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菊
摘要:新冠疫情期間,全國開展線上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線上教學,打破線下教學的時空限制,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更多的選擇權。疫情過后,教師根據語文學科特點,合理的實施線上線下教學手段,豐富教學資源,推送學習鏈接,借助網絡平臺,開創(chuàng)交流空間,開展線下活動,搭建展示平臺等有效嘗試,促進了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關鍵詞: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網絡資源;提升語文素養(yǎng)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阻斷了師生如期返校,國家、省市教育部門、各大教育網站積極行動,開放了許多優(yōu)質教學資源。疫情過后,針對線上教學存在的許多不足,教師有效利用線上教學的優(yōu)勢,與線下的課堂教學相結合,做到優(yōu)勢互補、取長補短,拓寬深化線下教學內容,提升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
一、豐富教學資源,提高課堂效率
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學習內容,有針對性地選擇優(yōu)質的多媒體課件和影像資料,適時引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深化教學內容。比如,在學習《慈母情深》時,觀看《朗讀者》節(jié)目主持人董卿采訪作家梁曉聲的視頻,讓學生更直觀深切地理解了那個年代生活的艱辛,體會母親掙錢的不易,感受母親對孩子那無私的愛。學習五年級下冊名著單元時,組織學生觀看相關的影視片段,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二、推送學習鏈接,拓寬閱讀渠道
信息時代,給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學習渠道和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學會利用網絡資源和碎片化的時間學習更豐富的知識。我們通過微信群、釘釘、班級優(yōu)化大師等平臺把適合孩子閱讀的鏈接發(fā)給家長,指導學生學會借助網絡平臺,學習優(yōu)秀的教育資源,拓寬閱讀渠道,深化學習內容。教師把學習強國里的優(yōu)秀文化欄目、365微信讀書平臺、喜馬拉雅等APP推薦給學生,拓寬學生知識面,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在學習納蘭性德的《長相思》這首詞后,把百家講壇欄目康震講的納蘭性德的節(jié)目鏈接發(fā)送到微信群,讓學生了解作者,體會這首詞表達的思鄉(xiāng)情感,激發(fā)學生學習積累優(yōu)秀詩詞的興趣。
三、借助網絡平臺,開創(chuàng)交流空間
(1)成立公眾號。把教學動態(tài)、微課、教育方法、學生習作分享在公眾號里,讓更多的學生在線上學習模式中受益。
(2)在校課堂時間有限,不能一一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教師指導學生建立了線上學習小組。鼓勵學生將自己的詩詞背誦、好書推薦、讀書感悟等學習活動發(fā)在班級互動平臺上。小組成員明確分工,輪流督促組員完成線下學習任務。同學之間互相督促、評價、鼓勵,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也促使學生將語文的聽說訓練落到實處。教師也會把課堂上重難點、易錯點做成小視頻上傳網絡平臺供學生隨時打開學習,減少了線下教學的重復次數,有效地提升了教學效率。
(3)寒暑假期間,在釘釘家校本里每周布置一次作業(yè)展示,要求學生上傳每周的日記、讀書筆記和古詩背誦,教師通過檢查反饋,評選優(yōu)秀作業(yè)鼓勵學生向優(yōu)秀學生學習,督促學生有計劃地完成假期作業(yè)。
四、開展線下活動,提升語文素養(yǎng)
結合教材和生活實際,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1)指導學生閱讀“快樂讀書吧”推薦書目后,組織學生開展童話新編、民間故事會、制作人物名片、編排課本劇,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鍛煉孩子口語表達能力。
(2)模仿央視詩詞大賽,開展詩詞飛花令、成語積累對抗賽、趣味漢字交流會等活動,讓學生感受中華經典文化的魅力,激發(fā)學生積極傳承中華優(yōu)秀文化。
(3)結合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開展專題知識講座、制作手抄報、誦讀節(jié)日詩詞等活動,把傳統(tǒng)文化滲透在教學中,品味中華經典,提升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
(4)重視習作講評指導。每次習作后,挑選出優(yōu)秀習作,讓作者在全班同學面前朗讀,讓學生自評互評,在交流中學習他人的優(yōu)點,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組織學生參加作文競賽,把優(yōu)秀習作刊登在公眾號和報紙上,增強學生創(chuàng)作的自信心。
五、贏得家長助力,搭建展示平臺
網絡宣傳可以將圖像、文字和聲音有機組合起來,傳遞更多的信息,增強宣傳的實效性。在平時的教學中,指導和鼓勵家長把孩子的作文拍成照片或編輯成文字發(fā)到朋友圈,讓親朋友好友點贊,激發(fā)孩子寫作的興趣,增強孩子寫作的信心。整理孩子一年中寫得較好的文章打印裝訂成冊,出去旅游或參與什么活動,把精彩照片做成美篇、小影或抖音等,再配上有意思的文字,給大家介紹,激勵學生創(chuàng)作,為持續(xù)性學習助力。
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不但豐富了學生的知識,拓寬了學生的眼界,還鍛煉了學生的能力,張揚了學生的個性。作為教師,我們要運用現代化信息手段,發(fā)揮線上線下教學的最大功效,從而促進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蘇敏, 董小玉. 復學背景下小學語文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探索. [J]. 語文建設,2020.
[2]陳淑琴. 線上與線下教學的有效融合. [J]. 江西教育,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