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芳
摘要:語文在小學課程教學體系中的地位及作用不容小覷,是小學生素質教育目標的必然要求,本文圍繞小學語文教學的發(fā)展現(xiàn)狀進行展開,從小學生素質教育的需求出發(fā),提出了小學生語文素質培養(yǎng)的基本原則與改善措施。
關鍵詞:小學生;語文;素質培養(yǎng)
1、語文教學與素質培養(yǎng)的概念
本文探討的關鍵要素主要有兩個,一是語文,二是素質。這兩個概念內涵比較豐富,在實際的教學環(huán)境當中,它們的特性也有所差異,具體如下:
首先,語文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既包括了語言,同時也包括文學。早在清朝時,官方便開始設立小學堂,設置“國文”課程,“五四”運動全面爆發(fā)之后,新文化運動開始占據主流地位,對傳統(tǒng)文學進行全面的否定,自從晚清起,人們對“語文”教學的關注程度也在不斷提高。
其次,在小學教育當中,有關語文的說法都不明確。一方面小學語文已經成為國家教育部規(guī)定的一門基礎必修課程,另一方面,很多人又覺得它無價值可言。正是因為類似觀念的影響,導致語文課程難以順利開展。
2、改進小學語文教學素質培養(yǎng)的原則及實施方法
只有具備較高文化水平和素質水平的人才,才能視為一流的人才,只有這樣的人才會受到社會和企業(yè)的歡迎,才會擁有更加光明的前途。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小學教育法》明確規(guī)定:小學教育需要充分發(fā)揮語文在思想教育方面的作用,指導學生為社會進步作出有價值的貢獻。
2.1小學語文素質培養(yǎng)中應當注意的三個基本原則
第一,隱性原則。在語文課堂當中,可以通過多種方法滲透素質教育,提升學生道德水平。傳統(tǒng)宣講的方式往往無濟于事。所以教師需要以課文內容為根本,精心地安排,在不知不覺之間完成德育的滲透,也可以結合德育知識,從各個方面影響和熏陶學生。
第二,融德入文原則。為了最大程度發(fā)揮語文教學的功能,把德育和語文教育結合起來,教師不能再固守過去的理念,要按照融德入文的原則來開展教學。這樣的方式既能為學生贏得良好前途,又可助益于社會進步。
第三,以小見大原則。語言文學不僅是小學語文的重中之重,也是人們豐富情感的體現(xiàn)方式。小學語文教材中選取了大量古詩詞、名家散文和優(yōu)秀的現(xiàn)代文,這些都是文學對生命的禮贊,豐富而多彩地描繪了美的意境,能使小學生得到情感的共鳴。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有指向性地滲透思想教育,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即時性道德素質,而且能對其人生產生持續(xù)性影響。
2.2教學實施過程中對小學生素質的培養(yǎng)
在小學階段,教育學生時要注重提高學生的素質水平,因此,語文課堂必須加大對口語交際模塊的重視程度,這一模塊能夠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的表達更加得體,更加準確。該模塊具體又分為普通話練習以及情境交流兩個部分。通過以上兩部分的訓練,可以引導學生規(guī)范地使用普通話,更加順暢地與他人溝通。
在引導學生進行作文訓練時,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普通的作文,另一部分則是應用文。前者的功能在于引導學生掌握基本語法,進行寫作實踐,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字與詞、詞與句,以及段與篇之間的關系,同時基本掌握各類文體的特點和寫作要求,在此基礎上增強學生觀察、感悟生活的能力,增強其表達能力。后者重點在于幫助學生學會寫作各類應用文。其教學設計模式為:
第一,教師講解。講述練習的要點;解題,分析寫作目的。
第二,范文教學。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好典型的范文。向學生介紹不同范文的結構還有特點。
第三,學生當堂寫作。限制時間,以訓練學生思維和動筆能力。
第四,點評學生作品。結合成功還有失敗的例子,具體分析如何才能寫好本題。
只要認真閱讀、批改學生作文,一定可以和學生進行良好的思想溝通,當然,全批全改學生作文需要大量時間,但學生作文批改不宜過慢,否則學生的興趣就會下降,影響教學的效果,所以類似的教學活動在開展過程中往往會存在難度。
3、小學語文教學中素質培養(yǎng)的若干改進措施
目前語文教學模式仍然無法滿足素質教學的需求,所以必須積極地進行探索,尋找更加高效的途徑。
3.1挖掘教材內涵,增強學生的素質培養(yǎng)
在豐富教學資源時,教師既要考慮課堂實踐的需求,還要做好自己分內的各項工作,盡可能發(fā)揮現(xiàn)有資源的價值。根據筆者所掌握的語文教學實踐情況來看,很多語文教師都忽略了課后練習題的作用。其實,習題是對教學內容進行檢驗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也是教科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習題不僅能夠體現(xiàn)教科書的質量,同時也是教材反饋機制的重點所在,通過課后練習,使用者可以考察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教師通常也以學生課后習題的解答情況為依據,來考察分析教學的效果。
3.2加強教學實踐,提高素質培養(yǎng)的綜合能力
想通過語文教學來培養(yǎng)學生素質,必須重視每一個實踐的環(huán)節(jié),尤其是教學投入這一環(huán)節(jié),唯有這樣,語文教學才有質量可言。要使語文課程承擔更多教育功能,語文教學的軟硬件都應盡量加強。語文教學質量關鍵取決于任課教師,所以在工作之余,教師要努力地學習掌握各種新的知識。
總結
本文重點從隱性原則、融德入文與以小見大等三點著手,提出小學語言素質培養(yǎng)應當遵循的三項原則。指出可以從挖掘教材內涵、加大素質培養(yǎng)力度、重視教學實踐、增強教師素質培養(yǎng)能力等不同的方面著手,進一步探索通過小學語文教學培養(yǎng)語文素質的有效策略。
此次研究中重點探討了如何通過語文教學實現(xiàn)語文素質的提升,希望可以解答眾多語文教師的困惑,幫助各位教師克服教學中的棘手難題,為小學生語文素質培養(yǎng)提供保障,為小學生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德育基礎。
參考文獻:
[1]戴云剛.小學教師課堂德育工作的探索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4,09:88-89.
[2]林金輝.小學學校德育課教學生活化路徑初探[J].九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