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加林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化發(fā)展,小學數學的教學標準也隨之發(fā)生變化,即加強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基于此,從針對學生的實際數學教學中,加強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策略這個方面進行詳細的闡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落實方法
核心素養(yǎng)是一項綜合能力,有助于增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其學習的主動性,不僅如此,對于學生而言,核心素養(yǎng)也是其不可缺少的重要能力。因此,在學生學習中,教師必須重視對其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提高。
一、注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
在小學階段,大多數學課程都選擇單一的教學模式,這對于學生而言,不利于其綜合素質的增強,實際上,數學的邏輯性很強,數學學習對于學生思維方式的訓練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小學數學課程應當立足學生思維的培養(yǎng),將課程知識帶入應用問題,聯系實際引發(fā)學生思考,使學生真正學會用數學思維解決學習或生活中的難題。
例如,以四年級的“觀察物體”為例(蘇教版),這節(jié)課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對各種立體物體的觀察,使學生學會識別不同方位所展現的立體物體的平面圖形。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準備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簡單物體,如照相機、水杯、筆筒、較厚的書本等,讓學生從各個角度觀察這些物體的平面形狀,并且要求學生畫下來。然后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舉例生活中哪些物體在這個角度與此立體物品呈現的平面圖形大致相同,以此不斷強化學生的知識。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空間思維以及聯想的思維能力,有助于學生發(fā)揮主動性。教師要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活用到實際生活中,使學生學會從數學的角度了解生活并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從而使小學生養(yǎng)成敏銳的數學思維,達到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
二、發(fā)揮實踐教學的優(yōu)勢
任何學科的學習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實踐。因此,小學數學教學仍要重視學生學習數學后的實踐能力。數學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它的抽象性,這就對學生的邏輯思維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同時有助于學生更快地熟悉課程知識,所以,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創(chuàng)造實踐的寶貴機會,加強對學生綜合思維的訓練。
例如,三年級的“平移、旋轉、軸對稱”(蘇教版),這節(jié)課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對圖形變換的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先帶領學生通過圖片來了解軸對稱圖形以及通過平移、旋轉得到的圖形,并向學生講解這些通過變換得來的圖形的基本特征,同時教師也要引進實際生活元素,如可以列舉生活中常見的物體,讓學生判斷其是否是軸對稱物體,以判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然后引導學生選擇繪畫或者剪紙的形式創(chuàng)造軸對稱圖形或者由平移、旋轉方式得到的圖形,并要求學生進行展示,最后再由教師展示更多相關的圖片,帶領學生體會圖形變換在生活中的魅力以及實用性。
這種教學形式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同時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性,這種簡潔、主觀的授課方式有助于學生對課堂內容的學習。此外,數學雖然是一門強調理論的學科,但是同時也十分注重在生活中的實際作用。任何學科本質上都是為生活服務的,因此,教師在課程中應該加強知識與實踐的關聯度,使其有效融合,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學以致用,使學生在生活中利用數學解決問題,認識到數學的實際價值,提高對數學的重視,增強其數學能力,從而實現核心素養(yǎng)的增強。
三、結語
對于小學生而言,數學教學最重要的是啟蒙,同時幫助其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教師要堅持這樣的教學方法,有效加強自身的專業(yè)能力,實現課堂的多樣化發(fā)展,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有效的訓練,實踐能力能夠不斷發(fā)展,從而達到培養(yǎng)并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核心素養(yǎng)已經是當代學子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質,因此,教師必須意識到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性,并采用有效的教學策略,以達到培育具有核心素養(yǎng)的人才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貴學.簡析數學核心素養(yǎng)在小學教學中如何落實[J]. 當代家庭教育,2019(5):120.
[2]許敏娟.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工作的路徑[J].課程教育研究,2017(15):166.
[3]趙映軍.落實數學核心素養(yǎng)在小學教學中的應用[J].求知導刊,2020(36).
[4]劉建順.淺談在小學數學課堂中落實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策略[A].教師教育論壇(第四輯)[C],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