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燕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6.083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不少道德與法治教師都積極地將情境教學法引入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各個流程之中,也全面地改進了該課程教學,優(yōu)化了學生的學習體驗,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但不可否認,在借助情境教學法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還存在眾多突出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也影響到該教學模式應用效益和作用的發(fā)揮。還需要每一位道德與法治教師積極地樹立問題意識,充分的探索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和方法,進而更好的借助該教學模式促進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效益的提高。本文將結合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積累,就情境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索和研究,以讓道德與法治課堂因情境而精彩,因情境而高效,更為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和提升。
一、情境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其一,激發(fā)學生興趣。傳統(tǒng)的教學中往往采用滿堂說教和被動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進行知識點講解,使得學生在聽課過程中感到枯燥無味,無法有效激發(fā)學生對該課程知識點的學習興趣。通過積極地在課堂教學中構建符合需要的情境,可以讓知識點的呈現(xiàn)方式更加的有趣有味,讓學生的學習更加的多姿多彩,自然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給予學生更好的學習體驗。
其二,提升教學效益。傳統(tǒng)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方方面面存在不少的問題,使得教學的效益和質量不夠高、不夠好,影響到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通過積極地在課堂教學中構建有效的教學情境,可以讓知識點的講解更加的透徹化和全面化,讓學生在課堂的學習更加的精準化和有效化,并全面拓展課堂的教學空間、教學容量,自然可以助力該課程教學效果的不斷提高。
其三,促進學生更好發(fā)展。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往往存在重視成績提升和忽視能力、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問題,通過積極地強化教學情境的構建,可以打造浸潤式課堂教學,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更好的升華自身的情感,更為貼切的進行學習和理解,更好地開展交流和互動,自然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各項素養(yǎng),塑造學生完善的人格。
其四,促進教師執(zhí)教能力提升。作為一種教學模式,在教師進行應用的過程中可以促進教師對該教學方法的研究和探索,同時促使教師積極地同其他優(yōu)秀教師進行溝通,相互分享經(jīng)驗,有效解決問題,自然可以促進教師專業(yè)能力和綜合執(zhí)教水準的不斷提高。
二、情境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其一,樹立正確應用思想和理念。理念是有效借助不同教學方法開展教學的指引,教師的教法應用理念是否正確,會對具體的教法應用效果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還需要教師積極地在教法應用過程中樹立服務學生成長和發(fā)展的理念,積極地將服務學生成長作為情境教學法應用的出發(fā)點、發(fā)力點和落腳點,真正讓情境教學法的應用圍繞著學生來展開。
其二,明確目的和手段的關系。在具體的情境教學法應用和實踐過程中,需要教師積極地明確目的和手段的關系,積極地將情境教學法的應用作為提升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效益和質量的一種促進和輔助手段,將教學效益提升與教學目標落實作為情境教學法應用的目的,而不能將是否應用情境教學法作為課堂教學的基本標準,也不能為了應用而應用。
其三,有效強化應用學習。在開展情境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教師積極地強化和其他教師的交流和互動,學習其他優(yōu)秀教師的教法運用經(jīng)驗,并積極地在教學實踐中進行規(guī)律和經(jīng)驗總結,有效的發(fā)現(xiàn)和解決情境教學法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繼而不斷地強化情境教學實施,為更有效地發(fā)揮情境教學法的應用價值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情境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1.構建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欲望
問題是激發(fā)學生學習思維,指引學生學習方向和喚醒學生求知欲望的重要條件。教師要積極地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和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合理地在課堂教學中設計問題情境,讓課堂教學圍繞著問題來展開,以更好地推進課堂教學實施,讓學生更為有趣有味的學習相應的道德與法治內容,實現(xiàn)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例如,在教授《和朋友在一起》時,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分別為學生呈現(xiàn)具有較強概括性和啟發(fā)性的課堂問題:友誼的特質是什么?友誼需要澄清哪些問題?如何更好地維系友誼?等等,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教材閱讀,并將具體的問題解決方案進行記錄。之后教師可以運用課堂隨機性提問和學生自主回答等方式,引導不同層次學生對問題進行回答,而教師則要積極地強化引導和啟發(fā),如教師要邊提問、邊指引、邊追問、邊啟發(fā),逐步將學生在課堂的學習思維引向縱深。此外,教師還可以優(yōu)化課堂的提問,如某學生對特定的問題回答出現(xiàn)困難,教師可以讓該學生自主選擇一個人來幫助自己回答,繼而更好地強化課堂的問題驅動,引導學生開展高質量的問題學習。
2.構建生活情境,降低學生理解難度
從學科屬性來看,該課程和學生的日常生活聯(lián)系非常緊密,每一位道德與法治教師都要全面理解該課程的特點,并結合該課程的生活教學屬性,積極地在教學實施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為學生構建生活場景,以讓學生借助生活場景來更有效地學習和理解對應的知識內容,不斷地促進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高。
例如,在教授《網(wǎng)上交友新時空》時,教師可以構建生活情境。教師可以分別為學生展示兩個對立網(wǎng)上交友生活化案例:案例一,某學生通過QQ群的方式結交了一個好朋友,他們每周聊天一次,一起談論如何更好地學習,如何更好地在家里幫助父母勞動,在交往中促進了該學生的成長和提升。案例二,某學生通過玩游戲交到了一個朋友,他們幾乎每天都在討論和游戲相關的話題,而且還讓該學生為其進行網(wǎng)上充值,最終該學生被騙上百元,痛悔不已。通過這兩個對立生活化案例的展示,讓學生更加形象化和透徹理解了網(wǎng)絡交友的利弊。教師可以繼續(xù)以這兩個生活化案例為依托就如何正確進行網(wǎng)絡交往進行深入講解,自然可以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實現(xiàn)課堂的有效教學實施。
3.構建互動情境,帶動學生參與熱情
積極地強化互動交流,是新形勢下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師不斷活躍課堂教學氛圍,進一步發(fā)揮學生能動性作用的關鍵所在。道德與法治教師要積極地貫徹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有效地在教學中構建互動情境,以在互動交流中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之中,進而構建活力四射的課堂,促進每個學生的更好發(fā)展和提高。
例如,在教授《師生交往》時,教師可以構建互動情境。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進行小組劃分,并讓學生以小組為基本單位分別就師生交往的意義;可能存在的分歧;如何正確進行交往等內容進行細致化討論,讓學生在小組框架內容自由發(fā)言,大膽說出自己的看法,并積極地結合教材進行歸納和總結,教師則要關注不同小組的討論學習狀態(tài),及時根據(jù)需要進行“插話”,幫助學生分析和解決討論中存在的問題,并給予學生鼓勵,讓學生積極地參與進來。并在學生分組討論結束之后,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成果匯報,在匯報中讓學生積極地開展跨組交流,并分析存在的問題,和學生開展積極和有建設性的互動,繼而真正的強化互動實施,讓每個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之中,實現(xiàn)課堂教學效益和質量的大幅度提高。
綜上所述,積極地開展情境教學,是每位道德與法治教師進一步強化課堂教學實施,不斷地落實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的關鍵所在。每一位道德與法治教師都要充分理解有效構建情境的意義和價值所在,并積極地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發(fā)揮情境教學法的應用價值和應用優(yōu)勢,進一步提升學生在課堂的學習體驗,真正地讓課堂因情境而精彩,因情境而高效,更好地促進每個學生的發(fā)展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