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摘要】“課程思政”作為一種全新的課程教育觀,側重將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給予融合貫穿,形成具有思政色彩的育人觀念,并通過相關的實踐活動,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職英語教育中,將“課程思政”元素有機融合進來,是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的必然需求,也是充分發(fā)揮思政教育與其他學科教育協(xié)同作用的表現(xiàn)。本文首先闡述了課程思政的內(nèi)涵以及必要性,探討了高職英語課程思政的實施策略,之后就課程思政融入高職英語教育的教學案例進行剖析,以期通過多種途徑,更加科學高效地實現(xiàn)課程思政的教育目標,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教育宗旨。
【關鍵詞】課程思政;高職英語;教育分析;立德樹人
在2020年5月最新頒布的高等學校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中明確提出,要重視教育教學的基礎地位,深入挖掘課程教育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引導學生通過學習,不斷增長和豐富自身的知識與見識,塑造良好的品格,爭取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綜合性人才,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力量。高等院校作為培育高素質(zhì)人才的學府,要清晰明確課程的育人要素,要求學校的每位專業(yè)教師,都要做好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爭取讓每門課程都與思政教育緊密相關。在高職英語教育中,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合進去,是高職英語教師的使命和責任。
一、關于“課程思政”的內(nèi)涵與必要性闡述
課程思政,主要是立足于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將學校基本課程當做育人載體的一種全新理念和實踐活動,側重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教育活動的始終,也就是實現(xiàn)課程承載思政、思政寓于課程。
首先,開展課程思政,是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的必然需求。高職院校的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的社會接班人,是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事業(yè)的建設者。中國目前已經(jīng)在改革開放旗幟的指導下,逐漸進入了經(jīng)濟社會轉型的高質(zhì)量發(fā)展時期,這個時期需要面對各種社會思潮、社會價值觀念之間的沖突。英語作為一門國際性交際語言,對于英語的教學可以幫助大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國際事件動態(tài)。尤其是對于新時代的高職院校大學生來講,他們需要面臨國際上諸多多元化思想與價值觀的影響,需要經(jīng)過激烈的思想碰撞和交流,逐漸解決心中的疑惑。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步伐的推進,國外的很多留學生開始到中國學習,英語成了中外青年之間重要的交流語言工具。如何引導我國的大學生,在對外交流時擁有足夠的自信,用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作為指導,在激烈動蕩的國際社會中,始終堅定不移的堅持愛國主義信仰,是關系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問題。作為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應該主動承擔起課程思政的育人使命。
其次,開展課程思政,是充分發(fā)揮思政教育與其他學科教育協(xié)同作用的表現(xiàn)。一直以來,高職院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主要偏重于單門的思想政治課程,沒有深刻認識到思政教育與其他學科存在的關聯(lián),也未將思政教育與其他學科教育的協(xié)同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因此,將“課程思政”理念融入高職英語課程教學中,有利于發(fā)揮思政教育與其他學科教育的協(xié)同作用,讓高等院校英語課程人文性與工具性特征充分地顯露出來,逐漸推動和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育人使命。
二、高職英語教育“課程思政”的實施策略
(一)科學地開發(fā)高職英語思政教育資源。
以往的高職英語教學,教師比較重視學科的性質(zhì),關于英語學習的內(nèi)容多采集于西方的報紙、雜志等文學素材,這些素材缺乏對西方文化的辯證批判精神?,F(xiàn)階段的高職英語教學課程,應該與課程思政理念巧妙結合,科學地提供提煉加工教材內(nèi)容,融合中國元素,讓學生在學習對比中,逐漸提高鑒賞與思辨能力,讓英語教育逐漸形成由“教學”向“育人”不斷地轉變。
高職英語思政教學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是要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確引導,讓學生學習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要包括民主、自由、公正、誠信、和諧、友善等,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包括文明、愛國、敬業(yè)、集體等,讓英語教育更能體現(xiàn)出時代特征,實現(xiàn)思想性進步。高職英語課程開發(fā)思政資源,除了要從現(xiàn)有的主干教材著手,對其含有的思政教育元素深入挖掘之外,還要注意篩選中國文化典籍英譯的版本、西方媒體的報道與評論等。
(二)實施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所謂的“第一課堂”主要是與高職英語主干教材相結合進行教學設計,注重收集、篩選、提煉思政教育的補充素材,并在提煉質(zhì)量與數(shù)量上多努力,促使英語教育完成原有的教學目標之外,還能從最大程度上增強思政教育素材的使用效率。除此之外,還要將“第二課堂”的補充作用發(fā)揮出來,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各種社團與教學競賽活動,增強其英語學習興趣?!暗诙n堂”涉獵的范圍較廣,可以以英語社團的開展作為基礎,利用英語演講閱讀與寫作的機會,選取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契合的選題,引導學生在辯論討論的過程中,獲得明確的認知,形成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致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三、高職英語教育“課程思政”的教學案例分析
為了將“課程思政”更好地與高職英語教育融合,本文以《E時代高職英語綜合教程1》Unit5 CultureDiversity的Speaking部分為例,關于文化多樣性談到兩個話題。
話題一:不同文化身勢語的表現(xiàn)方式是有差異的,包括接觸距離、目光注視、手勢等方面,比如日本人見面的時候鞠躬,中國人習慣握手等等。
話題二:談論中外的重要節(jié)日“Thanks Giving Day感恩節(jié)”和“Mid-Autumn Day中秋節(jié)”。感恩節(jié)對于美國人來說是重要的節(jié)日,他們會在此節(jié)日中狂歡購物,或者與家人團聚,享受美食,而中秋節(jié)對我們中國人來說象征著團圓,也寄托了在外的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家人也會聚在一起享受快樂的時光。傳統(tǒng)的慶祝方式是吃月餅、賞月。
筆者課前通過學習通發(fā)布問卷調(diào)查,了解學生對中外文化差異知識儲備情況,在開展Speaking案例教學時,在處理話題一前,先讓學生觀看一段小視頻,找出視頻中出現(xiàn)的幾處文化差異,然后讓學生由此展開討論和自由表演。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表演和討論的方式,表現(xiàn)中外文化差異并學會尊重不同的文化,鼓勵學生能既保留固有的東方文化習慣,又能接受外來的西方習慣。在處理話題二時,先給學生講述一個關于感恩節(jié)的故事:二戰(zhàn)期間,在海岸警衛(wèi)隊服役的士兵黑利出海在外,趕上感恩節(jié),倍感孤獨,于是認真思考感恩節(jié)“Thanks Giving Day”的意義,通過對感恩節(jié)順序的顛倒,他深刻感悟到要向別人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于是他給他的祖母、父親以及初中校長分別寫了三封信,并同時收到了回信。在信里,他們都表示出了感謝之情。通過這些回信,作者有了新的感悟:每個人都希望別人肯定自己的努力,并且表達謝意,對美好事物的褒揚,能夠讓人更深刻的體會人間的真情與感動。之后,讓學生談論中秋節(jié)對中國人的意義。
教學的知識目標:掌握不同國家文化的特質(zhì),記憶相關的單詞以及短語、語法結構。
教學的能力目標:指導學生談論中外文化差異:身勢語和中外重要節(jié)日(感恩節(jié)和中秋節(jié))的異同,理解單元主題--文化差異。
思政目標1:通過中西方文化差異的了解,培養(yǎng)學生感恩、愛家、愛國、熱愛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感情。
具體實施過程:1)課前活動。英語教師首先通過課前的調(diào)查問卷,了解學生對不同文化身勢語的了解情況,并對要學習的單詞、短語以及重點句型的解說提前預習,為語言的學習清除障礙,引導學生多在課下查找關于感恩節(jié)和中秋節(jié)的資料。2)課堂活動。教師通過視頻的播放和一定方式的啟發(fā),讓學生在對話表演中進一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身勢語的不同。通過預習學生已經(jīng)了解到感恩節(jié)和中秋節(jié),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將他們收集到的資料,以問答方式呈現(xiàn)出來。3)思維拓展:感恩節(jié)和中秋節(jié)有何異同?其意義何在?作為高校學子,你們會不會對他人表示感謝?表示感謝的緣由是什么?不表示感謝的原因又是什么?讓學生深度思考西方思維方式與中國的思維方式有何異同?之后開展對話練習,讓學生對于主題以對話的形式進行展示,尤其是需要用到談論此對話會用到的句型。如:What does Thanksgiving/Mid-autumn Festival celebrate for? Whats the typical food for this holiday? When do we celebrate it? With whom do peole usually spend it?讓學生通過對話,積累更多的語言素材,同時加深對文化差異的理解。
思政目標2:重點培養(yǎng)學生對社會以及他人的感恩情懷,培養(yǎng)友善、和諧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具體實施過程:對于“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要融入其中,訓練學生的口語以及寫作能力。首先,開展口語訓練,分別通過問答、拓展性任務來完成。問答要與本課speaking部分內(nèi)容相結合,讓學生熟記的同時掌握文化差異;因為書上沒有提供對話模板,拓展性任務需要結合思考,并通過查找與相關聯(lián)的主題資料來完成。對于成績完成優(yōu)異的學生,可以獲得相關的獎勵。
教師引導學生對比中西方語言文化:We all know that China has many traditional festivals. Do you all know their names?What do you think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pring Festival and Christmas, mid-autumn Festival and Thanksgiving Day?what kinds of roles do festivals play in people's life?
老師講述了感恩節(jié)的故事,然后可以指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在什么節(jié)日的時候會有跟黑利相似的感受?從而引出中秋節(jié)的團圓意義、在外游子思鄉(xiāng)的情懷。對作者的書信內(nèi)容進行聯(lián)想。在腦海中感受一下作者的心路歷程,這個過程也是對學生精神以及心靈的升華過程。
教學評價與反思:英語教師通過網(wǎng)絡互動平臺,在前期的教學準備階段的學習平臺上,通過上傳課內(nèi)外的學習材料,是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實踐,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很好地完成了思政教學目標。通過提問、啟發(fā)等教學方式,有效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英語語言使用能力,讓學生聽、說、讀等綜合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鍛煉。課文的深入學習與作者感同身受的體驗,讓學生對于友善、和諧的價值獲得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幫助其樹立了更加自信的民族自豪感,培養(yǎng)了愛國主義情懷。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課程思政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并不是簡單的在課堂上照搬思想政治理論,而是通過特定的課程,深刻挖掘教材內(nèi)容中蘊含的思政教育內(nèi)涵,并在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滲透顯化,最終在價值觀、思想、情感、道德方面對學生形成正確引導?,F(xiàn)階段我們已經(jīng)邁入了社會主義教育新時代,應該高度重視思想政治意識對于高等教育課程的積極促進作用,高職英語教師應該通過不斷的努力,積極探索課程思政與高職英語教育的契合點,制定詳細科學的教育方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進而培養(yǎng)他們成為具有愛國主義情懷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時代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朱芮."課程思政"視域下的高職英語教學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19,(1).
[2]李楠.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與育人路徑的研究[J].教育現(xiàn)代化,2018,(46).
[3]劉曉陽.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實施路徑研究[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8,(5).
[4]沈軼.課程思政融入高?!洞髮W英語》課程有效途徑探究[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9,(4).
(天門職業(yè)學院 ?湖北省天門市 ?43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