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小飛
摘要:小學高段學生處在青春初期,是個體心理成長、人格健全的關鍵期和敏感期,有心理困惑亦有一定的能力去面對和解決成長中的困惑。DIY心理劇場,是專門為小學高段學生實施朋輩心理輔導設計的一種新策略。由小學高段學生自主演練心理劇場,通過共性心理問題的搜集呈現、小團隊合作交流、編寫心理劇本、多次演練、評估真實感受、運用生活六個環(huán)節(jié),充分運用小學高段學生已有的經驗、方法和內在能量去解決自己或同伴出現的心理共性問題和困惑,達到助人自助、心理輔導的作用。
關鍵詞:心理劇場;朋輩心理輔導;小團體輔導;小學高段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2684(2021)23-0020-05
DIY意思是自己動手做,自助。而本文的DIY與之不同,D(drill)指情景演練,運用心理劇的情景;I(it)聚焦一個點,指向青春初期某一種共性的心理困惑和問題;Y(yourself),基于學生自己的情緒個性體驗。DIY心理劇場就是基于小學高段學生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共性心理困惑,運用學生自助小團體輔導方式,構建真實生活情景,學生自主參與帶來真實心理體驗,運用團隊力量尋找解決心理困惑和問題的多種方法,并從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問題。
朋輩心理輔導是從朋輩輔導衍生出來的概念,是指年齡相近者對周圍需要心理幫助的同伴給予心理開導、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種具有心理輔導功能的幫助,具有自發(fā)性、平等性、自主性等特點。同齡人的小團隊可以一人為案主,其他人員為輔導員和支持者,成員之間可以互為案主、輔導員和支持者。
小團體心理輔導是在小團體的情境下,運用團體動力,進行個體觀察和體驗、團體討論學習,來覺察自我、調整自我,集思廣益、互為支持,解決團隊成員的心理困惑和問題,推動團體成員得到心理成長的一種輔導方式。
一、現階段小學高段學生心理輔導的關鍵難點調查分析
(一)學校心理專業(yè)隊伍的嚴重不足與學生個案逐年增長的需求的矛盾
1.從事小學心理輔導的教師團隊人員不足
據調查,小學階段專職心育教師不足0.5%;大部分為兼職心育教師,是從其他專業(yè)轉來的,心理學專業(yè)畢業(yè)的比例不足10%;專兼職心育教師身上普遍有多重角色。據2021年2月浙江省溫州市某一城區(qū)統(tǒng)計,該區(qū)共62035名小學生,專職心育教師5人,其他均為兼職,專職教師人數10年來未有增加。教師的奇缺,嚴重影響著小學個別心理輔導的正常開展。
2.小學心理輔導的個案數量不斷增大
近年來,需要接受心理輔導和干預的小學生個案不斷增加,特別是去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后,個案數量增長趨勢非常明顯。學習壓力、網絡依賴、情緒管理、親子關系等導致的心理問題逐漸增多。據心育教師反映,后疫情時期和原來相比,每日學生咨詢量幾乎翻倍。調查集團校、城區(qū)和農村等三類有代表性的10所小學發(fā)現,需要接受危機干預的學生增幅在31.5%。
3.小學心理輔導的個案難度不斷增強
大多數心理過程是潛意識的,每一個個案呈現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而且小學生個性易變,難以覺察內心世界,沒有能力對自己的成功和失敗做出準確判斷,無法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些都增加了個案輔導的難度。目前個案咨詢周期比原來延長,需要輔導周期長的學生比較多,心育教師面對學生小的心理困惑無法顧及,需要學生們借助其他方式自主解決。
(二)小學高段學生心理輔導的特征及規(guī)律分析
1.學生心理發(fā)展需要更多更細致的支持
小學高段學生處在青春初期,情緒兩極化,是心理的脆弱和敏感期,生理、心理迅速發(fā)展帶來較多體驗沖突,心理困惑明顯增加。這時需要更多的人關注和支持,幫助他們度過心理“特殊期”。
2.學生心理支持系統(tǒng)由長輩依賴轉向同伴認同
小學高段學生親子關系發(fā)生明顯改變,由于觀念偏差,與父母產生階段性的溝通阻抗,遇到問題和困惑不愿與父母表達。師生關系也會發(fā)生微妙變化,教師的權威會受到挑戰(zhàn)。小學高段學生更愿意與同齡人分享心事,期待得到同伴的認同。
3.學生具備一定的心理覺察和支持能力
小學高段是從孩子走向成人的一個過渡階段,他們的覺察力和學習力明顯增強,對成長有較強的探索意識;自己期待得到關注,也愿意支持和幫助同伴;他們渴望展示自我,在助人過程中找到自己合適的角色,得到自我價值實現的成就感。
綜上所述,借助更多資源進行分層輔導,開展青春初期學生小團體輔導,讓他們自主運用心理劇場,借助同伴力量進行朋輩心理輔導,來解決這個年段學生的小煩惱、小困惑和小沖突,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有效策略。
二、心理劇場運用于朋輩心理輔導的流程與策略
咨詢是一個動力性的過程,咨詢過程不可能完全按照線性的步驟進行。朋輩輔導中,運用原有的、成人的方式對小學高段學生進行咨詢不再合適,不一定能達到預期效果,鑒于年齡特點和心理發(fā)展特征,需要采用另一種方式——心理劇場。
(一)心理劇場運用于朋輩心理輔導的理論支撐
根據哈佛案例教學法精髓——學習金字塔理論,實作演練和立即運用的主動學習吸收率分別高達70%和90%,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DIY心理劇場以這一理論為基礎,在模擬生活情景劇場中實作演練和生活運用,既能達到朋輩輔導的效果,又能在深度體驗中引導學生參與并主動改變。
通過小學高段學生共性心理問題的搜集呈現、集思廣益合作交流、編寫心理劇本、多次演練、評估真實感受、選擇適合策略運用于生活六個環(huán)節(jié),充分利用小學高段學生已有的經驗、方法和內在能量,去解決自己或同伴出現的心理共性問題和困惑,達到助人自助、心理疏導的作用。
(二)心理劇場在朋輩心理輔導中的操作流程
1.訪談問卷:立足生活,呈現本真的心理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