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云 尤欽民 溫東榮 楊玉鳳 王海斌
摘? 要:學生是高校的主體,實踐育人是高校的基本任務,特別是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文章采用問卷調查、專題座談、資料收集三種方式,分析了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實踐育人的現狀,從中發(fā)現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進措施。地方高校在實踐育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效提升了學生實踐能力,然而依然存在著需要持續(xù)改進的方面,包含完善實踐育人制度、豐富實踐育人平臺、提升教師實踐育人能力、提高實踐資金投入等。
關鍵詞:本科高校;應用型;實踐育人
中圖分類號:C961? ? ? ?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21-0046-04
Abstract: Students are the main body of universities, and practical education is the basic task of universities, especially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actical education in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special discussion and data collection, and found out the existing deficiencies and puts forward improvement measures. Local universities have made some achievements in practical education, effectively improving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aspects need to improve, including perfecting practical education system, enriching practical education platform, enhancing teachers' practical education ability, and increasing practical capital investment.
Keywords: undergraduate university; applied; practice education
實踐教學是實踐育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學生社會職業(yè)素養(yǎng)和就業(yè)競爭力的重要途徑[1-3]。20世紀80年代以后,國際教育界在學生人才培養(yǎng)上逐步轉型,即從重理論輕實踐逐步向理論實踐相結合的模式發(fā)展,培養(yǎng)復合型應用型人才[4-5]。國內高校在教育教學的改革上也紛紛開展了大量實踐育人模式的探索[6-7]。
實踐育人是高校教育引導學生主動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加深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實踐基本技能的重要內容。2012年教育部等七部門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教思政〔2012〕1號)指出,在實踐育人過程中,應當充分認識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重要性,統(tǒng)籌推進實踐育人各項工作,切實加強對實踐育人工作的組織領導。2016年12月30日,中國教育部副部長李曉紅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要推動一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本科轉變,現在全國有約200所高校在進行這方面的試點。應用型本科強調的是應用,其辦學定位以應用型為主,其目的在于培養(yǎng)一批滿足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可見,如何提高高校學生實踐能力是高等學校面臨的新的挑戰(zhàn)。
龍巖學院是福建省示范性應用型本科高校,長期以來,龍巖學院堅持以培養(yǎng)“專業(yè)基礎實、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yè)發(fā)展輸送了大量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因此,本文以問卷調查、座談交流、資料收集等方式對龍巖學院實踐育人的效果及其模式進行分析,以期為其他地方高校實踐育人模式建立與完善提供一定的參考。
一、調研對象與方法
以龍巖學院在校大學生及教師為研究對象,采用問卷調查、專題座談、資料收集三種調研方式。其中,在問卷調查環(huán)節(jié)中,收回學生問卷3712份,教師問卷165份;在專題座談環(huán)節(jié)中,組織了由10個二級學院的代表參與的專題座談2場,其中學生專題座談參會人數57人,教師座談參會人數19人;在資料收集環(huán)節(jié)中,收集資料5份,分別為全校雙師雙能型教師資料、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計劃項目立項資料、大學生社會實踐立項資料、大學生主要學科競賽資料。
二、調研分析
(一)學生調研情況分析
本次調研收回學生有效問卷3712份,43.12%的學生覺得自身實踐能力強(圖1);其中,對于實踐能力的提升,76.66%的學生認為來源于實踐教學,74.34%的學生認為來源于社會實踐,35.26%~44.29%的學生認為來源于文體活動、課堂教學、學科競賽。在提高自身“聽、講、談、看、走、寫、研、做、讀”等實踐能力上,大量的學生認為主要來源于實踐教學及社團活動,包括實習實踐、學科競賽、項目路演、社會實踐、文體活動等,表現在學生的認同率均達到60%以上(圖2);其次,通過這些活動,88.14%的學生認為可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87.18%的學生認為可提高自身的溝通能力、89.52%的學生則認為可提高自身的動手能力。從學生對教師評價的角度,67.53%的學生認為在學習過程中,任課教師的課堂授課能將理論與實踐充分結合使學生更容易讀懂知識點,更容易掌握課程知識;73.82%的學生表示曾經跟老師參加過校內外不同類型的實踐活動,這些學生中有88.54%表示非常愿意繼續(xù)跟老師從事實踐活動,認為參與老師的實踐活動有利于提高自身的動手能力和知識的運用能力。從學校角度進行分析,74.41%的學生認為龍巖學院的實踐育人體系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學生應用能力總體較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