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曉霞
摘 要: 寫作教學是語文學科教學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農村中學寫作教學的現狀,在寫作教學實踐中歸納了寫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對策,旨在提高農村初中學生的寫作能力。
關鍵詞: 農村初中語文教學 寫作教學 對策
不論是高考還是中考,甚至是平常的考試,作文所占的比重都很大,并且隨著中、高考的改革,作文的比例進一步加大。因此,寫作教學在語文學科的教學中所占的地位變得日益重要。
一、農村中學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語文新課標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對老師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產生了怎樣適應“語文新課標”、怎樣進行作文教學等一系列問題。城市中學與市場經濟緊密接觸,很容易理解時代的變化,比較容易理解語文新課標,但是農村中學的師生所接觸的信息較少,寫作素材較少,相對來說理解就比較困難。
農村初中寫作教學現狀不樂觀,這一直困擾著廣大教師,農村初中更是如此。農村學生在寫作時只能是硬套、瞎編,或者只寫自己小學的事,內容比較簡單和反復,思維比較單純和滯后。盡管每學期也讓學生至少寫六、七篇作文,但收效甚微。為此,結合農村中學學生現狀,在寫作教學實踐中,要進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二、關于提高農村中學學生寫作水平的建議
農村學生,尤其是一些離城市、地處偏遠的學生,他們平日接觸的只是家庭、學校和一些簡單的社會現狀,有的人甚至很少離開學校去縣城,雖然現在每個家庭都已普及了廣播、電視等現代化的信息接收渠道,但在相對比較吸引眼球的娛樂節(jié)目面前,他們很少通過廣播電視了解瞬息萬變的外部世界。許多學生平時很少參與社會實踐或其他活動,生活經歷可謂少之又少。他們接觸的社會面極其狹窄,加上平時沒有時間閱讀除教科書以外的其他有益寫作的書籍的習慣,寫作時只能硬套、瞎編,或者只寫自己小學甚至幼兒園的事,內容比較簡單和反復,思維比較單純和滯后。結合農村中學學生的現狀,在寫作教學實踐中,我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1.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由于我校學生基礎差,寫作水平低下,我們對學生降低要求,注重對學生寫作興趣的培養(yǎng),切不可對學生過高要求,讓學生對寫作產生畏懼心理。
面對這一現狀,教師無不搖頭嘆息,也不得不思考:怎樣才能消除學生的懼怕心理,使學生喜愛作文呢?必須結合學生自身的情況提出不同的要求,讓學生每次作文都感覺到自己能夠達到要求,樂意寫,然后,在老師、同學的幫助下不斷修改。通過多次修改,學生感覺到自己越寫越好,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而嘗到寫作的甜頭。此外,教師還應不斷鼓勵學生,找到學生作文的閃光點,這樣,學生寫作的興趣自然就會提高。學生的興趣一旦得以激發(fā),就會樂于寫,寫作水平自然會逐漸提高。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睂W生若是“樂之者”,就會愿意主動動筆寫。
2.創(chuàng)新作文批改形式。傳統(tǒng)的批改方法是學生的作文教師改,使學生不自覺地喪失了修改作文的主動性,人為地形成了修改作文的惰性和依賴性,學生的作文水平自然總在低谷中徘徊不前。其實,除傳統(tǒng)的批改方法外,我們還可以經常采用學生自我修改、學生互動批改、師生共同修改等方法,變一支筆為幾十支筆,這樣,既減輕了教師自身的工作負擔,又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在作文中的主體作用,真正培養(yǎng)了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習慣,達到了教學“共振”的最佳效果。學生在長期不斷的作文修改過程中提高了寫作水平。
3.作文評語要有針對性。作文修改時,評語不應過于空泛,千篇一律,如“語句通順,層次分明,但語言欠生動。中心欠突出……”這種空洞的模式化的評語無助于提高學生寫作水平,而應該針對學生的習作提一些建設性的意見,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并讓學生對批閱后作文進行再修改、再點評。此外,評語還應具有激勵性和商榷性,如在學生作文的批語中,批上“在……方面,你有了較大的進步”,“要是……就更好了”,“這地方如果加上……就更具體了”,這樣,學生無論面對自己作文的優(yōu)點還是缺點,都能欣然接受,寫作的熱情就會高漲。
總之,新課改下的寫作教學比起以前的傳統(tǒng)寫作教學是一項綜合性更強的教學活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到預期目的的,只有堅持不懈地進行改革與探索,并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并不斷地加以改進,寫作教學質量才會提高。農村中學更應抓住手邊現有素材有針對性地制訂教學計劃,大膽地進行寫作教學改革,才能使農村中學寫作教學日益成長進步,與新課改共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黃偉.高中作文教學的百年回眸與檢討[J].德州學院學報,2006(02).
[2]楊潔,崔國久,夏惠賢.構筑高中語文人文價值的實踐策略研究[J].教育科學,2003(03).
[3]鄺麗湛.教材評價的本質及其價值分析[J].教育研究,20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