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銀寶
摘 要:中職作文寫作教學是中職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在肯定其重要性的基礎上,分析中職作文寫作教學困境,探究主客觀原因,并提出合理安排教學活動、創(chuàng)設多元練習情境、開展多樣化寫作訓練、多途徑積累素材等建議,積極探索提高中職語文寫作教學質量的對策。
關鍵詞:中職語文;寫作教學;教學困境;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26-0058-02
中職學校語文課程是各專業(yè)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其對于提高中職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但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fā)現部分中職學生的語言表達、交流和文字能力堪憂,作文寫作困難,從眼前來看,直接影響學生升學,從長遠來講,不利于高素質勞動者的培養(yǎng)。為此,中職語文教師有必要了解作文教學現狀,研究破解作文寫作教學困境的對策,提高中職學生作文寫作的質量,進而提升其綜合素養(yǎng)。
一、中職語文寫作教學困境
筆者所在的福建省于2019年開始實行中職學業(yè)水平考試制度(包含合格性、等級性考試),其合格性考試成績是考察學校辦學質量的重要指標,也是學生畢業(yè)的指標之一;總成績則作為中職學生被高職院校、應用型本科院校錄取的依據之一;語文和數學、英語、德育作為公共基礎知識考試科目,合計300分,語文占90分,其中作文24分(2021年調整為20分),屬于等級性考試內容,直接影響升學成績,由此可見中職作文寫作的重要性。
但是,中職學生語文基礎功底較差,語言表達、交流能力較差,對作文寫作存在抵觸心理,詞不達意、行文不暢、拼湊字數、缺乏真情實感、抄襲模仿、結構失衡、主題不明、立意不高等問題屢見不鮮。從授課的角度看,受教師教學水平、教學觀念、課時安排及學生素質等因素影響,作文寫作陷入了分值占比大、課時安排少、短時間難以突破的尷尬處境。
二、中職作文寫作教學困境原因
1.學生缺乏生活體驗和學習興趣
都說生活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源泉,作文的靈感和素材也多源于生活。但目前中職作文寫作存在不少問題,其中較為嚴重的是缺乏真實性,內容空洞,弄虛作假,情感失真。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受“應試教育”思想影響,一些學校及教師一味追求考試分數,這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興趣,也無暇對現實生活進行細致的觀察、體驗和深入的思考。再加上中職學生相對來說自律能力較差,很少進行課外閱讀,長此以往,語言表達交流能力鍛煉不足,寫作素材缺乏,無法較好地表達所思所想和情感,寫作時一籌莫展、敷衍了事,影響自信,并形成惡性循環(huán)。
2.教學安排不合理,課外拓展不足
中職學校重視職業(yè)教育,所以在教學安排中作為基礎學科的語文課時并不多。筆者所在學校在實行學業(yè)水平考試制度后,增加了語文課時,但考試分值占22.2%~26.7%的寫作模塊課時占比僅約10%。在實際教學中,鑒于學生缺乏寫作興趣、寫作水平較差,作文教學難以“立竿見影”,教師往往側重語文基礎知識的講授,對作文簡單帶過甚至不講,日常很少或幾乎不布置作文。即使講授作文,也多半依靠教學大綱、教案和傳統(tǒng)經驗,忽視了學情。相比普高,中職學校的課時少、學生多,教師難以做到因材施教,對寫作常常處于放任自流的狀態(tài)。教學止步于課堂,僅布置少量作業(yè),教學內容的延伸、課外閱讀、拓展寫作形同虛設。
三、中職語文寫作教學策略
1.有機結合,合理設計教學活動
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一個整體,相互聯系、相輔相成,而語言理解與運用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因此,在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想提升作文教學質量,教師就不能局限于增加學時、增加習作訓練,還要立足課堂,在各模塊、專題教學中,加強對文本的細讀分析,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想象、聯想、角色代入、討論等多種方法,賞析寫作技巧、情感表達、語言特色等,在閱讀與欣賞中培養(yǎng)語言理解、交流和表達能力,將寫作能力的提升有機融入教學目標。例如,在小說《項鏈》的授課過程中,筆者通過讓學生假設自己是瑪蒂爾德做出選擇,與瑪蒂爾德的選擇相比,從而反觀人物性格、理解人物,這不僅激發(fā)了學生討論的興趣,達到了教學目標,還使學生在結局續(xù)寫中寫出不少腦洞大開又合乎情理的佳作。這看似只是閱讀賞析,實際上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表達、審美、思考和寫作能力。聽、說、讀能力的增強,對提高寫作能力大有裨益。
2.以生為本,創(chuàng)設多元練習情境
職業(yè)教育,以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作為教師,要始終牢記學習的主體是學生,要舍棄技術主義、照本宣科的傳統(tǒng)模式,以學生為中心,在認真分析中職學生認知特點和能力水平的基礎上組織教學,優(yōu)化教學設計,加強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要重視啟發(fā)式、討論式教學,努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獨立思考、自主表達,從而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和寫作能力。例如,教師可以改變傳統(tǒng)“命題—寫作—點評”的模式,引入教學設計的“同課異構”思維,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對同一命題的寫作展開討論,在合作與探究中開闊思路、創(chuàng)新思維,鍛煉構思能力。此外,還可以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加強語言技能訓練。例如,在口語交際模塊“應聘”中,筆者讓學生模擬應聘現場活動,通過學生糾錯、教師指導、學生歸納、應聘書寫作等手段,在傳授職場知識的同時,加強對學生語言表達、寫作能力的訓練。
3.基于現實,開展多樣化寫作訓練
基于中職生語文基礎較弱、表達能力不強、自信心不足的現實,教師要給予學生足夠的空間和鼓勵,引導學生進行多樣化的寫作,如撰寫日記、讀后感、觀后感、精彩片段、短評、班級日志等,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允許他們多樣化表達、個性化寫作,讓學生逐步養(yǎng)成寫作習慣,提高寫作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中職作文的篇幅相對短小,福建省學業(yè)水平考試對作文的要求是不少于300字,《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課程標準(2020年版)》則要求進行200字左右的微寫作。因而,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展針對性訓練,讓學生學會在較短的篇幅中謀篇布局、傳遞信息、表達情感、凸顯主題。鑒于篇幅短小的文章對語言精練性的要求更高,教師應引導學生對語言進行錘煉,可以讓學生修改自己的習作,提高遣詞造句能力,力求做到文字簡潔、語言凝練、條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