,并且做好個別輔導工作,從而幫助他們逐步樹立自信,扭轉負面心理情緒。又如,有的特殊學生在學習中會因為成績好等因素而產生驕傲情緒。這時,教師應當適當提高學習要求,如可給他們設計一些難度大的問題,借此契機倡導學生不要驕傲和持續(xù)學習,讓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心理品質得以正向化發(fā)展。
三、優(yōu)化氛圍,保障發(fā)展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對于特殊學生來說,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是保證他們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對此,教師也要做好良好班級氛圍的營造工作。例如,教師可在教學之余,和學生們一同聊一聊學習或者生活中的難題,給予他們一定的方法指引,校正他們的思維態(tài)度。同時,教師也可設計一些集體性質的實踐活動,如競賽、計算比賽、情境演繹等,以此來營造一個熱愛學習、和諧融洽的班級氛圍,為學生心理素質的健康化發(fā)展鋪路搭橋。
總之,將心理健康教育滲入到特殊學校教學中來很有必要。教師應當立足特殊學生心理特點以及發(fā)展需求,不斷運用新思路來推動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學的深度融合,從而讓特殊學生能夠在獲得能力提升的同時,為他們心理素養(yǎng)的健康化發(fā)展奠基。
參考文獻:
[1]王書荃.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十年研究回顧與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2007(008):57-59.
[2]裴明東.特殊教育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華夏教師,2020(17):80-81.
[3]韓麗薇.特殊教育學校學生心理健康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9(39):204.
[4]孟建蕓.對特殊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思考[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2(003):31-32.
[5]李玉榮.關于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思考[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8,24(004):50-52.
[6]劉麗娟.關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實踐的思考[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001):129-130.
[7]林建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現(xiàn)狀分析與思考──兼談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教法模式的構想[J].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報,1998(1).
[8]徐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與對策——以生命教育為例[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5,35(006):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