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應國
摘 要: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貫穿了學生語文學習的全過程。當前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模式顯然已經難以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學習需求,教師迫切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探索出更加高效的閱讀教學模式。文章分析當前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典型問題,并結合實際教學經驗給出具有針對性的優(yōu)化策略。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教學模式;優(yōu)化策略;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22-0108-02
閱讀教學成效直接關系到學生基礎知識的積累、情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同步革新了語文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一系列新型教學方法被引入語文閱讀課堂中,顯著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但目前在語文閱讀教學中依然有諸多的問題存在,導致難以高效實現(xiàn)閱讀教學目標,制約學生閱讀能力的發(fā)展。針對這種情況,語文教師需進一步革新閱讀教學理念和方法,不斷提高閱讀教學效果。
一、語文閱讀教學暴露的問題
1.閱讀目的出現(xiàn)問題
受“應試教育”的束縛,一些語文教師在閱讀訓練中仍采用傳統(tǒng)的方式來進行教學。教師提前將大量問題設置出來,要求學生于文中找出問題的答案。這樣大大減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交流時間,導致學生難以深入理解文本內涵。這種教學方式會加劇學生閱讀的被動性,學生在問題訓練當中投入過多的精力,閱讀深度不足,會降低文本閱讀效果。
2.閱讀側重偏差
閱讀教學具有立體化的目標,既要求學生能夠理解文本內容,又要受到相應的熏陶和感染,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但一些語文教師將字詞句篇的訓練作為教學重點,這樣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雖然可以得到提高,但文本中的深層次人文思想卻得不到挖掘。部分教師甚至將閱讀教學轉變?yōu)殚喿x訓練,同步開展閱讀、訓練活動,與語文閱讀教學的初衷背離。
3.忽視個性體驗
很多教師依然占據著閱讀課堂的中心地位,學生缺乏個性化閱讀機會,教師往往向學生直接傳遞自我經驗與理解,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感受遭到忽略。雖然課堂中師生對話交流頻率進一步提高,但學生卻難以與文本之間開展深度對話。學生在文本理解時,沿用教師的個人理解,認知過程不夠完善,難以提高閱讀能力。
二、提高當前語文閱讀教學成效的建議
1.合理設計教學目標
課堂教學活動,主要圍繞著教學目標來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既要關注學生語言知識的獲取,又要幫助學生將精神世界構筑起來。因此,語文教師需依據三位一體原則合理設計教學目標,對知識、方法以及情感層面的目標進行整合,高效指導課堂教學活動的實施。例如,教學《揠苗助長》一課時,教師可從知識、方法與情感等層面設計目標。從知識層面來講,學生要能夠對生字、生詞的意思充分掌握,通過對文本進行細化閱讀,能夠概述寓言內容。從方法層面來講,需對文本關鍵詞進行準確把握,依據這些關鍵詞將文章大意概括出來。通過小組討論等教學方式的綜合運用,引導學生對文章寓意進行深入探究。從情感層面來講,學生要充分領會寓言故事所要傳達的道理。本課教學目標統(tǒng)一了知識、能力與情感等不同層次的目標,能夠為閱讀教學活動的實施提供良好的指導。此外,教學目標設計過程中,教師要依據文本體裁的差異,準確把握教學的側重點,通過對側重點的準確把握與合理設計,顯著改善閱讀教學效果。
2.高效整合教學內容
教材服務于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教師既要依據教材文本開展閱讀教學工作,又要將其他的素材引進來,使學生的閱讀視野得到拓展。在素材整合、引入中,可從文章作者角度出發(fā),引導學生類比閱讀作者其他的文章。也可從文本題材角度著手,引導學生拓展閱讀相同主題的文本。這樣能夠從不同角度補充文本內容,幫助學生在深入理解教材文本內涵的基礎上,高效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例如,教學《草船借箭》一課時,教師首先向學生們講解草船借箭的背景故事與出處,然后學生認真閱讀文本,感受經典名著語言、故事的優(yōu)美和生動。完成閱讀活動后,教師引導學生結合已有知識儲備,找出其他與草船借箭類似的典故成語。一些學生由于看過《三國演義》,將“桃園結義”“三顧茅廬”等答案提了出來。教師適時引導學生簡要介紹這些典故的情節(jié),或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們呈現(xiàn)段落文本。通過拓展閱讀,學生能夠全面了解《三國演義》這部經典名著的魅力,進而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開闊閱讀的視野。
3.轉變線性教學過程
現(xiàn)階段語文閱讀課堂的教學過程為線性狀態(tài),與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不相適應,缺乏必要的沉淀、反思、上浮等環(huán)節(jié),難以幫助學生高效吸收和內化知識。針對這種情況,語文教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思路,以U型教學過程替代傳統(tǒng)的線性教學模式。在具體實踐中,教師要正確處理“教”與“學”之間的關系,凸顯學生的“學習”過程,且綜合運用多樣化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沉浸于文本之中,產生情感共鳴。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是閱讀效果提升的關鍵,因此,教師要充分關注學生的自我理解與體驗。進行文本教學時,要巧妙設計引導性問題,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圈畫文本重點句段,鼓勵學生融入個人經驗,探究解答教師所提出的有價值問題。這樣學生能夠向文本內核逐步深入,將文本深處蘊藏的情感挖掘出來。同時,教師要注重具體情境的創(chuàng)設,調動學生已有經驗,引導學生換位思考,對文中作者的經歷、情感等進行深入體驗。例如,教學《父愛之舟》一課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通篇閱讀文本內容,整體性把握故事梗概。之后,鼓勵學生細化閱讀,總結、敘述文章所描述的瑣碎小事。且在細讀過程中,將能夠感動自己的句子圈畫出來。最后,教師引導學生互相分享現(xiàn)實生活中父親做過的讓自己感動的事情,充分感知父愛的偉大。通過這種教學模式的實施,學生可以加深對文本感情的體會,且向現(xiàn)實生活中遷移情感。此外,U型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評價文本,以達到知識上浮目的。學生只有對文本內容、情感進行深入理解,才能以認同、批判等態(tài)度評價文本,進而內化、吸收知識。
4.完善教學評價模式
教學評價能夠引導學生的學習行為,不僅閱讀教學活動能得到順利推進,閱讀教學目標也可高質量實現(xiàn)。教師通過教學評價的實施,能夠有效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可采取這些評價形式。首先,適時性評價。該評價在拓展學生思維角度方面,具有較大的優(yōu)勢。例如,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時,文本利用“立劍一樣的金光”來比喻“太陽的光芒”。教師可依托多媒體技術將夏天太陽升起時的視頻播放出來,引導學生結合文本敘述,表達個人的感受。有學生思考之后,認為“太陽升起時,仿佛揭開了蒙在天空的黑紗,一下子就帶來了光明”。面對學生獨具特色的回答,教師適時進行評價,“這位同學的想象力很豐富,將黑夜比作蒙上黑紗,從反面來描述太陽的光芒。大家還有其他的想法嗎?”教師的評價迅速打開學生的思路,學生思維空間得到顯著拓展。其次,引導性評價。這種評價形式能夠幫助學生對文本內涵進行深入理解,避免學生陷入到誤區(qū)之中。例如,教學《美麗的鹿角》一課時,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文本內容,分享個人的閱讀感受。某位學生表示自己想要一雙鹿角,面對學生錯誤的想法,教師要及時進行引導性評價,幫助學生從深層次看待事物,避免過于關注事物的表面。最后,鼓勵性評價。學生對外界評價十分重視,如果教師能夠及時、恰當?shù)亟o予學生激勵,那么學生的閱讀體驗將會顯著優(yōu)化,學習自信心也將會得到增強。因此,教師要從語言、神態(tài)、動作等方面鼓勵班級學生,幫助學生建立閱讀自信。
綜上所述,目前語文閱讀教學受到的關注度在不斷提升,教學方法也在持續(xù)變革。語文教師要積極革新教學理念,依據課程目標合理選擇和應用教學手段,進一步拓展學生的閱讀深度,提升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效果。同時,語文教師需積極反思閱讀教學過程,提煉效果顯著的教學方式,不斷提高自身的閱讀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王永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2020(06).
[2]李晶.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具體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2018(12).
[3]余玲艷,代建軍.小學語文深度閱讀教學探析[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