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宗泉
【摘 要】 在初中的學習過程中,數學的學習是學生學習其他理科的基礎,如果數學的一次函數等章節(jié)沒有學好,那么學生很有可能就無法了解物理的某些圖像。因此,教師在初中數學的教學中需要運用合適的方法讓學生通過教師設定的方法,實現高效的學習效率。差異化教學就是應運而生的,能夠滿足教師教學要求的、可以保障學生學習成果的教學方法,實現初中數學的高效教學開展,以此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關鍵詞】 初中數學? 差異化教學? 運用探究
所謂的差異化教學方法開展,并不是讓教師針對好學生多教,針對基礎差的學生就不教,這反而會導致學生兩極分化。差異化教學就是讓教師實現因材施教,通過針對性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感受與自己學習程度想匹配的難度,這樣就不會讓學生對初中數學產生畏懼心理。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小組教學方法,將學生先根據數學學習能力不同進行分組,確保學生能夠相互促進;其次,教師可以采用翻轉課堂與小組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實現以生為本的教學目標;最后,教師可以開展作業(yè)方面的小組探究,讓學生對數學作業(yè)不產生厭煩的心理,提升學生的復習效率,從而最終實現教師的差異化教學方法實際應用。
一、運用小組合作,構建差異化教學模式
小組教學并不是讓教師隨意地將學生分成小組,教師需要將學生先進行歸類。有些學生可能擅長幾何空間想象,有些學生可能擅長代數問題。學生擅長的領域有可能不同,那么就會導致學生在完成不同數學題目時產生不同的疑問。有些學生可能在幾何問題上能夠迅速理解,但是在代數問題中會反應時間比較長;有些學生可能在學習代數問題時能夠迅速理解,但是在理解幾何問題時就無法達到初中數學的需求。因此,教師就可以充分將這些分類,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兩種方面都比較優(yōu)秀、一方面比較優(yōu)秀以及兩方面都不是特別出眾的學生。有的學生兩方面都比較出眾,有的學生兩方面都不是特別出眾,平均分配給一個小組。再將一方面優(yōu)秀的學生,體現其優(yōu)勢互補的特點,也平均分配給各個小組。這樣就能讓小組之間的數學能力相互均衡,達到小組教學的目標。
例如,教師在教學《一次函數》的相關內容時,小組內就會有學生對這一方面比較擅長,能夠帶領其他學生共同度過難關,幫助其他學生理解數學題目,這樣就能實現優(yōu)勢互補的目的。在學習《相似三角形》或《全等三角形》時,對于幾何理解比較好的學生,就能夠幫助其他學生,讓這些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這樣就能實現教師針對性教學的目標,完成差異化教學的開展與實施。
二、運用翻轉課堂,構建差異化教學模式
教師實施差異化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實現因材施教,了解學生的不足之處,通過進一步講解彌補學生的這些缺點。翻轉課堂也可以達到這一效果,教師可以讓學生到講臺上進行授課,教師提前與學生規(guī)劃好授課內容以及授課的例題等,讓學生參與到具體的講課過程中,也能夠實現“以生為本”的最根本的教學目的。同時,在該教學過程中也能夠應用小組教學的方法,讓整個小組的學生一起完成某一課時的教學,再讓全班的小組輪流進行課時教學。這樣無論在學習代數課時或者幾何課時,都能夠讓學生小組中的一部分成員彌補自己的缺點,進一步實現教師的差異化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了解學生掌握不足的地方,在課后點評時統(tǒng)一指出,這樣也能夠讓教師了解每個學生對課本內容理解的不足之處,以及每一位小組成員對這一課時的理解有何差異,以此就能夠幫助教師完善差異化教學的相關要求。
例如,在教學實數與有理數的概念時,教師就可以讓小組學生為其他學生進行講解。在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小組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情況,掌握學生對這些概念的區(qū)分程度是否達到初中數學的要求。教師就能夠體現學生的差異化教學,幫助學生學習初中數學的相關內容。若是學生將這些定義完全混淆,那么學生在講解時也將會是含糊不清的。這樣就能夠讓教師幫助學生糾正對這些概念的理解,實現學生高效地理解這些定義的差別,從而實現初中數學的差異化教學。
三、課后作業(yè)分層,構建差異化教學模式
課堂學習只是學生在學校學習的一部分,而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如果學生在課后不復習課堂上學習的內容,那么有可能很快就會遺忘課堂上學習的知識點。因此,教師需要布置合理的內容作為作業(yè)讓學生完成。而有些學生可能學習程度比較好,有些學生學習程度可能比較差。這樣會導致教師如果統(tǒng)一布置一樣的課后作業(yè),就會使學生對作業(yè)產生厭煩。理解程度好的學生可能會認為作業(yè)比較簡單,理解程度差的學生會認為作業(yè)比較困難,因此教師就可以布置小組作業(yè),讓小組自行分配作業(yè)。程度好的學生就可以挑戰(zhàn)小組作業(yè)中的一些難題,程度稍差一些的學生就可以完成教師布置的小組題目中比較基礎的內容,這樣就能夠實現學生的相互促進以及共同進步,具體體現差異化教學方法實踐應用。
例如,教師在教授《二次函數》后可以試著使用一張試卷來測試學生的理解程度。試卷中分為基礎題以及拔高題,讓基礎程度比較好的學生可以選擇性完成基礎題型,完成全部的拔高題目;而基礎程度比較差的學生就可以忽略拔高題目,只完成基礎題目即可,從而實現教師的差異化原則的實現。
總之,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翻轉課堂以及課后作業(yè)三個策略來構建差異化的教學模式。在此過程中,小組教學作為差異化教學的最基礎內容,是教師在學生開始學習初中數學時就需要為學生構建的內容,進而以此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完成差異化教學。
參考文獻
[1] 畢海威.論如何有效實施初中數學差異化教學[J].教育界,2020,000(020):34-35.
[2] 陳雄存.關于初中數學差異化教學模式的研究[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 2019,000(0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