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霞
[摘要]? 為了能夠加強我國人才的儲備,提高人才質量,需要對現(xiàn)階段各大高校對于勞動教育認知不足的情況進行分析,思考如何能夠發(fā)揮勞動教育立德樹人的積極作用。就勞動教育和立德樹人的內在聯(lián)系進行分析,分析勞動教育在我國民族傳統(tǒng)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背景下的具體內涵和內容,總結得出正確的勞動教育觀念,確保高校學生能夠了解勞動教育的意義,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從而保障我國人才的有效培養(yǎng)。
[關鍵詞]? 勞動教育;立德樹人;路徑;效果
[中圖分類號]? G711?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1)30-0038-02
一、前言
在新的教育形勢下,人才培養(yǎng)越來越重視素質教育,而立德樹人是現(xiàn)階段我國教育事業(yè)的重要方針,只有提高學生的個人道德品質,提高其行為素養(yǎng),才能保證人才未來的發(fā)展,促使學生能夠更快適應社會,并在社會中更好地展現(xiàn)自己的價值和美麗。而現(xiàn)階段在立德樹人的方針下,很多高校并沒有合適的渠道和方法來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導致高校學生的道德素質提升較為緩慢,因此必須要找到合適的方法來立德樹人,本文就以勞動教育為核心進行探討。
二、勞動教育與立德樹人的內在聯(lián)系
勞動是社會發(fā)展的基礎,也是人們生存的基礎??梢哉f,人類社會在發(fā)展中所需要的所有生產物質資料都需要依靠勞動來實現(xiàn),勞動關乎著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而從微觀來看,為了能夠促進我國人才的發(fā)展,使得各類人才擁有更加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必須要求其在求學階段能夠受到較好的勞動教育,通過對社會某一崗位、某一身份等的扮演和體驗,做到模仿、熟悉、鞏固和創(chuàng)新,能夠更加了解勞動的本質和價值,并由此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感受勞動,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從而確保未來步入社會各崗位時能夠更好地綻放光彩、體現(xiàn)價值。現(xiàn)階段,各高校在開展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必須要開展以實習、實踐等主題下的勞動活動,并確保學生能夠以更加正確的態(tài)度來了解勞動和參加勞動[1]。
立德樹人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要立德,然后才能夠樹人,從這一角度來看,我國高校在培養(yǎng)專業(yè)人才過程中,需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fā)展道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這個過程需要有完善的勞動教育體系,這是夯實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基礎所在。
三、高校開展勞動教育的基本情況
經過調研可知,近百分之八十的高校學生并不理解勞動教育的開展意義,并且大多數學生在勞動教育過程中都存有一定的抵觸心理,認為“我來學校是來學習專業(yè)知識的,并不是來勞動的”,導致很多學生認為勞動教育在自己的大學生涯中是一種負擔,這也直接導致很多學生在勞動教育中存在逃避情況,一遇到挫折就想要退縮,這也印證了我國在以往的高校教育中的勞動教育缺失嚴重,這將影響到學生未來奔赴崗位時的工作表現(xiàn)[2]。
四、勞動教育在高校中的具體實施路徑和措施
(一)加強宣傳工作,建立價值觀體系
就上述情況來看,為了打消學生的抗拒心理,學校應加強對勞動教育的宣傳,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到校園建設之中,并廣泛宣傳勞動的重要性。首先,學校應將宣傳工作落實到學生學習與工作的方方面面,比如說在學生流量較大的地方設立宣傳欄,并張貼宣傳標語和事跡,這些地方包括但不限于運動場、教室、宿舍樓等。其次,需要學校劃分好勞動區(qū)域,比如可以劃定一些常規(guī)性的衛(wèi)生勞動區(qū)域,并組織好學生去承擔打掃任務,使學生認識到校園環(huán)境的重要性,繼而參加勞動、體會勞動。當擁有了自己的勞動責任區(qū)之后,學生將會有更多的責任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最后,要做到與時俱進?,F(xiàn)階段,學校應該積極采用一些新型的宣傳方法,比如建立虛擬賬號,并在相關平臺發(fā)布宣傳內容,以音頻、圖片等方式來加強勞動教育宣傳。就目前來看,學校應該了解學生喜歡使用的網絡社交平臺,研究學生使用手機的習慣,并積極了解當代年輕人在網絡上的活動。只有通過不斷的宣傳才能讓學生了解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并看到自己參加勞動的過程[3]。
(二)建立合適的勞動教育體制
一方面學校要以國家相關方針為核心,樹立以立德樹人為核心的教育目標,并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來合理地安排勞動教育內容,建立完善的評價體制,進而構建完善的勞動教育體制。首先,學校應將勞動教育落實到以班級為單位的教學組織中,要促使導員、班主任等能夠積極帶領學生開展勞動活動,將勞動與職業(yè)教育相結合。其次,則是要在學生會和社團等學生組織中加強宣傳,建立起以學生為主的教育模式。當然,為了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勞動教育可以是衛(wèi)生勞動等形式,還可以是組織有教育意義的活動,例如參觀抗戰(zhàn)博物館、當地傳統(tǒng)文化藝術館等活動,使學生能了解勞動教育的實際意義,秉承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并建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另一方面學校應該要積極創(chuàng)造勞動機會,建立激勵機制,促使學生參加勞動。比如,學校應重視“三下鄉(xiāng)”“清明掃墓”等活動,并給參加的學生一定的獎勵。同時學校還要舉辦實踐活動,包括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友校交流經驗等,在加強學生能力的同時也達到了一定的勞動教育目的。
(三)深入挖掘學生潛能
高校要以專業(yè)教育為核心,以勞動教育課程和實踐為輔助來發(fā)揮立德樹人的作用,要給予更多的實踐機會,使學生能夠充分了解和適應社會需求。一方面學校要加強實訓基地的建設,要將實踐、實習和實訓工作落實到實處,配合勞動教育促進學生投入實踐,學習勞動模范精神和工匠精神。當然,為了能夠深度挖掘學生的潛能,學校應做好軟硬件設施的更新工作,確保實訓內容與學生未來發(fā)展相關聯(lián),繼而更好地提高自身能力。另一方面為了能夠達到立德樹人的效果,學校應著重文化的建設,要在教育中融入學校文化。學校可以邀請優(yōu)秀畢業(yè)生和行業(yè)內精英來為學生進行演講,使學生了解到自身專業(yè)的重要性。當然,為了能夠挖掘學生的潛能,老師的素養(yǎng)也十分重要,要保障老師—學生教育體系的優(yōu)越性,加強老師的引導作用。當然,勞動教育不能占用大量的專業(yè)學習時間,所以老師需要主動參加勞動,為學生做好模范作用。實際上,老師也有多種教學方法可供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