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英子
摘 要 教育改革的推進對各階段各學科的教學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語文閱讀教學方面新課標要求能夠引導學生形成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視野,正確、自主選擇閱讀材料,豐富精神世界,提高閱讀品味和文化素養(yǎng)。而小說閱讀作為閱讀教學中比較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需要高中語文教師及學生都給予重點關注,教師要能夠突破傳統(tǒng),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掌握閱讀方法,在完成課內閱讀任務之后還能做到知識遷移,進行一些課外小說的閱讀,做到舉一反三,從而達到提升高中小說閱讀教學質量的目的,為學生自主學習打好基礎。
關鍵詞 三要素;小說;閱讀
高中教材中涉及很多小說類課文,這類文章往往會包含很多方面的知識,是學生們感知世界、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往往根據(jù)小說的“三要素”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分析,但是這種方式無法使學生感受到小說的精髓,也使得學生喪失了閱讀小說的興趣,小說教學不能發(fā)揮出其應有的作用。所以要求廣大高中語文教師能夠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突破“三要素”,尋求小說教學的新方式。
一、高中小說教學突破“三要素”的必要性
讓學生掌握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文化素養(yǎng)、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奠定基礎是高中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這就要求教師能夠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讓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發(fā)揮自身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發(fā)掘自身特點,重視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小說閱讀教學是高中語文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此類文章的閱讀教學學生可以積累知識、開拓眼界、掌握更多的語文學習方法,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享受語文課程的學習,進一步推動課內外閱讀活動的開展。但傳統(tǒng)的以“三要素”為入手點的小說閱讀教學使得學生閱讀小說的興趣大大降低,所以高中語文教師一定要做到突破“三要素”尋求新的小說閱讀教學方法,提升學生閱讀小說的熱情,讓學生享受閱讀,發(fā)現(xiàn)小說的魅力。
1.可以積累學生閱讀小說的興趣
盡管在各類考試中經常會針對文本內容設置一些題目來考察學生對小說的理解程度,但其考查的內容都是以小說文本為基礎,圍繞文本主要內容檢驗學生文章閱讀的深度,因此通過閱讀對小說有透徹的理解非常重要。學生只有真正讀懂文本才能產生更多閱讀興趣,自覺尋求更多閱讀機會,進而實現(xiàn)閱讀能力的提升。大部分小說都具有自身獨特的魅力,豐富的語言和多樣的描寫方法極易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們在主動閱讀中獲得更多精神上的享受并在潛移默化中接受閱讀文本給予的文化洗禮,如《百合花》這篇小說就運用多種描寫方法將新媳婦和通訊員的人物特點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學生也會對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故事產生好奇,進而完成好整篇文章的閱讀和理解,而且在愉悅的閱讀中學生還能夠充分體會到故事發(fā)生的年代人與人之間真摯、淳樸的情感,對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有更深刻的理解。高中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興趣是他們自主閱讀的重要條件,所以教師要通過各種形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其樂于閱讀小說,領略其中魅力,而不是在教師的規(guī)定下去完成各種閱讀任務。
2.可以培養(yǎng)學生閱讀小說的個性審美
雖然小說中的情節(jié)和對人物描述的語言不會發(fā)生變化,但不同的人在閱讀時所理解的含義和感受到的情感是不一樣的,“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是人們對于閱讀小說的形容,也是小說這種文體的神奇所在,其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散發(fā)著屬于他們自己的獨特魅力,給不同的人以不同的審美感受。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不應對學生的思想加以禁錮,要重視對學生個性化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并打破傳統(tǒng),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對小說的理解展開交流,這樣可以讓學生收獲更好的閱讀效果。高中階段教材中涉及的小說內容多樣、內涵豐富,學生能夠在閱讀中感受到多元文化的魅力,有助于提升其審美品鑒能力,豐富其情感、陶冶其情操,增強其文化品鑒素養(yǎng)。
3.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觀
經典的小說作品是經歷過時間考驗的,是符合時代發(fā)展要求的,也是具備豐富內涵的,能直擊人們的心靈,讓人們在閱讀中感受文學的魅力,品味人間的善惡美丑。突破傳統(tǒng)的“三要素”教學模式,讓閱讀體驗變得簡單化、個性化,可以使學生在閱讀中更好地體會不同的人生、品味個中滋味,實現(xiàn)心靈的凈化,讓學生有更大的勇氣面對生活,全方面地思考人生,在小說中汲取營養(yǎng)、完善自己,從而形成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完成品格與境界的升華。
二、高中語文小說教學現(xiàn)狀及問題分析
現(xiàn)在的高中小說閱讀教學通常以“三要素”為鑒賞基礎,在具體實施教學過程中也存在很多需要完善之處。
1.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使小說的魅力無法發(fā)揮
現(xiàn)代教學中,教師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多采用豐富的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進行課堂教學,紛繁多樣的現(xiàn)代化教學形式使得原本可以通過閱讀文字體會到的魅力被直觀化的圖片和影像所取代,導致小說的魅力得不到發(fā)揮,文學趣味性大大降低,語文教學也因此喪失了原本的意義。
2.教學思維固化
很多教師自身對于閱讀小說的興趣不足,導致其在進行小說講解時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對于內容的講解也照搬照抄,講解小說內容時也都以“三要素”的分析為重點,使得學生對小說相關知識了解不全面;另外,教師的課堂授課內容也多以對學生的“強制性”知識與思想灌輸為主,不利于提升學生閱讀小說的能力。
3.教學模式單一
由于高中課程內容相對較多,加之高考壓力的存在,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更重視答題技巧的講解,在課程中也往往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學生可以自由支配理解的思維空間較小,鞏固知識的實踐機會也比較少,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對小說的分析鑒賞都停留在相對膚淺的層面,多數(shù)分析教學都圍繞“三要素”展開。
4.學生對小說內容理解片面
以“三要素”為重點指導小說閱讀使得小說解讀的過程“套路化”,千篇一律的閱讀過程讓學生逐漸喪失了閱讀興趣,對小說的理解也比較片面,閱讀思維停留在比較淺層的層面,小說閱讀也失去了其應有的意義。學生體會不到不同小說作品的獨特特征,領悟不到其中的魅力,小說人物的真正特點更無法被學生品味出來。
5.文本內容肢解嚴重
一部分教師講解任何類型的小說都以“三要素”為基礎,在鑒賞文本時都讓學生用“三要素”作為入手點對文章內容進行品鑒,導致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僅停留在表面,如文章主旨、三要素基本內容和小說的作者及創(chuàng)作背景等信息學生都可以流利的背誦出來,但對文章的深層含義、人物的特點、豐富細膩的描寫語言等更有深度的內容學生則沒有很好的體會,造成小說自身的魅力無法得以展現(xiàn)。
三、高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策略探究
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突破傳統(tǒng)“三要素”的禁錮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使其感悟小說深層的情感內涵,培養(yǎng)其個性化思維,進而豐富語文教學的意義。
1.讀寫結合,積累語言
單純的讀是無法滿足小說閱讀的基本要求的,學生需要在閱讀的過程中標記出自己感興趣的部分、記錄好詞好句、標注描寫細節(jié),最后還要根據(jù)自己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的信息寫一寫感受體會,這是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重視的步驟。如在閱讀《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課時,盡管學生不一定對于整本書的內容都有了解,但學生通過標記文中的細節(jié)描寫,摘錄課文中的語言,感受人物性格及其形象特點,再結合寫作練習鞏固學生在文中學習到的語言表達技巧和寫作方法,積累寫作語言,提升閱讀水平和寫作能力,感受中國古典文化的魅力。
2.發(fā)散思維,對比鑒賞
小說的創(chuàng)作離不開作者所處的環(huán)境及特定的文化影響,因此每一篇小說都具有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和情感特點,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時一定要避免模式化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個性化閱讀能力。如《哦,香雪》這篇小說,“香雪”在不同環(huán)境中的心理活動及其所表現(xiàn)出的性格特點是不同的、也是有變化的,更是有所成長的,這些特征在文中都以不同的描寫方法呈現(xiàn)出來。因此要求教師在小說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探尋文學語言的魅力、關注小說本身的語言表達,同時開拓思維,將自己置身于當時的時代背景,感受作者賦予小說的深刻內涵與真摯情感。并在閱讀和分析完這一文本后引導學生繼續(xù)閱讀一些課外的、與這篇小說同時期的文學作品,特別是小說類作品,讓其獨立完成對小說人物與內涵的品鑒。
3.立身閱讀,融合文化
一篇小說中往往融合了多方面的內容,比如特點鮮明的人物、豐富的時代內涵以及獨特的文化背景等,在閱讀一篇小說時不同的人會產生不同的感受、讀者也會與不同的人物或不同的場景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他們對于文本內容的關注重點也有所差別,因此要求高中語文教師在開展小說閱讀教學時重視學生個性化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閱讀小說的樂趣并積極完成對小說的鑒賞,樂于體會文化的魅力。如《邊城》一文的閱讀教學,教師就可以突破“三要素”的束縛根據(jù)學生的興趣特點將他們分成不同的小組,對文中涉及的湘西的風俗文化、服飾文化、歷史文化等進行分析、探究交流,通過分析文中涉及的文化要素完成對小說的閱讀與鑒賞,讓學生充分感受小說的語言魅力,學習構思文章的技巧,了解我國的地方文化和民俗傳統(tǒng)。
4.個性閱讀,有效評價
有效評價是完善小說閱讀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我們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突破“三要素”并不是說不進行“三要素”的教學,而是要立足個性化閱讀,引導學生對小說中的“三要素”和人物有自己獨特的解讀并對學生的解讀給予有效評價。適當?shù)挠行гu價可以讓學生明確學習的重點,了解自己在閱讀能力方面的不足,知曉自己可以從哪些方面繼續(xù)努力提升自己的閱讀水平,積極的評價也能很好地鼓勵學生,讓他們擁有更高漲的閱讀熱情。如在引導學生閱讀《小二黑結婚(節(jié)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從文本入手,敘述小說中典型人物的特點和情節(jié)內容等,在學生敘述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給予適當?shù)囊龑Ш脱a充,讓學生了解自己對文章內容的概括與解讀有哪些不準確的地方,最后對學生所談的解讀內容進行評價,讓學生繼續(xù)保持自身優(yōu)勢,彌補自身劣勢,引導他們從多方面認知小說的魅力,從而提高其小說閱讀能力。
[作者通聯(lián):江蘇沭陽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