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寧寧
關(guān)鍵詞:和諧;理想;愛意;禪意
王維的眾多山水詩屬于理想化的生活與和諧美的典范之作。欣賞王維詩,一般多鐘情于其寫景技巧。如果從理想化生活與和諧美的角度來欣賞,王維眾多的詩可以有三方面的新解:山水與理想化田園的和諧美;詩情與畫、樂的和諧美;愛意與禪意理想化的和諧美。
一、山水與理想化田園的和諧美
僅一篇《山居秋暝》已經(jīng)是膾炙人口、久傳不衰了!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山水與田園到了王維的詩中已無明顯區(qū)別了,僅以一篇《山居秋暝》先摹山水,后繪田園,已不辨何為山水何為田園。從詩中人事景物看,詩中景物,乃最適合人居之景,突出了和諧美的特點(diǎn),詩中彌漫著濃厚的、理想化的安居生活氣息與溫馨。王維的詩一般都是把山水與田園勞動融為一體的,山水都在田園中,勞動又都在田園山水中,“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睂懮剿?、景致明凈優(yōu)美,如世外桃源。“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睂懱飯@中人的活動,多理想性的生活情趣,明月之下,生活著一群無憂無慮、勤勞、善良、淳樸的人們。詩中的社會都是十分安寧和諧的。這種荷塘月色般的、純潔美好的安居生活,反映了詩人追求安靜、淳樸生活的一種理想人生。漁歌、浣洗,一切勞動都不是與人間隔膜的世外物象。青松、翠竹、青蓮,都是詩人高尚情操的寫照,是詩人對和諧理想境界的追求。這里的浣紗、捕撈概不是艱辛勞作,乃與山水相諧,山林景致與人的活動共融一體,似一首恬靜優(yōu)美的抒情曲;人與景默契,構(gòu)成了一幅漁歌晚唱的理想化田園生活。再如《渭川田家》“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薄疤锓蚝射z至,相見語依依?!奔词谷绾纹А⒇毟F的山村有牛羊牧歸,有田夫“語依依”,在王維眼中都能構(gòu)成一幅幅景、物、人、事和諧相融、情意綿綿的理想生活圖景。辭官后的王維,可謂早已看透了仕途的險(xiǎn)惡、官場的齷齪,隨靜心奉佛,追求理想化的人情世態(tài)生活。《終南別業(yè)》中“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笨梢韵胍?,詩人水邊獨(dú)坐,遠(yuǎn)眺碧天閑云,其心氣如何寧靜閑適。水盡云無窮,其妙境亦無窮。即使偶然遇一“林叟”,詩人竟也能與其“談笑無還期?!蓖鼌s回家,人心悠閑,人情優(yōu)美,無論王孫公子,還是林壑野老,詩人都能與之情味綿綿,山民淳厚、樸實(shí)、勤勞、開朗。這里無不浸透著王維對理想社會美的追求,陶醉于理想美化了的山水田園生活中。
《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倚仗柴門外,臨風(fēng)聽暮蟬。渡頭馀落日,墟里上孤煙?!痹谠娙丝磥怼安耖T”不陋,聽蟬不厭。寒蟬、秋水、渡頭、落日、墟里、孤煙,景致和諧優(yōu)美,人事田園相映成趣,無不構(gòu)成一幅幅和諧靜謐的山水田園風(fēng)景。
直到今天,這種和諧優(yōu)美的自然田園風(fēng)情,這種真摯淳樸的民風(fēng),這種純凈親切的精神心靈,這種田園牧歌的和諧美,不正都是我們夢寐以求的理想家園嗎!
二、詩、畫、樂的和諧完美
王維不僅能詩,且通書畫、精音樂,這就鑄就了他詩、畫、樂三者和諧完善的個性。宋人蘇軾評王維詩:“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彼糜诋?,精于樂,將畫藝、樂理移植于詩中,豐富了詩的內(nèi)涵,提高了詩的審美價值與表現(xiàn)力。僅以《山居秋暝》中間兩聯(lián)集中繪景,營造和諧的音響美,以聲摹態(tài),借聲襯托自然形態(tài),松竹、亂石、流水、鳥鳴,因聲聯(lián)想,其態(tài)可見,其聲傳情,將聲化樂。詩中聲、色、光、態(tài),動、靜、隱、顯無所不包,繪畫色彩質(zhì)感極強(qiáng),視覺層次鮮明,廣角景深搭配合理,充分體現(xiàn)出繪畫的動態(tài)美和音樂的聲音美,為詩、畫、樂的高度和諧統(tǒng)一。
再看王維《田園樂》“桃紅復(fù)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浼彝磼?,鶯啼山客猶眠。”此詩中色彩詞“桃紅、柳綠”設(shè)色對比鮮明怡目。濃墨重彩地繪出一幅柳暗花明的圖畫來?!八抻辍薄俺療煛薄凹t桃”“綠柳”,色澤晶瑩、輕柔,冉冉花香,裊娜迷人,景致濃淡相誼,詩境構(gòu)成一幅工筆重彩畫。
三、用愛意與禪意追求理想化的和諧人生
讀王維詩,常有這樣的困惑,他的山水田園詩都有人事活動,卻總是說“空山”“山空”等詞,如何解釋?王維筆下有太多的“空”的意象,也太耐人尋味了。辭官后的王維,潛心禮佛,不在鐘情于塵事。佛家講究空,是指不專情于世俗塵事,放棄自我,即“四大皆空”之一。從佛性看自然萬象,包括人心又都是充滿佛性的。王維有很高的佛理修行,將佛家的色、空、欲、念轉(zhuǎn)化成了心境的空靈觀,即佛家倡導(dǎo)的“對境無心”。王維以佛心審視眼前世態(tài)、自然,又融入佛家善用感性生命看待人生世態(tài)的情懷,以理想化的美好心態(tài)追求現(xiàn)實(shí),凈化現(xiàn)實(shí)、人生,領(lǐng)悟生命的意義。從佛性的審美意義上體味“空山”等詞,應(yīng)理解為“清空”“空靈”。王維詩中的“空”是清凈、寧靜之意,強(qiáng)調(diào)心靈世界的空凈,領(lǐng)悟自然之道。佛家觀來您憐世人生,同時佛又規(guī)定不得惱人恨人,從佛理禪意寫生命意義上看,詩中隨處都洋溢著對生活、人世的濃濃愛意,即佛家的善事人生。王維詩中“空山新雨”“空林”“空潭”都凝聚著詩人一種緩緩的、從容的情態(tài),在這種舒適、休閑的狀態(tài)中展開理想情懷,尤其安居樂業(yè)的人生情懷。人融在自然里,田園山居生活最是無憂無慮、寧靜、安定。心境淡薄,不含任何雜念,一草一木、一泉一石、皆能打動人心,所見所聞皆美之所在,又體現(xiàn)佛家所信奉的自然萬物都有佛性的信仰。
青山綠水,清新寧靜,寄托詩人的高潔情懷和對理想人生的追求,表現(xiàn)人們對田園牧歌式和諧美的永恒追求的愿望。
王維詩歌體現(xiàn)的正是對生活與理想化人生的至純、至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