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雪松
摘要:目的:對比Allgower-Donati縫合法與間斷垂直褥式縫合法對跟骨骨折患者術后愈合效果的影響。方法:選取2017年10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68例,按縫合方式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34例。所有患者均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對照組行間斷垂直褥式縫合法,觀察組行Allgower-Donati縫合法。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切口愈合效果。結果:觀察組中切口Ⅰ級愈合率高于對照組,Ⅲ級愈合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的跟骨骨折患者實施Allgower-Donati縫合法,有助于促進切口愈合。
關鍵詞:跟骨骨折;Allgower-Donati縫合法;間斷垂直褥式縫合法
有數(shù)據(jù)表明,跟骨骨折約占全身骨折的1%~2%[1]。目前,臨床針對跟骨骨折的治療主要以切開復位內固定術為主,雖能有助于跟骨解剖結構及功能恢復,但跟骨解剖結構特殊,加之跟骨外側的軟組織血供較差,可對術后切口愈合帶來不利影響。Allgower-Donati縫合法為間斷垂直褥式縫合法改進術式,可降低對切口皮膚血供的影響,促進術后切口愈合。本研究比較了Allgower-Donati縫合法與間斷垂直褥式縫合法對跟骨骨折患者術后愈合效果的影響?,F(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0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68例,按縫合方式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34例。對照組男27例,女7例;年齡36~74歲,平均(59.46±6.71)歲。觀察組男28例,女6例;年齡34~77歲,平均(60.04±6.9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均衡可比(P>0.05)。
1.2 手術及縫合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患者取仰臥位,行椎管內麻醉,于跟骨外側作一“L”型切口,逐層切開皮膚和皮下組織,沿外側壁銳性剝離軟組織皮瓣,操作時注意保護腓腸神經(jīng)。經(jīng)手術切口皮緣向距骨內打入2枚克氏針,將跟骨外側壁、距下關節(jié)和跟骰關節(jié)完全暴露出,撬撥復位骨折,在跟骨整體形態(tài)恢復正常后,先以克氏針進行臨時固定,而后選用C型臂透視確定骨折復位滿意后,應用鈦板固定,并留置引流管,縫合。
對照組采用間斷垂直褥式縫合法:于切口靠近足跟一側且距切口邊緣1 cm處進針,將切口相互對合,越過切口到達對側相應位置出針;而后在同側距離切口1 cm處再次進針,穿過切口到達對側距離切口約1~2 cm處出針,對合皮膚切口后打結。
觀察組采用Allgower-Donati縫合法:于距離切口1 cm處垂直進針,穿透脂肪層,向上穿至對側切口約1 cm處到達真皮層,但不出針,再從一側的真皮層進針并在距切口邊緣2 mm處出針,輕度外翻皮緣打結,檢查表皮對合是否良好,縫合時需保持進針與出針厚度一致。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切口愈合效果。切口愈合效果分級:Ⅰ級,輕度紅腫或無紅腫,少量滲出;Ⅱ級,切口紅腫明顯、裂開,滲出液較多;Ⅲ級,軟組織淺層出現(xiàn)感染,皮瓣壞死。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切口Ⅰ級愈合率高于對照組,Ⅲ級愈合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討論
切開復位內固定術為當前治療跟骨骨折的常用術式,其中跟骨外側“L”型切口為經(jīng)典手術入路,暴露充分,為復位和內固定治療提供了廣闊的視野。但患者術后仍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并發(fā)癥,進而影響切口愈合。不同的切口縫合方式可影響切口愈合。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切口Ⅰ級愈合率高于對照組,Ⅲ級愈合率低于對照組(P<0.05)。綜上所述,對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的跟骨骨折患者實施Allgower-Donati縫合法,有助于促進切口愈合。
參考文獻
[1]王小龍,景尚斐,郝增濤,等.Allgower-Donati縫合法在跟骨骨折“L”形切口中的臨床應用[J].生物骨科材料與臨床研究,2021,18(1):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