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琳
摘 要:早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對幼兒成長至關重要,不僅可以讓幼兒具備更強的認知世界的能力,還能夠為幼兒的長遠學習打下基礎。錢伯斯閱讀循環(huán)圈是兒童閱讀領域的主要理論之一,該理論認為有益的兒童閱讀體驗應該由選書、閱讀和回應三個部分組成。此外,還需要有能力成年閱讀者的介入,因此這一過程需要幼兒園和家長的共同參與,在家園共育下為幼兒提供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完成對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關鍵詞:家園共育;幼兒;閱讀能力;閱讀循環(huán)圈
一、 引言
對幼兒來說,閱讀是他們認識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動他們智力發(fā)育的重要途徑,良好的閱讀能力的養(yǎng)成可以對他們以后的知識學習和技能掌握產(chǎn)生很大的幫助,因此如何提高幼兒早期閱讀能力就成了一個關鍵問題。錢伯斯閱讀循環(huán)圈理論認為,每一次的閱讀過程都是一個循環(huán)圈,由選擇、閱讀、反應和有思想和指導能力的成年閱讀者四個活動要素組成,每一個活動要素完成之后,都會有引導性的導入下一個活動,進而形成了一個循環(huán)圈。錢伯斯閱讀循環(huán)圈的本質是通過有規(guī)律的要素組合,給幼兒構建合適的閱讀環(huán)境,并且在實際教育的時候保證幼兒的閱讀時間,而要做好這兩項工作就需要家園共育。
二、 錢伯斯閱讀循環(huán)圈概述
錢伯斯閱讀循環(huán)圈是對整個閱讀活動過程的描述,這個過程不是閉合和重復的,而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其要素主要是以下四方面:
(1)“選擇”主要是指為幼兒提供可選擇的閱讀環(huán)境,即擁有足夠的圖書儲備,而這些儲備的圖書應該是幼兒可以接近和使用的,此外還需要注重對儲備圖書的展示,以此引起幼兒的閱讀興趣。
(2)“閱讀”不應該是形式性質的,不能夠僅僅浮于表面,只是做“蜻蜓點水”式的閱讀,而應該做到“真正的閱讀”,讓幼兒能夠從文字的理解中最終能夠獲取有用的內容。
(3)“反應”是指對閱讀內容的情緒反應,也就是幼兒進行閱讀內化的體驗,在整個的閱讀流程完成之后,幼兒應該有高興、激動、享受、厭倦等某種或者某些情緒產(chǎn)生。
(4)“有思想的成年閱讀者”主要起到的是引導作用,他們能夠為幼兒的閱讀提供十分有用的幫助和示范,最終使得幼兒閱讀的難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被降低。
三、 激發(fā)幼兒閱讀興趣的重要性
(一)活躍幼兒思維,助其智力成長
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幼兒的成長是十分重要的,而激發(fā)其閱讀的興趣則是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的必要前提。由于幼兒年紀不大,他們大多都沒有認識很多的文字,所以適合幼兒閱讀的書往往是含有大量圖畫的繪本。繪本中包含著大量色彩鮮明的圖像,一般還含有拼音注釋的故事描述,這對于幼兒進行故事的理解十分有幫助,幼兒若能夠專注于故事內容的理解,閱讀興趣自然就被激發(fā)了出來。
同時,圖畫也是抽象思維向直觀想象的有效轉化,對于活躍幼兒的思維,幫助其智力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幼兒還可以通過閱讀來拓展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從而健康成長。
(二)豐富幼兒的情感體驗,助力德育工作開展
幼兒的閱讀興趣對于幫助其豐富情感體驗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兒所瀏覽的文本往往情節(jié)十分的簡單且直白,塑造的人物形象往往都是黑白分明,所表述的思想或者道理也是十分淺顯易懂的。這樣的故事文本十分有助于教師“借題發(fā)揮”的進行德育引導,讓幼兒能夠有更充分的德育體驗,最終提升幼兒的德育素養(yǎng)。
四、 基于錢伯斯閱讀循環(huán)圈的教師閱讀指導
幼兒教師作為幼兒閱讀能力培養(yǎng)者,是除了幼兒父母之外,最為重要的有能力的閱讀者之一,因此教師對于幼兒的閱讀指導也就變得十分重要。但是如何幫助幼兒進行閱讀能力提升,卻也讓很多教師沒有頭緒,下面筆者將具體談談相應的措施。
(一)巧設任務,幫助幼兒持續(xù)閱讀
繪本數(shù)目繁多,內容有深有淺,對于喜歡閱讀的幼兒來說,他們甚至會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大量的繪本閱讀,而不愛閱讀的幼兒即使在教師的帶領下也對讀書這件事提不起興致。作為“閱讀循環(huán)圈”中那個有協(xié)助能力的大人,教師可以仔細挑選適合幼兒閱讀的內容素材。同時為了讓幼兒能夠有一定的動力去閱讀,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閱讀問題,這樣樂于閱讀的幼兒在閱讀的時候就會更加細致且會深入思考,而對閱讀有障礙的幼兒也能夠堅持下來了,堅持帶來的成就感最終可以讓幼兒不知不覺愛上閱讀。同時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引導幼兒進行閱讀的時候,也要積極主動地參與進去,對他們起到帶動作用,這會對幼兒閱讀有很大的幫助。
同時,幼兒在進行繪本閱讀時,由于受個體差異影響,閱讀效果也不同。因此幼兒的主動性和持久性就顯得很關鍵了,正如一位校長所言:“教師在指導幼兒閱讀時,如果持續(xù)性地關注幼兒,能促進幼兒保持閱讀的熱情?!?/p>
當然,給幼兒設計閱讀任務的目的要明確,就是激發(fā)幼兒的興趣,讓他們能持續(xù)閱讀。如果閱讀太功利化,閱讀以太多的書面形式呈現(xiàn),反而會挫傷幼兒閱讀的積極性,使幼兒產(chǎn)生畏懼的閱讀心理。
(二)創(chuàng)意引導,幫助幼兒聚焦閱讀
在幫助學生進行繪本閱讀的時候,教師需要注意引導的創(chuàng)意性。例如,教師開展閱讀交流活動是為了讓孩子們會讀繪本。那么,繪本該怎么讀?朱志強教授在《小說的鑒賞與閱讀教學》講座中建議教師進行幼兒繪本閱讀的閱讀教學時,應該關注兩個問題:一是情節(jié)構成的作品結構;二是作品所刻畫的人物性格。唯有引導幼兒加強這方面的聯(lián)想能力,才能夠讓他們對于書中的內容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和更加深的印象,同時對其人格塑造有了很好的正面影響,只要加強這方面的練習,教師就可以在以后的實際教育之中變得更加輕松,得心應手。
(三)輔助工具,學會“有效閱讀”
從廣義上來說,閱讀可以體現(xiàn)出一個人的個性。因此在幫助幼兒進行閱讀活動的時候,教師也要注意對幼兒個性化展示的引導。但閱讀交流活動也是孩子體驗同一本后的聊書過程,如果引導得當,讓他們獲得良好的體驗,能更好地進入到新的“閱讀循環(huán)圈”。正如艾登錢伯斯在《說來聽聽》一書中所說:“兒童就是評論家?!苯處熢谶M行閱讀交流的時候,可以讓幼兒從行為、語言、本領、身世等方面對自己的發(fā)現(xiàn)歸類。小組討論交流后,在班級中展示時板貼繪制人物氣泡圖。這樣,孩子看到了自己的閱讀成果,也看到同伴的閱讀收獲,學生對于書中人物的性格和能力的認識就更全面,還掌握了一種解讀人物的方法。在交流自己喜歡的故事情節(jié)時,筆者發(fā)現(xiàn)幼兒把幾頁的內容概括成幾句話時有困難。此時,教師就可以選取書中的一些情節(jié),利用提問法幫助他們找到故事中的前因后果,并可以利用這樣的機會,給他們介紹一些十分好用的歸納故事情節(jié)的輔助工具——情節(jié)格。幼兒借助情節(jié)格復述故事,既降低了難度,也更有利于發(fā)現(xiàn)故事情節(jié)之間的因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