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
【摘要】每個人都會經歷青春期,這一階段是學生心理、身體快速發(fā)展的黃金期,對于學生而言也是比較特殊的時期。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這一時期的學生不僅要接受文化知識教育,在心理和身體上也在逐漸發(fā)生變化?;诖耍處煈敯l(fā)揮自己引導的作用,在初中課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用以培養(yǎng)學生心理素質,幫助學生順利度過青春期,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得以健康成長。文章以心理健康教育為主要探究內容展開討論。
【關鍵詞】初中階段;心理健康;青春期
引言
初中時期的學生逐漸進入到了人生發(fā)展變化的第一階段——青春期。青春期也是由兒童向青少年、成年人過渡的關鍵時期。在人們的印象中,一提到青春期首先想到的詞是叛逆、孤僻等,這些詞好像成為了青春期學生的標志。學生之所以會出現叛逆,是他們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希望家長、教師可以尊重他們的意見和意愿。因此,在開展教育時,身為教師應當尊重并觀察學生,基于學生性格特點、性格等,適當的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促使學生更好的健康成長。
一、青春期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
初中生大多都是十幾歲的年齡,正值人生中最懵懂,也最美好的年紀,不僅是學生最重要的時期,亦是較為特殊的時期。一方面學生面對升學、學習方面的壓力,作業(yè)、課程占據了大量時間,心理壓力較大;另一方面,很多學校比較關注學生文化教育,從而忽視了學生心理方面的教育,導致學生心理方面的教育不足。青春期的學生各方面都在成長,不管是身體還是心理,都在逐漸發(fā)生著變化。這一階段的學生會出現厭學、迷茫、缺乏自信心等問題,大部分學生不知道如何排解自己的情緒,可能教師稍微批評幾句就開始自我否定,不僅影響了教師授課進度,同時對學生心理發(fā)展也會帶來很大的隱患。進入青春期的學生,自主意識在逐漸加強,認為自己已經有能力去應對一切問題,家長的嘮叨、老師的說教,很容易引起學生逆反心理,如果未及時疏導,會導致學生與教師和家長之間產生矛盾,關系僵化,也影響學生健康成長?;诖耍谶@一時期,教師應當正確的引導學生,為其健康發(fā)展奠定基礎。
二、教師需要做的工作
在初中課程較多時,教師可以運用課程教學逐漸引導學生,而不是一味的壓制、說教。因此,教師應當以專業(yè)的知識來引導學生,青春期會有那些身體、心理方面的變化以及青春期的困擾等,讓學生能夠正視自身變化,避免學生出現難以彌補的錯誤。當學生感到困惑時,作為教師要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使學生能夠卸下防備,與教師進行分享。這就需要教師日常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結合教學內容來培養(yǎng)學生符合社會道德的行為,建立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以及優(yōu)良的品格等。同時,教師也要負責溝通家長,讓學生既能學習學科知識,心理方面也能健康成長,從而順利度過青春期。
三、正確引導學生,使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現階段初中生大多都是家里的獨生子女,從小就備受寵愛,但在競爭力日漸增大的社會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學生不能只是通過“溫室”,而是應當正確的引導學生,使學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時,心理方面也能得到健康成長。比如,青春期早戀問題屬于教師和家長都非常重視、且難以處理的問題,學生開始對異性有了很強的好奇心,并在與異性朋友相處時,心理上會發(fā)生微妙的變化。這些屬于正常情況,作為教師,我并不是一味的打壓,教導學生這是不好、不對的行為,而是正確運用生物學知識內容,向學生講解男生、女生在這一時期心理、身體方面會有那些及變化,并使學生認識到這些都屬于正常情況,幫助學生正確對待男女關系。在現階段社會中,有關“性教育”家長和很多教師都閉口不談,認為沒有必要給青春期的學生講解這些內容,實則不然,在當前社會中發(fā)生很多青少年案件都是因為未接受正確的教育和引導等。因此,作為家長和教師,更有義務和責任去關注學生,應當明白一味的壓制、躲避,反而會使學生好奇更重。我在課程上,會向學生講解人體結構,讓學生認識人體器官,用專業(yè)知識來滿足學生好奇心理,并結合相關的案例讓學生意識到早戀存在的隱患,對青春期的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其明白哪些事情可為,哪些事情不可為。
其次,我認為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也要與學生家長進行有效溝通,通過家校聯(lián)動的方式,為學生營造一個適合教育環(huán)境,在帶領學生學習的同時,更要懂得去幫助學生成為一個正直的人。尤其是在學生青春期階段,要指導學生對自我、對他人有正確的看法,使學生尊重他人,也做到自尊、自重和自愛。
四、正確引導學生,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青春期時期的學生自我約束能力比較差,缺乏耐心和意志力,而且自我認知能力有所不足,作為教師,我除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理念之外,也在提升學生認知能力,促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得以更為健康的成長。比如,現階段學生家庭生活條件較好,給學生零用錢比較多,導致校內學生開始攀比、花很多錢去購買垃圾食品等。針對于這種現象,首先我跟學生講解了貪吃零食對身體健康方面的危害,容易腸道感染或是得寄生蟲病,而且現在花的錢都是父母辛辛苦苦掙的,所以在校內上課時,沒有必要去攀比,因為在學校只有學生這一種身份,自己未來的生活不能只是依靠父母。在上課時,我都會要求學生穿上干凈整潔的衣服和運動鞋,去遵守課堂紀律,在注意自身安全的同時,也注意個人衛(wèi)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作為教師,首先要讓學生了解哪些行為、思想是不正確的,哪些是對自己有益處的,增強學生認知能力,也能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漸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從青春期具備獨立意識,慢慢過渡到具備獨立行為,心理方面能夠健康成長。
結束語
總而言之,青春期是人生中非常美好的階段,同樣,青春期也是多變的,學生就像一個畫家,在描繪自己人生的圖畫,而教師就像是引導者,學生所描繪的色彩是黑色還是彩色,教師和家長都有一定責任。因此,教師和家長應當肩負起教育學生的職責,一起關愛學生、呵護學生,正確的對待青春期的事情,使學生能夠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馬修.新課改下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家校共育模式探究[J].試題與研究,2021(10):118-119.
[2]黃培龍.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誤區(qū)、重要性及實施措施舉隅[J].教書育人,2021(10):32-33.
[3]李生濤.初中生心理健康課程教育策略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1(06):7-8.8ABA541D-D394-4708-BFCD-EDB5F4BEC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