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君
[摘 要]“空心病”是這幾年針對大學生的生存現(xiàn)狀提出來的詞語。大學生“空心病”現(xiàn)象反映出部分大學生的價值觀念迷失,對自己認識不清晰、不準確,不能正確對待自我與外部世界的關系,從而導致自卑、自負、自我意識消極、缺乏存在感、與社會作對等心理問題出現(xiàn),甚至影響其正常的學習和生活。該文通過分析“空心病”的成因,提出應對“空心病”、培養(yǎng)大學生積極的自我意識的策略,以幫助大學生走出困境。
[關鍵詞]“空心病”;高校人才培養(yǎng);積極的自我意識
[中圖分類號] G44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1)08-0103-03
國家教育部陳寶生部長在2021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要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要對學生心理問題及時發(fā)現(xiàn)、疏導和干預,增強學生承受挫折、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據(jù)某大學調查統(tǒng)計,大學一年級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有30.4%的學生厭惡學習,或者認為學習沒有意義,還有40.4%的學生認為活著沒有人生意義,活著只是按照別人的邏輯活下去而已,甚至有學生選擇放棄自己。在現(xiàn)實生活中,每年都有大學生抑郁、輕生等一些不好的消息傳來,這些“空心病”現(xiàn)象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富有挑戰(zhàn)性的難題。
一、大學生“空心病”的表現(xiàn)
(一)人際關系不好,學習沒有目標,得過且過
小A是某大學一年級的女生,家在農村,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只有春節(jié)回家。小A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他們大學畢業(yè)后在不同的城市工作。小A從中學開始就住校,與父母的聯(lián)系就是要生活費,父母關心的是她的學習成績,只要她能考上大學就行。雖有哥哥姐姐,但是他們很少見面,只是偶爾有微信聯(lián)系。她性格獨來獨往,沒有什么朋友。進入大學后,她發(fā)現(xiàn)來自全國各地的同學各有各的性格,有的人很不好相處,因此跟宿舍的同學交流少。她自己認為,考上大學了就應該放松一下,學習沒有目標,不知道自己為什么學習。當?shù)谝粚W期成績公布的時候,她有些課程成績僅僅跨過及格線,甚至有兩門課程“掛科”。人際關系不好,學習成績不好,小A不知道自己應該怎么辦。她覺得大學的學習沒有意思,想退學,并向輔導員提出了退學的申請,但對于退學后做什么,她自己也茫然。
(二)認為戀愛失敗就是人生失敗
小B是大三的男生,有一天,他發(fā)現(xiàn)自己交往了兩年的女朋友與自己的關系有點微妙。女朋友對約會不熱心了,微信聊天也是敷衍了事。經過仔細觀察和了解,發(fā)現(xiàn)女朋友與另一個男生走得很近,經常約會,還接受男生的禮物。小B很氣憤,找到女朋友詢問,女朋友鄙視他,認為他不如新男友優(yōu)秀,學習成績不太好,約會時不如新男友大方。女朋友直接提出分手,小B很生氣。小B回想與女朋友交往兩年來花費了不少時間和金錢,別的同學也知道他們的戀愛故事,現(xiàn)在分手就是“人財兩空”,實在是接受不了,揚言要與那個男生挑戰(zhàn),如果不能挽回愛情就先殺人再自殺。小A歇斯底里的表現(xiàn),嚇壞了不少同學和教師,學校啟動了心理危機干預預案。
(三)不能融入社會,遇到問題就退縮
小C,某財經大學會計專業(yè)大四學生,實習期間到了一家會計事務所實習,因為與實習單位的人鬧矛盾而中斷了實習后另找單位??墒?,到了新的實習單位,他仍是為人際關系問題而苦惱。他覺得自己不能融入實習單位的團隊,對自己的工作環(huán)境非常不滿意,不知道畢業(yè)后的工作崗位是否也會出現(xiàn)類似的問題,為此感到前途無望。父母主動與他溝通,建議他尋找專業(yè)心理咨詢幫助,他自己覺得沒有必要。
上述三個案例說明了部分大學生不知道自己存在的價值,沒有正確的自我意識,所以行為偏頗。這些自卑自棄、自我否定、缺乏自制力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xiàn)。
二、部分大學生“空心病”的成因
自我意識指的是個體對自己的各種身心狀態(tài)的認知、體驗和覺察,它具有目的性和能動性等特點。自我意識在個體心理發(fā)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對人格的形成、發(fā)展起著調節(jié)、監(jiān)控和矯正的作用。大學生“空心病”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歸結起來,主要是沒有積極的自我意識以及在自我認知、自我體驗、自我監(jiān)控等方面存在問題。
(一)大學生自我認知不全面,自卑自棄
有的大學生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特長和能力,不知道自己在同學中的地位如何,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價值,更不考慮以后的生活和發(fā)展,自信心不足,自卑感強烈,大學生活過一天算一天,甚至覺得很無聊。部分大學生只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忽略了自己的缺點;而另外一部分學生又只看到自己的缺點,忽略了自己的優(yōu)點。有的大學生對事情的歸因存在偏差,認為自己的學習好,是因為自己積極努力和能力較強。如果遇到了困難挫折,就認為都是自己的問題,因為自己沒有能力。有時表現(xiàn)為兩個極端即或者過高估計自己或者過低評價自己。學生自我評價形成和發(fā)展存在的問題,源于原生家庭的教育影響。有個大學生說:“在我父母的眼里,只有我的姐姐,沒有我。姐姐學習成績很優(yōu)秀,考上了名牌大學,經常得到父母的贊譽。我就讀的是一般的大學,經常受到父母的貶斥。姐姐是父母的驕傲,而我是父母的恥辱?!奔彝ソ逃牟磺‘?,直接影響了大學生的自我分析能力,給其造成很大的消極影響。
(二)大學生自我體驗貧乏,缺乏愉悅感
有的大學生,在中小學期間,父母只是關注他們的學習成績,沒有和諧的親情交流;在學校里,教師只是關注他們的學習成績,跟同學也沒有更多的交流。因此他們的情緒情感和體驗不豐富,更談不上有多少成功體驗。到大學后同學之間的關系淡薄,沒有什么交流,時常為一些小事跟同學鬧矛盾,不知道怎么去解決,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在戀愛問題上,沒有處理好關系,“閃戀”“閃分”是常見的事,有的學生還因為失戀引發(fā)自殺和他殺的極端事件。因為學習不好,活動能力不強,常常體驗不到成功,沒有快樂和喜悅。有的學生,因為沒有恰當?shù)卦u價自己,給自己設定的抱負水平過高,取得的成績不能達到預設目標,體驗不到成功的喜悅,就自卑就沮喪。
(三)大學生自我監(jiān)控不力,常常“出軌”
在大學里,學校有管理規(guī)章制度,有“學生手冊”,但都是紙上談兵,大多數(shù)學生明確地說,他們根本沒有認真看過,更談不上遵守。大學生都是成年人了,學校提倡的是自我管理,教師不再像中小學那樣嚴格管理其日常生活。部分大學生學習的目標不明確,認為自己考上大學就已經完成任務了,以后不用再努力了。有的大學生,因為教師不點名就常常缺課,因為有的課程不感興趣就上課不專心、不完成作業(yè),往往到考試前或者考證前才會強迫自己看書學習。有的學生因為“掛科”被延期畢業(yè),甚至因為“掛科”太多被退學。有的大學生,個人的行為往往受他人和外界環(huán)境所左右,自控力缺乏。這些大學生沒有認真學習和理解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不能把社會道德準則內化為個人的品德,更不能約束自己的行為,一旦離開了外界的監(jiān)督,就不能自覺遵守行為規(guī)范。這種自我監(jiān)控不力,使其大學生活不在正確的“軌道”上,常常“出軌”,導致其學業(yè)不能按時完成。
三、培養(yǎng)大學生積極自我意識的策略
積極的自我意識就是正確的自我認知、愉悅的自我體驗、有效的自我控制。積極的自我意識具有目的性、社會性、能動性等特點,對人格的形成和發(fā)展起著調節(jié)、監(jiān)督、校正的作用,對身心健康和社會適應性具有重要影響。培養(yǎng)大學生積極的自我意識,可以通過課堂教學、校園活動、社會實踐等途徑進行,也可以將大學生的自我學習提高和教師的指導引領相結合。培養(yǎng)大學生積極的自我意識,就是培養(yǎng)大學生正確的自我認知能力、愉悅的自我體驗、有效的自我控制能力。
(一)培養(yǎng)大學生正確的自我認知能力
自我認知是個體對主體自身狀況及主體與客體關系的認知,包括自我觀察、自我分析、自我評價。
1.大學生要學會正確認知自我。大學生要積極參加學校的活動,在活動中積極全面地認知自己,明白自己有什么長處有什么缺點,為什么有這樣的優(yōu)缺點。對自己的評價要合適,不能過高評估自己,也不能過于貶低自己。大學生如果沒有正確的自我認知,就不能產生愉悅的自我體驗。大學生要學會自我覺察,對自己了解、反省、思考,覺察自己在情緒、行為、想法、人際關系及個人特質等方面的狀況、變化及發(fā)生的原因?!叭速F有自知之明”,正確的自我覺察是培養(yǎng)健全的自我意識的基礎。有的大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不能理解和掌握課程的內容,常常思想開小差,所以學習成績不好,甚至“掛科”。有的大學生人際關系不好,常常是因為沒有掌握交往的方法,缺乏交往的能力。大學生要在人際交往中不斷學習、不斷感受、不斷提高。
2.高校教師要引導大學生正確地認知自我。教師和輔導員可以引導大學生正確認知自己在大學活動中的位置、作用、能力,引導大學生學會覺察在他人的面前如何認知自己。比如可在心理健康教育“我是誰”的活動中,全面反思自己的形象(父母眼中的我、兄弟姐妹眼中的我、老師眼中的我、同學眼中的我、朋友眼中的我)。學會在他人的陳述中尋找共同的品質特別是正面的品質。高校教師要指導大學生做恰當?shù)淖晕曳治觥W晕曳治鍪且粋€人為更進一步了解自身的優(yōu)缺點而列出的相關邏輯上的分析與對比。每年的“525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輔導員和專職兼職的心理健康教師要利用這個契機,在活動中關注有行為偏頗的學生,并給予積極的指導?;顒咏Y束后,可以引導大學生反思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有什么優(yōu)點和缺點,下次活動應該如何改進。大學生如果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自我分析,就能不斷地自我完善。教師要指導大學生學會自我評價。自我評價需要自省能力,自省能力是大學生形成自我概念的基礎,自省是自我評價的前提。大學里,除了正常的課程學習外,還有很多的社團活動、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活動,教師要在課程學習中、在實踐活動中,引導大學生進行恰當?shù)淖晕以u價,不要“一邊倒”。教師要引導大學生學會評價自己的知識掌握情況、能力的大小,適合做什么、不適合做什么,讓大學生通過自我評價,學會“揚長避短”、 學會理性作為”,讓學習活動更有效果,增強自信心。
(二)加強大學生愉悅的自我體驗
自我體驗,是個體對自我認識的結果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產生的情感體驗。自我體驗的內容很豐富,主要有自尊感、自信感、成功感和自卑感等。自我體驗是個體對自身的認識而引發(fā)的內心情感體驗,是主觀的我對客觀的我所持有的一種態(tài)度,如自信、自卑、自尊、自滿、內疚、羞恥等。
1.大學生要有意識地參加自我體驗訓練。在課堂教學、校園活動、社會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積極的情感,如自尊感、自信感和自豪感,不自卑,不自傲,不自滿。有恰當自我體驗的大學生,做錯事會感到內疚,做了壞事會感到羞恥。沒有恰當自我體驗的大學生,往往是以自我為中心,以自己的快樂為中心,無視別人的感受,好像別人的感受與他無關。大學生要學會悅納自我,這是自我意識健康發(fā)展的關鍵。悅納自我首先要接納自己,喜歡自己,欣賞自己,體會自我的獨特性,在此基礎上體驗價值感、幸福感、愉快感與滿足感。悅納自我是全面地、實事求是地接納自己,既不回避缺點,又不因有缺點而自暴自棄。大學生對自己都會有一定的期望,希望自己能順利完成學業(yè),大學畢業(yè)后能找到合適的工作,學以致用。但是,大學生如果期望值過高或過低,就不會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還會逐漸喪失自信,放棄追求。有的大學生期望值過高,找工作需要舒適的環(huán)境、較高的薪酬、輕松的崗位。但是,社會現(xiàn)實很難滿足其所有的要求,當社會不能滿足其要求時就沮喪、頹廢、失望。有的學生找了幾次工作,一遭到挫折就放棄。某高校的一名畢業(yè)生,多次求職受挫后跳樓自殺,她自殺的當天,恰好就是她應聘的某個用人單位給她發(fā)出錄用通知的時間。
2.教師要指導大學生體驗積極的情感。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在需要層次理論里提出人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實現(xiàn)需要。如果需要得到滿足,人往往會產生愉悅的情感。大學生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在大學校園里基本能得到滿足。歸屬和愛的需要,在班級團隊里能得到體現(xiàn)。教師要關注大學生的成長,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進步和優(yōu)點。當他們有進步時教師要及時表揚,讓他們體驗到團隊歸屬感和進步的喜悅。教師要引導大學生運用積極的自我暗示,學會自我欣賞。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自尊需要。自尊是指人們希望在群體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享有一定的聲譽、獲得良好的評價等需要得到滿足時產生的自我體驗。教師要引導大學生積極參加課程學習和實踐活動,并在他們做出一定成績的時候讓他們得到教師和同學的認可,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獲得自尊。教師要指導學生合理定位自己的抱負水平,恰當?shù)卦u價自己,這樣就可以控制自己的情感體驗,保持正常的情緒狀態(tài)。
(三)要培養(yǎng)大學生的自我監(jiān)控能力
自我監(jiān)控是個體對自己心理活動和行為的自覺而有目的的監(jiān)督和控制。自我監(jiān)控主要包括自我檢查、自我監(jiān)督和自我控制。
1.大學生要學會自我監(jiān)控。大學生是成年人了,應該有一定的自我監(jiān)控能力。大學生要善于自我檢查。遇到問題時可以將自己的活動結果與活動目的加以比較、對照,以保證活動的預定目標與計劃得以逐步實現(xiàn)。行動之前先要明確目標,并根據(jù)現(xiàn)有的條件制定合理的行動計劃。在行動的推進進程中,要不斷檢查計劃的執(zhí)行情況,如果發(fā)現(xiàn)行動偏離了計劃,就要及時調整行動,有效進行自我監(jiān)督。自我監(jiān)督是一個人以其良心或內在的行為準則對自己的言論和行為實行監(jiān)督,有人把它比作一個人內心的“道德法庭”。大學生要自覺地認真領會社會道德準則、規(guī)范的實質,并將其內化為個人的品德,確立個人內在的行為準則,以此來監(jiān)督控制自己的行為。
2.教師要指導大學生培養(yǎng)自我監(jiān)控能力。要指導大學生活動前確立目標,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行為,遇到困難要學會分析,學會想辦法克服困難,才能使其達到預定目標。高等教育有國家的課程標準,每個專業(yè)都有完整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其人才培養(yǎng)目標和畢業(yè)要求對大學生是有法定約束力的。因此,大學生要完成學業(yè),要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一定要明確目標,調節(jié)行為,克服困難。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分辨是非善惡,控制自己的貪念。有的大學生之所以會在“網貸”“電信詐騙”中上當受騙,往往就是因受到心中的貪念和欲望驅使而做出不理智的行為。有的大學生當債臺高筑時被追債,當壓力太大時就選擇“自我了斷”。輕生是對生命的不尊重,也是對父母和社會的不負責任。大學生要學習道德法則并將其內化為自己的行為。當遇到誘惑時,在內心“道德法庭”的監(jiān)督之下,就會產生誘惑控制,還會主動制止不正確的、違法亂紀的行為。當遇到困難時要學會分析問題,尋求解決的方法。當自己的力量不能解決問題的時候,要學會求助。接受別人的幫助時,要學會表示感謝感恩。在別人需要幫助時,可以自覺產生助人的行為。
總之,應對大學生的“空心病”,就要培養(yǎng)其積極的自我意識。培養(yǎng)大學生積極的自我意識,一方面需要大學生的自我學習提高,另一方面需要高校教師的悉心引導,因材施教。大學生有積極的自我意識,行動就具有主動性與積極性,就有方向,就有力量。大學生意識到自我的價值、自我的理想,就會認識自己、設計自己、安排自己、控制自己,讓自己個人的發(fā)展與社會的發(fā)展步伐一致。大學生意識到自己的責任,才能有所擔當,才能使人生更有意義。國家的未來在于青年,積極應對大學生的“空心病”,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也是社會的一個重要責任。
[ 參 考 文 獻 ]
[1] 姚本先,王道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19.
[2] 曾巧蓮,鄔華,劉家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M].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9.
[責任編輯: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