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春梅
摘 要:近幾年,家園共育已經成為教育者重點研究的話題。家園共育有效地拓寬了幼兒教育的空間,為幼兒成長帶來良好的體驗,可以有效整合幼兒園與家庭的教育資源。在互聯網快速發(fā)展的背景下,“互聯網+家園共育”模式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尚待解決,這就需要幼兒教師制訂完善的優(yōu)化和解決辦法。
關鍵詞:“互聯網+家園共育”;問題;優(yōu)化方法
幼兒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并不是家庭或者幼兒園可以單獨完成的,需要家庭與幼兒園的有效合作。但是部分家長卻嚴重忽視了與教師的交流,僅僅利用開家長會的方式與教師交流,最終取得的效果較差。在新時代背景下,教師要合理應用“互聯網+家園共育”的教學模式,促進幼兒全面學習和成長。
一、“互聯網+家園共育”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方面,幼兒教育與家庭教育間存在一定的矛盾。在教育方法和教育內容上,家庭與幼兒園不能保持一致,一些幼兒家長并沒有掌握和了解現代化的教育方式與理念,對幼兒園中教育的部分內容存在抵觸心理[1]。幼兒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yǎng)兒童良好的文明習慣,提高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并使他們對生活的常識有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但是,一些父母錯誤地認為,幼兒教育是文化教育,要求幼兒園要向學生傳授大量的文化知識內容,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另一方面,家庭與幼兒園溝通不順暢,在理解方面存在問題。家庭和幼兒園教育理念不同,這導致二者存在十分嚴重的信任問題。實際上雙方教育孩子的初衷是一致的,但是在具體的教育管理中存在著信任度不足的問題。部分家長認為幼兒園會敷衍自己,而部分幼兒教師則認為無法跟家長講述教育內容和理念。除此之外,在實施家園共育的教學模式時,尚未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的積極作用,阻礙了家長與教師的良好溝通和交流,以上多方面問題的出現不利于家園共育目標的實現。
二、“互聯網+家園共育”模式實施的優(yōu)化方法
1.利用互聯網技術提升家園溝通質量和效率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智能手機的普及率不斷提升,通過利用移動互聯網設備,家長和教師可以隨時隨地溝通與交流,這為家園溝通開辟了良好的渠道。教師可以利用微信群、QQ群快速地發(fā)布與幼兒教育相關的信息。同時,社交群體具有同步性的特征,它可以實現父母與幼兒園之間的雙向交流,使彼此間更加積極地交流與認真的討論,為家園良好互動提供了靈活性和便捷性的窗口[2]。幼兒園可以利用小視頻或者圖片的分享功能向家長反饋幼兒在幼兒園的表現。對于那些家長重點關注的問題,比如孩子的安全問題,幼兒園可以給家長分享安全教育活動短片,真正做到讓家長放心。在家長群中,教師也可以分享家庭教育的正確方法,向家長傳授豐富的育兒經驗,針對家長重點關注的問題提出科學的解決方法。從上述內容我們可以看出,在實施家園共育模式中,家長和教師一定要合理應用互聯網技術,并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良好的互動、交流,最終為幼兒提供良好的幼兒教育與家庭教育,為幼兒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2.在家園共育中利用互聯網技術建立親子互動平臺
家園共育的方法多樣,形式豐富,其中親子互動平臺是重要的教學形式之一。在建設基于互聯網的親子互動平臺中,要設置家園模塊、幼兒園模塊、家園共育模塊,并且保證其具備較強的圖片整合與展示功能、直播功能、設置任務功能,從而改變傳統的互動模式,提升教育互動的直接性與生動性。在家園模塊中,教師可以上傳班級實際動態(tài)、曬幼兒照片、發(fā)布親子活動等。親子互動平臺上的模塊是一扇重要的展示窗,教師可以定期在上面展示孩子的成長照片,激勵父母經常陪伴孩子,并指導父母有意識地參加幼兒教育活動。在幼兒園模塊,教師可以播放專家直播內容,利用直播的方式讓家長學習到最先進的教育理念,有效解決幼兒教育中遇到的問題。同時也可以縮短教育專家與家長間的距離,與時代教育需求相符[3]。教師也可以在相冊中上傳日常教育活動內容,這樣家長登錄了親子平臺后便可以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幼兒在各個階段的成長和學習情況。
3.家長和教師要提升信息技術水平
“互聯網+家園共育”模式對家長和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家長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yǎng)才能更好地配合教師的工作。同時幼兒教師也要提升自身的信息技術水平,積極參與到校本培訓活動中,在家園共育中合理應用互聯網技術。教師也要在教學中指導家長更好地應用信息技術和相關軟件,這樣不僅可以極大地降低教育成本,而且可以明顯增強家長與教師的溝通效果。
總之,在幼兒教育中,家長與幼兒園都是必不可少的力量,只有二者有效合作才能實現教育創(chuàng)新和進步的目標。在應用互聯網實現家園共育的過程中,教師要把握好度,與家長進行有效交流。
參考文獻:
[1]翟婷培.“互聯網+”背景下幼兒園開展家園共育的策略[J].讀與寫,2021,18(4):274.
[2]文曉琴.互聯網背景下的幼兒園家園共育模式芻探[J]. 成才之路,2021(10):130-131.
[3]杜娟.互聯網、微時代背景下家園文化共育的路徑與策略[J].神州,2021(1):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