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英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課堂是學生學習的陣地,閱讀是學生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提高素質(zhì)的一個有效的手段?!痹谛W教育階段中,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閱讀教學是不可或缺的教學模塊,這一教學模塊對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有明顯作用。對此,語文教師需要結合自身的教育經(jīng)驗,深入分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幫助學生通過閱讀獲得更多的收獲和成長。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析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基礎,閱讀教學如果成功,那么語文教學就成功了一半。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閱讀成了語文教師的一大難題,也是學生望而生畏的學習任務。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更應該利用有效的教學策略,指導學生主動閱讀,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探索出全新的閱讀教學思路,助力學生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確保學生能夠獲得全面發(fā)展,進而提升教學質(zhì)量和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
新課標下,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目標不斷地發(fā)生著新的變化,更加多元化、創(chuàng)新化,要求也不斷提高。除了要掌握一些基礎知識外,還要不斷提升學生的情感素養(yǎng)、價值觀念、語文素養(yǎng)等。
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在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閱讀技巧外,還要注重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形成和提升,使學生能靈活地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文章鑒賞,提升學生內(nèi)在的文化修養(yǎng)。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一)閱讀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認識世界的能力
教師在課堂中開展有效的閱讀教學,這個過程是師生共同參與的。教師引領學生先去預讀文章,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邊讀邊篩選一些重要的信息。這個過程能有效地鍛煉學生搜集信息、提煉信息的能力,同時閱讀文章,搜集有效信息的過程可以很好地推動學生認識文章中描繪的世界,形成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二)可以讓學生的思維和心理得到有效的發(fā)展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通過對閱讀材料的預讀以及信息的提煉,可以很好地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而對于一些優(yōu)秀的文章,學生在閱讀時,可以很好地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fā)展。小學生的思維能力一開始是比較低的,而要想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有效的訓練和提升,就得要抓住提升的關鍵點,而閱讀教學正是這個有效的關鍵點。
(三)可以提高學生的道德情操以及審美情趣
教師教給學生如何有效閱讀后,學生就會提高自己的閱讀效率,在閱讀優(yōu)秀文章的過程中會自覺汲取一些優(yōu)秀文化,也就潛移默化地提升了他們的道德情操以及審美情趣。優(yōu)秀文章的閱讀可以給予學生一些新的看法與思考,可以讓學生學習先人或者作者的優(yōu)秀思想,間接促進自己精神世界的豐富以及審美情趣的提升。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是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主要途徑之一,同時也是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了解和學習知識的重要途徑,但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
(一)教學方法固守傳統(tǒng)
部分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時采用的教學方法較為落后,往往只是引導學生進行基本的課文內(nèi)容的閱讀之后,填鴨式地向學生介紹一些相關的寫作背景以及重要的字詞等語文知識。這樣的教學方法盡管可以在短時間內(nèi)能提升學生的語文成績以及語文涵養(yǎng),但是從長遠來看,這種填鴨式的知識灌輸勢必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學生對語文閱讀的積極性,影響了學生日后進行語文閱讀的效果。還有一點就是,教師不注重閱讀教學的過程。他們認為閱讀教學就是讓學生做大量的閱讀題,隨后教師公布一下答案,學生自行對照一下答案,整個閱讀教學過程就算完成了。教師采用一帶而過的教學方法,學生不能夠有效地掌握閱讀技巧,也很難拓寬閱讀視野。
(二)教學過程中忽視學生個性的發(fā)展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獨立的思維方式,我們不能采用整齊劃一的方式去要求他們。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形成獨特的閱讀思考方式,還能夠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去掌握教學內(nèi)容。但是如今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上,教師往往忽視個性的發(fā)展,嚴格要求學生按照課上所教的閱讀思路去想問題,導致學生在閱讀課上不敢盡情地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回答的問題中規(guī)中矩,缺乏一定的創(chuàng)新。另外,在閱讀教學過程中,一些老師為了節(jié)省教學時間,不給學生討論與交流的機會,也不重視學生的個人看法,只顧按照參考書上所給的答案進行講解。這樣導致學生沒有時間去思考,也沒有機會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學生的個性很難得到發(fā)展,這有違語文閱讀教學的初衷。
(三)閱讀教學引導不好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思維方式較為單一,不能夠很好地理解文章內(nèi)容。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引導的過程中,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來進行引導。但是由于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受到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利用單一的教學方式進行引導教學,學生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過于被動,無法提高學習積極性,所以導致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得不到提高和拓展。加之教師在教學評價的過程中,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來作為主要的評價方式,忽略了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發(fā)展,導致學生在閱讀時提不起興趣,無法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久而久之,學生對語文閱讀學習產(chǎn)生厭倦的心理,不能夠很好地完善語文閱讀教學。
四、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析
(一)創(chuàng)設閱讀教學情境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學生需要學習的重要課程。為了促進學生全面成長及發(fā)展,擺脫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教師需要設置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
對此,教師需要打破傳統(tǒng)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適宜的教學情境,將生動有趣的故事融入其中,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很多學生在自主參與時能夠享受到知識輸入的樂趣,教師也需要結合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自主參與各種行為活動。當學生對教師所講解的內(nèi)容有了興趣之后,就會不自覺地跟上教師的步伐,主動與外界互動,進而提升個人的閱讀能力。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結合學生的差異,分析學生的興奮點,充分利用學生的特點進一步調(diào)整教學思路,提升學生的閱讀速度,促進高效教學。比如,在講解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一冊中的《冬天是個魔術師》時,教師就可以設置一個“冬天里的小畫家”的教學情境。很多動物在冬天的雪地中自由繪畫,不同動物的繪畫形狀有所區(qū)別。學生感覺非常好奇,能夠在情境感知中自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