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冰倩
摘 要:在平時的班級管理中,小學班主任事務(wù)繁忙,每天都要面對學生的各種言行,特別是要面對學生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對此,班主任應(yīng)在充分理解、尊重學生的基礎(chǔ)上,引導他們對錯誤開展深度的分析,并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好方法、好策略。人們常說:“教育自身就是一種帶有遺憾性質(zhì)的藝術(shù)?!睋?jù)此,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必須進行更多的探究、思考、實踐和總結(jié),以提升班級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和認知品質(zhì),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
關(guān)鍵詞:小學;班主任工作;學生錯誤;班級管理
中圖分類號:G45?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26-0020-02
引 言
小學生在平時的學習與生活中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是難免的。每個人都會犯錯,在平時的生活、學習、工作之中犯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的錯誤,不能有效地糾正錯誤,不能有效地改正錯誤[1]。在平時的工作中,小學班主任每天都會面對不同學生的不同錯誤,如何面對學生的種種錯誤,如何正確處理這些錯誤,成為班主任必須認真深思、仔細研究的問題[2]。筆者認為,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面對學生的各種錯誤,我們應(yīng)給予學生一定的尊敬和理解,幫助他們追根溯源,深度剖析錯誤,同時根據(jù)實際情況采取合適的改正措施,該批評的要適度批評,該表揚的也要給予充分的表揚,從多方面看待學生的錯誤。這樣既能幫助學生完善自己,又能把學生的錯誤作為一種教育資源,從而打造良好的班級。
一、尊重學生、理解學生,消除心理隔閡
當學生犯錯誤時,班主任絕不可遷就和縱容,但在處理問題時,需要具有換位意識,給予學生尊重和理解,從而消除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心理隔閡[3]。班主任必須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一)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
小學生自制力有限,犯錯誤是在所難免的。從小學班主任工作實踐來看,那些頑皮的學生總是給人“屢教不改”的感覺,原因是他們的思想認識有了某種不良的“慣性”,這也是長期教育失衡造成的[4]。部分小學班主任在面對學生犯錯時往往表現(xiàn)為“憤怒”,很多學生此刻也準備接受班主任的“狂轟濫炸”。然而,對于這些頑皮的學生來說,班主任的這種處罰方法已經(jīng)是“家常便飯”,他們早就習以為常。顯然,這種教育是蒼白無力的。因此,班主任必須進行深刻反思,必須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才能有效地解決問題[5]。
(二)真心傾聽,耐心溝通
真正有效的教育活動應(yīng)該是“心心相印”的。要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心心相印”,教師就必須做到良好的師生溝通。但現(xiàn)實中,師生之間的溝通始終是一個難以突破的瓶頸,小學生對班主任往往存有畏懼心理,對班主任始終敬而遠之[6]。因此,班主任必須牢固樹立和學生溝通的意識,想方設(shè)法與學生開展各種形式的傾聽、交流和溝通活動,真正了解學生內(nèi)心的想法。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正確認識學生所犯的錯誤,從而找到合理的解決方法。從實踐來看,個別交流、師生互動、網(wǎng)絡(luò)談話等都能有效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良好溝通,拉近師生內(nèi)心的距離。
二、剖析錯誤與糾正錯誤同步開展,幫助學生及時改正錯誤思想
學生犯錯的原因多種多樣,班主任應(yīng)針對學生所犯的錯誤進行理性的思考與分析,幫助、指導學生找出犯錯的原因和問題所在,尋找改正錯誤的方法。
(一)深入挖掘?qū)W生犯錯的思想原因
當學生在班級中犯錯時,班主任應(yīng)給予其一定的尊重和理解,與其共同探討,深入挖掘出現(xiàn)錯誤的根本原因,特別是思想原因,這樣才能解決當前的問題[7]。班主任必須牢牢掌握解決問題的“度”,對學生所犯的一般性錯誤不可進行“上綱上線”的分析,應(yīng)充分了解學生的思想,根據(jù)他們當時的具體表現(xiàn)來進行分析,讓學生知道自己犯錯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從而使學生從內(nèi)心深處產(chǎn)生觸動。
(二)幫助學生理順糾正錯誤的程序
在學生犯錯誤后,班主任必須幫助其改正錯誤。為此,班主任必須針對犯錯學生的情況理順糾正錯誤的程序,確保更好地轉(zhuǎn)變其思想、改正其行為[8]。第一,教師要和學生一起分析原因;第二,要讓學生明確糾正錯誤的基本程序,在糾正錯誤時不能單純地看形式,不能只是簡單地寫檢查、保證書等,而要看當前和以后的具體行動;第三,做好追蹤,監(jiān)督學生有效完成糾正錯誤的過程;第四,建立學生進步檔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踐行正確的行為。
例如,在筆者擔任二年級(6)班班主任時,班中兩名男生因為一件小事動手打架,其中一名男生鼻子出了血。筆者接到學生的報告后,迅速來到現(xiàn)場,見到當時的情形,沒有立刻批評兩名學生,也沒有馬上查問原因,而是先幫學生止血。當兩名學生冷靜下來后,筆者將他們帶入辦公室,讓他們各自講述事情的經(jīng)過。兩名男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各自進行了檢討。筆者沒有對他們進行處罰,而是讓他們自己商量并制訂一個糾正錯誤的程序。兩名男生討論后,決定:第一,先各自寫一份檢討,確保以后再也不犯同樣的錯誤;第二,主動在班級中承認錯誤,并當眾道歉、檢討;第三,愿意接受全班同學的集體監(jiān)督;第四,為班級建設(shè)多出力,多做好事,將功補過。筆者幫助兩名學生調(diào)整了糾錯程序,沒有讓他們在班級中當眾做檢討。兩名學生接受了筆者的安排,并深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以后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類似的問題。
從實踐情況來看,班主任讓犯錯誤的學生自己制訂糾正錯誤的程序,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反思的機會,讓學生有主動承認錯誤的勇氣。此外,學生自己制訂的糾正錯誤的程序,更符合自身實際情況,能夠更好地吸取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