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菊 李艷
摘 要: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使教育領域發(fā)生了巨大變革。自“互聯網+”教育理念提出以來,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也在不斷發(fā)生改變,就小學英語學科而言,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學生能夠獲得更多的學習資源,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借助互聯網資源實現主動探索,這對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發(fā)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诖?,針對“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小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互聯網+”教育;小學生;學習方式
新課程改革理念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還要學會主動學習。而現代教育理念與信息技術的融合,催生了“互聯網+”教育,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更具活力,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資源,促進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在“互聯網+”背景下能夠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模式,使學生積極轉變學習方式。在小學英語學習活動中,大多數學生普遍存在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效率較低等問題,而借助“互聯網+”教育則有利于改變這樣的現狀。
一、“互聯網+”教育的優(yōu)勢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通過“互聯網+”教育,能夠使教師與學生之間實現雙向互動。在這種雙向互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隨時隨地針對學生展開全面的能動式的教育互動,引導學生完成交互式的學習。同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第一時間借助互聯網與學生進行答疑互動,教師還能夠依據學生的學習需要提供個性化的教學與服務。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將教材中的文字內容轉為集聲音、圖像、視頻于一體的教學內容,通過這樣的方式更加直觀地展示給學生,使學生能夠有效理解課程教學中的內容。同時教師還能夠借助信息技術整合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無法看到的場景,這種方式能夠消除課程教學帶給學生的枯燥,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借助“互聯網+”教育轉變教學模式
“互聯網+”教育背景下,教師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的過程中,應當不斷應用新的教育理論,積極轉變課程教學方法,更新小學英語教學模式。
1.課前巧用微課,關注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具體來說,教師在小學英語教學活動中可以借助微課進行教學,教師首先要求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學生自主學習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視頻為學生提供資源,讓學生根據微課進行自主探究和自主學習,這樣也能夠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此外,教師還可以基于微課構建小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需要掌握基礎知識,而掌握基礎知識的過程便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過程,這一過程也是學生轉變學習方式的重要階段。
2.課中勤用網絡評價,關注學生的學習差異性
教師在課程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為學生準備相應的學習資源,然后要求學生自主學習并反饋學習結果。教師通過分析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劃定教學的重難點,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知識,這也是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重要途徑之一。同時,教師還可以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立體的評價體系,對學生在學習中的多種表現進行綜合構成可視的數據,在可視化的數據下能夠發(fā)現學生在這一階段的學習轉變,也能夠發(fā)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礎上,教師針對每一位學生存在的不足,提出相應的改進策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幫助自己查缺補漏,進而提高學習的質量和效率,這樣的方式也是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途徑。
3.課后借用網絡作業(yè),關注學生學習的創(chuàng)造性
課后,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教育優(yōu)化學生的課后作業(yè),將課后練習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能夠在生活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這樣學生也能在生活實踐中學習英語,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轉變學習方式。除此之外,通過網絡優(yōu)化學生的課后作業(yè),教師能夠對學生需要的資源進行整合,通過網絡平臺發(fā)送給學生,讓學生在探究課后作業(yè)時能夠運用相關的資料解決問題,在這樣的學習方法下,學生能夠更具創(chuàng)造性,也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教育理念下,要想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應當研究小學階段學生在英語學習中表現的特點,以便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引導。利用“互聯網+”教育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這樣學生才能夠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探索英語知識。同時還要借助“互聯網+”教育轉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構建全新的教育模式,從而使學生能夠在這種教育模式下,逐漸轉變學習方式,從而有效提高學習的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吳丹.“互聯網+”教育背景下農村初中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研究[J].教育教學研究,2019(7):35.
[2]鄧永軍.怎樣轉變小學生的學習方式,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J].現代教育論壇,2015(4):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