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翠
摘要哲學踐行從抽象和純理論的學科走向指導并服務生活的趨勢,而哲學咨詢作為哲學踐行理論內(nèi)容之一,其與心理咨詢之間的關(guān)系國內(nèi)外學者們都在討論研究。當然,兩者之間并不是簡單的二分法,通過從對話方法、邊界性、三條路進、相互補充三條路徑歸納分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特別是輔導員工作中,將哲學咨詢和心理咨詢兩種方法聯(lián)系融通起來,進一步為輔導員工作的理論根基和實踐方法提供了新范式。
關(guān)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哲學咨詢;心理咨詢
中圖分類號:G41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1.34.020
The Integration of Philosophical Consultation and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LIU Yacui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Zhongbei College,Danyang,Jiangsu 212300)
AbstractThe trend of philosophical practice from abstract and pure theory to guiding and serving life,and as one of the theoretical contents of philosophical practic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ilosophical consultation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s discussed and studied by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Of cours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is not a simple dichotomy,through the induction and analysis of three paths:dialogue method,boundary,three paths and mutual supplement. In the wor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especially in the work of counselors,philosophical counseling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re integrated,which further provides a new paradigm for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practical methods of counselors' work.
Key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philosophical consultation;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1哲學踐行理論、哲學咨詢的內(nèi)涵
哲學被認為是抽象和純理論的學科,20世紀80年代,哲學家們提倡哲學應該指導并服務生活,哲學踐行(Philosophical practice)理論由此開始盛行。美國婁·馬里諾夫(LouMarinoff)教授是哲學踐行理論創(chuàng)始者,并一直致力于推動哲學踐行理論的發(fā)展。他的著作是各個國家的哲學踐行者們學習的范本,而后又成立了美國哲學踐行者協(xié)會(APPA),“為哲學家提供培訓和輔導,并且在哲學踐行者與來訪者之間建立聯(lián)系”。[1]而在中國大陸將哲學踐行理論最早引入的是中國人民大學歐陽謙教授。目前,哲學踐行在中國重要的推廣和發(fā)展:潘天群教授基于邏輯的“思想分析”技術(shù)、黎建球教授“哲學咨商”等等。本文的討論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語境。近年來,在中國哲學踐行理論的發(fā)展過程中,學者們也致力于將其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哲學相結(jié)合,建立中國語境下的哲學踐行理論與應用。
然而,隨著20世紀80年代哲學踐行理論的興起,作為哲學踐行理論內(nèi)容之一的哲學咨詢也應運而生。德國哲學家阿亨巴赫將哲學咨詢機構(gòu)化第一人。為了后面的探討,我們首先需要厘清哲學咨詢是什么?國內(nèi)學者楊玉昌提出:“由一個受過哲學訓練的人幫助個人處理其所遇到的復雜的問題,這些問題通常與價值、意義有關(guān)”。[2]學者劉亞品認為:”受過哲學專業(yè)訓練的教育工作者運用哲學方法對因認知和倫理問題受到困擾的大學生進行咨詢或疏導的活動”。[3]而學者歐陽謙指出:“運用哲學的思想和方法幫助人們解決思想上的種種困惑”。[4]學者馮周章則認為:“通過考察生活的意義、自我、經(jīng)驗和幸福本質(zhì),來幫助自己澄清價值觀和態(tài)度,幫助來訪者澄清意識中模糊的概念,使其借助合理性的概念重新審視用語言所表達的世界”。[5]馬里諾夫認為:“為日常生活中產(chǎn)生的個別問題以及人類處境所產(chǎn)生的一般問題提供一種非病理的、非醫(yī)療的以及非病癥性的解決方法”。[6]彼得·哈特勞(Peter Harteloh)則認為:“是一種在哲學家與不必然受過哲學訓練的人們之間進行的關(guān)于工作中問題、關(guān)于人際關(guān)系和生活方式的選擇等問題的一對一的談話”。[7]綜上國內(nèi)外學者所述,可以總結(jié)出哲學踐行概念的詮釋集中在幾個關(guān)鍵詞:“受過哲學訓練”“來訪者”“思想困惑”“意義和價值”“對話”。而對于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心理咨詢,已經(jīng)普遍成為人們緩解和解決心理困惑和精神健康尋求的路徑。
2哲學咨詢與心理咨詢的關(guān)系
關(guān)于哲學咨詢與心理咨詢的關(guān)系,國內(nèi)外學者們都在討論研究,兩者之間的關(guān)系并不是簡單的二分法,而通過分析歸納目前有三條路徑,一是哲學咨詢與心理咨詢的“對話”方法。學者馮周章提到:“心理治療和哲學咨詢都要用到對話方式?!毙l(wèi)春梅也提到:“力圖通過談話、指導、建議等過程與來訪者交流、溝通?!盵8]二是哲學咨詢與心理咨詢是有邊界。也就是馬里諾夫所提到的等同于“劃界問題”。根據(jù)馬里諾夫教授的觀點,“哲學咨詢是對心智健全人的治療”[9]潘天群教授的觀點則認為,“思想分析師一種哲學踐行,思想分析的又一個理論預設有健全的心靈”[10]實際上,馬里諾夫教授與潘天群教授的觀點是一致,也就是說,心理咨詢師或者精神科醫(yī)生面對是有心理疾病問題的人,哲學咨詢師面對的是心靈健康的人。這也是我們所說的咨詢對象方面的邊界。除此之外,上文提到兩者都是通過“對話”方法解決問題。而學者楊玉昌在肯定“對話”方法的基礎(chǔ)上,提出了對話中的“地位、內(nèi)容、雙方關(guān)系”不同。另外,兩者的咨詢方法、建立的關(guān)系、處理的關(guān)鍵問題、達到的咨詢效果也是不同的。綜上分析,這些不同構(gòu)成了兩者之間的邊界,但是,事實上世界是非理性的,理論上的“劃界”可以邏輯清晰,而實踐問題中的邊界卻并非是單向度的。我們也清楚地知道,討論兩者邊界性的價值在于為實踐咨詢中的方法運用的選擇提供理論基礎(chǔ)。三是哲學咨詢與心理咨詢是相互補充。主要代表有美國埃利奧特·D·柯亨(Elliot D. Cohen)、馬里諾夫等??潞嗵岢觯骸罢軐W在心理學中運用”,[11]而且他明確指出“哲學咨詢與心理咨詢無關(guān)聯(lián)”這一觀點是錯誤的,通過分析阿爾伯特艾利斯的“理性情緒行為療法(REBT)”,從而論證了心理學踐行與哲學踐行其實是相互融通,兩者并不是排他性。哲學咨詢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同樣心理咨詢也是。馬里諾夫則認為,哲學咨詢能夠在心理咨詢進行過程中提供幫助。他又進一步分析,在一個完整的談話咨詢過程中,咨詢開始于心理咨詢,目標是讓咨詢者接納問題產(chǎn)生的情感狀態(tài),而終止于哲學咨詢,目標是讓咨詢者接納問題的本身。
3高校輔導員工作與哲學咨詢的共通
本文討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側(cè)重于高校輔導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學者潘天群教授提到“高校輔導員的工作與哲學踐行的理念是相近的”,潘教授提出了哲學踐行的方法——以邏輯為核心的思想分析技術(shù)。并且在南京大學給非哲學專業(yè)的本科生開設了“哲學踐行”課程,主題包括:“友誼”“義務和權(quán)利”“生命的意義”“誠信和信仰”“信仰和知識”。在某種意義上說,這一觀點可以從教育部24號令中得到詮釋。教育部令第24號《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明確指出,輔導員的主要工作職責是:“幫助高校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幫助高校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經(jīng)常性地開展談心活動”。根據(jù)以上觀點,一方面,哲學踐行涉及的主題內(nèi)容與輔導員日常工作中的核心內(nèi)容相吻合。另一方面哲學踐行的目標是自我認識、自我?guī)椭ふ乙饬x,與輔導員的新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誠信教育、思想引領(lǐng)的工作內(nèi)容和目標是一致。
大學生青年這個階段是處于思想活躍的時期,喜歡思考、獨立接觸社會實踐,而在實踐的碰撞和思考的過程中很容易產(chǎn)生思維困惑。特別是在初高中升學壓力的情況下,非學習方面的困惑暫時性地隱藏,而在大學期間,獨立學習和生活過程中,各方面矛盾逐漸顯現(xiàn),現(xiàn)有的認知能力與現(xiàn)實環(huán)境和問題之間的矛盾。然而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大多數(shù)人包括正在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認為心理疾病比身體疾病更難以啟齒。在遵循教育的尊重原則的前提下,從對學生關(guān)愛的角度出發(fā),我們輔導員老師不應輕易給學生貼標簽,例如差生、貧困生,其實這與是否給學生心理貼上“疾病化”的理念是一致。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遇到一些問題以及感到精神痛苦是正常的事情,并不一定是患有疾病。道德兩難;職業(yè)道德沖突,經(jīng)驗和信念的不一致,理智和情感的沖突,意義、目的和價值危機;個人認同、尋求教育策略、對職業(yè)更換的焦慮、無法實現(xiàn)個人目標、關(guān)系問題”。實際上,輔導員與學生面對一些問題進行談心談話的時候很容易陷入“說教”的模式,而缺少了“對話”的過程,這是一個容易被忽視的關(guān)鍵問題。馬里諾夫教授認為,“對話無論是內(nèi)心與自己的對話還是與他人的對話——最終都能幫助你解釋、解決或處理你所遇到的所有問題”。
4案例分析
談心談話工作是輔導員日常工作的核心內(nèi)容,更是處理所有學生問題必不可少的途徑。在為學生解惑,與學生談話過程中,輔導員首先會考慮學生的情緒消解方面的問題,使用的基本方法包括:共情、傾聽、理解,這便是心理咨詢的方法。最終,輔導員通過談心談話,希望形成的目標是讓學生理清思維認知方面的問題,能夠自己沉著地面對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是哲學咨詢大方法。如何在輔導員工作中將心理咨詢與哲學咨詢?nèi)谕??為了使得答案闡述地更具體化,我們選擇了一個當下典型的網(wǎng)絡暴力的案例進行分析說明。
案例:大一年級的A班級和B班級在一個階梯教室合班上一門課,兩個班級都是學習上進的學生,希望能坐到教室的前幾排座位。于是,兩個班級的學生在課前爭先恐后,用筆、書等東西占座,并且形成激烈的競爭。其中,B班級學生在學校表白墻上發(fā)帖譴責A班級和班長,從而引發(fā)兩個班級在網(wǎng)絡上發(fā)展成兩個方陣,互相指責,也引起了很多其他同學紛紛討論留言,形成了網(wǎng)絡言語暴力。
對于案例中的問題,是當下輔導員經(jīng)常處理的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引起的網(wǎng)絡暴力。面對此問題,輔導員處理的思路和方法包括:了解事情經(jīng)過,安撫A班級和班長被網(wǎng)絡暴力學生的情緒反應,說服B班級學生刪除表白墻不當言論,調(diào)解A班和B班矛盾,加強網(wǎng)絡思政教育。以上思路和方法的實施過程,是一個心理咨詢和哲學咨詢?nèi)谕ǖ倪^程。本文將這一過程歸納分析。
首先,情緒反應。學生的情緒反應,是輔導員首要關(guān)注的問題,以心理咨詢方法開始,輔導員通過傾聽、共情和理解,一方面了解雙方事情的發(fā)生經(jīng)過,一方面排解雙方負面情緒和部分遭受網(wǎng)暴同學心理傷害。
其次,認知問題和自我。這一部分主要涉及哲學咨詢的方法,也是最終化解雙方誤會和矛盾的關(guān)鍵方法。輔導員分別與A班與B班通過“對話”的方式,主要以提問,引導學生反思:A班級學生自己認為是否存在不恰當?shù)男袨??B班級在表白墻發(fā)帖言語攻擊A班和班長的行為目的是什么?自己認為是否存在道德問題?
第三,行為糾正。其實是在理清思維認知后的雙方價值觀和意義重塑的結(jié)果。B班發(fā)帖學生認識到自己行為和認知的問題,從而主動糾正自己的行為,主動將網(wǎng)絡發(fā)帖刪除,并愿意與A班協(xié)調(diào)溝通,解決問題。A班也愿意與B班溝通,解決問題。
最后,價值引導。所謂價值引導是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意義,是哲學咨詢內(nèi)容之一,也是輔導員工作的升華。引導學生思考一些問題:例如:如何面對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有意義的生活怎樣才能獲得?奧斯卡·博列尼菲爾(Oscar Brenifier)提到,“我們嚴肅對待了本不應嚴肅對待的事物,因為這樣做會使我們背叛自己的自由意愿而成為他人要求的奴隸”。[12]也就是說,面對別人的言語,我們需要減少思考,才能有更廣闊的空間和敏銳感去思考真正有意義的問題。
5結(jié)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無論從理論到實踐都是一個復雜的綜合體,從理論方面來說,包含教育學、心理學、法律等,從實踐層面來看,包含突發(fā)事件應急處理、學生人際矛盾處理等。而哲學咨詢是一個有關(guān)于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幫助自己的哲學,是一個用哲學方法處理問題的過程,與心理咨詢相融通,將為輔導員的工作增添一個新范式和方法論。
參考文獻
[1]丁曉軍,婁·馬里諾夫.哲學踐行:哲學從理論到實踐、從學院到生活——馬里諾夫教授訪談錄[J].安徽大學學報,2021,(2):18.
[2]楊昌玉.哲學咨詢、心理咨詢、教化咨詢[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19,(42):63、65-66.
[3]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調(diào)查分析——探尋哲學咨詢與心理咨詢的互補[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3):134.
[4]歐陽謙.哲學咨詢:一種返本開新的實踐哲學[J].安徽大學學報,2012,(4):21.
[5]馮周卓.論哲學咨詢與心理咨詢的互補[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10,(2):87,88.
[6]婁·馬里諾夫.哲學踐行及其在東亞的再現(xiàn)[J].安徽大學學報,2016,(5):29.
[7]彼得·哈特勞.哲學踐行:西方哲學中的一種新的范式[J].安徽大學學報,2013,(5):33.
[8]衛(wèi)春梅.論哲學咨詢與心理咨詢之異同[J].安徽大學學報,2013,(5):48. [9]婁·馬里諾夫,黃亮譯.哲學是一劑良藥——用思想大師的智慧開解日常生活的難題[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0.
[10]潘天群.思想分析的理論預設[J].安徽大學學報,2014,(3):10、12.
[11]埃利奧特·D·柯亨.21世紀的新型理性療法:將哲學應用于心理學[J].南京大學學報,2013,(4):53.
[12]奧斯卡·博列尼菲爾,龔艷.哲學踐行:從理論走向?qū)嵺`的哲學運動——奧斯卡·博列尼菲爾訪談錄[J].南京大學學報,2013,(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