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銀
【摘 要】 教學方法是教師課堂授課的重點,需要教學者對課堂教學方式能夠靈活運用,并把控好課堂的進度和重點,選擇適合學生學習的方式進行授課,以此來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授課當中。同時,教師也要注重教學的效果,教師針對課堂學生的反應和學習效率進行評價,并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在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當中,大致上可以分為常式和變式兩種方式。本文主要針對這兩種教學方式進行討論。
【關鍵詞】 小學語文? 常式和變式? 教學方法
引言:
教學方法的選擇要以兩部分作為參考對象,首先為學生,學生是課堂中的主體,教師要秉持著“以生為本”的教學態(tài)度,基于學生的性格特點和發(fā)展情況進行選擇;其次是授課的內(nèi)容,文章內(nèi)容不同,自然教學方式也應有所變化。教師要基于這兩方面的內(nèi)容進行選擇,運用最為適合、科學的授課方式,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小學語文教學的方式可以分為常式和變式,教師要合理地運用這兩種授課方式開展語文課堂。
一、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常式
所謂的常式教學法,是指以固定的教學結構和順序開展的語文教學課堂,在課堂上教師主要講解書本上的內(nèi)容為主,按照課前的導入、講解、正音、文章分析以及作業(yè)等形式進行指導教學。這種教學方式是大部分小學語文課堂授課的模式,教學模式較為單一化,課堂的氛圍較為低沉。學生在課堂上主要按照教師的課程進度進行學習。常見的常式教學法中,主要包括問答法、討論法、敘述法等方式。雖然這些方式較為枯燥,但相較于變式的教學法來說比較成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具備了完善的教學理論基礎和教學經(jīng)驗,課堂模式雖然缺乏新意,但是也能極大程度上保證課程的進度和知識講解的全面程度。筆者結合常式教學法中兩種基本的教學方式進行探析。
(一)問題法
在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采用問題的方式進行引入,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而使學生進一步地深入到課堂的學習當中。并通過問題的引入,讓學生能夠帶著問題進行學習和閱讀,讓學生一邊思考一邊學習,促進學生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師在講解《狼牙山五壯士》時運用問題法進行教學。首先教師根據(jù)本章的內(nèi)容進行提問,如:“文章中描寫到‘臉上露出勝利的喜悅,從這句話當中體會到了什么?”“面對五壯士英勇就義,有什么感悟?”等。問題的引入,使學生在閱讀文章的時候,能夠思考文章蘊含的真正含義;并通過啟發(fā)性的問題法,讓學生深入到文章的學習當中,活躍學生的思維,有利于教師與學生之間思維的碰撞,達到教與學共存的教學目標。但是問題法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教師提出的問題太過淺顯會起不到預想的效果;教師提出的問題太過深奧,學生回答不上來等。因此,教師要結合文章內(nèi)容和學生的發(fā)展特點進行問題的設置,從而使問題法能夠更加適合學生學習。
(二)討論法
討論法也是教師常用的教學方式,討論法運用到小學語文課堂的目的是為了轉變以往的課堂授課方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通過與其他學生之間的互相討論,達到教學目的。這種教學方式主要用于解決文章中的重難點,并對于活躍語文課堂教學氛圍有非常良好的幫助。
例如教師在講解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課文《兩小兒辯日》時,在學生能夠疏通句意、理解文章內(nèi)容之后,教師可以進行選題,如:“畫出文章中兩小兒辯日的觀點和理由以及孔子的態(tài)度,并討論為什么博學的孔子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弊寣W生提出要求之后,引導學生在文章中搜集有關的句子,通過互相討論的方式,總結其他學生的觀點。教師在學生討論期間,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并思考其他學生的觀點。在學生討論結束之后,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小組的答案進行評價和總結,同時也向學生表述自己的觀點讓學生思考。
二、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變式
(一)語文課堂中的變式教學法
相較于常式教學法,變式教學法就是將多種的常式教學法進行有效的整合,并根據(jù)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相應的改變。由此可見,變式教學法更為靈活,雖然每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教學流程,但在實際教學中,要根據(jù)實際教學情況和學生課堂上的反應進行轉變,從而將常式教學法逐漸轉化為變式教學法。
例如多媒體教學法,利用現(xiàn)代化技術,將多媒體教學法引入到課堂教學當中,不僅能夠在課堂開始之前就能讓學生抓住文章的重點內(nèi)容,還能有效地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從學生的視覺、聽覺方面,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比如,在學習《草原》這篇文章時,大部分學生沒有真正見過草原,難以體會出文章中描寫的草原。教師通過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草原的廣闊,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之處。運用多媒體進行課堂的導入之后,教師也可以利用問題法、討論法、實驗教學法等,針對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進行教學設計,增強語文教學課堂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在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升語文課堂的效率和質量。
(二)課堂練習中的變式教學法
練習法中的變式教學法形式較為豐富,除了傳統(tǒng)的單一練習法,還有綜合練習法、對比訓練法和比賽練習法。綜合訓練法開展的方式,就是將語文教學中不同的文章內(nèi)容進行綜合和整理,讓學生能夠鞏固新知識的同時,復習舊知識,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教學目標;對比訓練法,可以針對文章中的疑惑點進行練習,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得出自己的觀點。也可以根據(jù)相同題材不同描述方式的文章進行對比訓練,讓學生能夠從中掌握寫作角度和寫作手法,對于學生的寫作水平和對文章的理解能力都有著非常良好的幫助;比賽訓練法,顧名思義是通過比賽的形式展開的訓練,比賽的對象可以是學生與學生之間,也可以是學生和教師之間。通過比賽的訓練模式,激發(fā)起學生的競爭意識,讓學生更為積極地投入到學習當中。
三、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中常式和變式教學法之間的聯(lián)系
通過上文對常式和變式教學法的分析可以看出,變式教學法是基于常式教學法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相較于常式教學法,變式教學法更為靈活和多樣,更能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但是只有形式?jīng)]有內(nèi)容,會使語文課堂失去原本教學的意義和實質;只有內(nèi)容而缺乏靈活變通的語文課堂,較為沉悶和無趣,難以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由此可見,為使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能夠更為有效地開展,就需要教師將常式教學法作為教學的基礎,根據(jù)學生的特征和發(fā)展的特點,以及教學文章的內(nèi)容等方面來選擇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在語文課堂上不只是單一地學習課文中的內(nèi)容,而是在充滿趣味性的語文課堂當中學習語文知識,并不斷地思考和總結,進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并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從原本被動地接受到主動地探究,不僅只是教學方式的變化,更需要教師付出比原來更多的精力,來帶領學生更好地融入到語文學習當中。
四、結語
高年級的學生思維已經(jīng)逐漸完善,對于文章逐漸有了自己的理解。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該將常式教學法和變式教學法進行合理的運用,并增強課后練習的豐富性。使得語文課堂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更為豐富和生動,從而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拓展思維,提升自身的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 劉林林.基于課程思政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分析與研究[J].國際公關,2020(12):98-99.
[2] 劉向.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新探[C].福建省商貿(mào)協(xié)會、廈門市新課改課題小組.華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經(jīng)驗交流會論文匯編(五).福建省商貿(mào)協(xié)會、廈門市新課改課題小組:福建省商貿(mào)協(xié)會,2020:128-129.
[3] 李丹.新課改下的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探究[C].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課堂教學教育改革專題研討會論文集.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