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蓉
摘 要:隨著大數據時代的興起與快速發(fā)展,在“智能+”視閾下數據正呈指數級速度增長,數字化、網絡化和信息化為人們的生活及工作的方方面面帶來了便利,文獻資料的智能管理系統(tǒng)也在不斷完善。但是,目前傳統(tǒng)的文獻管理模式已經跟不上現代化發(fā)展的腳步,對于一些歷史文獻的保管要引起重視,需要更加科學專業(yè)的管理方式,充分運用智能化保管方式,提升文獻保管能力。本文將針對“智能+”視閾下蘆溪明清文獻保管的創(chuàng)新方式進行研究,希望對我國歷史文獻保管模式的創(chuàng)新提供研究方向。
關鍵詞:智能+;蘆溪;明清文獻保管;創(chuàng)新方式
蘆溪縣得天獨厚的條件,離不開其悠久歷史的延續(xù)與發(fā)展。文獻是沉默的歷史見證者,因此蘆溪縣對歷史文獻的保護與管理非常重視,我們可以透過其滄桑的表面,探尋其包含的另一個時空,透過文獻上需要修復的“傷痕”,追溯到當時的生活形態(tài)、經濟發(fā)展、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景象。蘆溪縣明清時期的文獻記錄了當時各方面活動的發(fā)展歷程,記載著思想觀念的變化、社會制度的變更及各種新生事物的涌現,具有重要的社會功能,對于維系和構建社會文化傳統(tǒng)有著積極意義。
一、蘆溪清明文獻保管現狀
蘆溪清明文獻收集主要以明清時期為主,現已將帖題詩存上冊、下冊清嘉慶二十一年、萍鄉(xiāng)縣嚴禁窩匪告示萍鄉(xiāng)縣正堂陸文濤清乾隆五十五年等現存清明文獻近兩千余份收藏于蘆溪縣檔案館。
由于破碎、缺損、紙張變色、發(fā)霉、紙張絮化和紙張酸化、字跡模糊等問題,加上其紙張老化過快而不便于直接提供展覽服務等因素,在利用明清文獻方面存在著很多障礙,對其保管方式必須慎重以待。
二、蘆溪清明文獻的價值體現
1.參考價值
首先,蘆溪明清文獻最重要的一個功能便是幫助文獻查閱者、教育機構、文史單位提供信息支持?,F存的明清文獻里,研究者們能夠找到有關歷史中的各種文獻,而這類文獻直觀的反映了當時的學術思想、文化展現,是歷史文化最直觀的記錄形式,研究人員能夠在其中提取文獻中涉及的重要歷史事件,并研究其中內容為現代研究提供理論支撐。與此同時,這類文獻也是同領域研究者的創(chuàng)作靈感以及研究素材;幫助研究人員找尋過去的研究理論基礎以及實驗數據。其次,研究者能夠縱觀文獻以確定文獻所處時間的不同單位都做了哪些工作,也能清晰的掌握不同單位內人員的變動與職位更替。最后,文獻資料還涉及以往所有的借閱數據,這也是圖書館中重要且關鍵的館藏數據。
2.歷史價值
蘆溪明清文獻是歷史流傳下來的學者學術成果,能夠幫助現代研究人員恢復明清時期的學術環(huán)境,其中蘊含著極其重要的歷史價值,也為我們怎樣展開科學研究、進行學術決策起到了重大參考價值。特別是這類文獻中大多都涉及蘆溪歷史,體現蘆溪歷史文化的重要來源,而高效的歷史文獻保存手段能夠幫助后繼研究者研究查看。因此,針對蘆溪明清文獻展開科學、高效的現代化管理將有效提升文獻管理的效率與質量,這也成為優(yōu)化蘆溪文獻保護建設的核心手段。
三、蘆溪清明文獻保管存在問題
1.文獻損毀老化現象嚴重
明清文獻保存至今已歷經六百多年,而歷經時間長河的洗禮,很多紙質文獻遭到了不同程度的自然或人為損壞。其中很多文獻原件開始出現紙張老化缺損、紙張粘連、顯示不清等問題,盡管部分文獻經過技術人員修復后能夠勉強看清內容,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文獻的自然老化,后期必然會再次損壞。還有少部分年代更久的文獻記錄,在收進圖書館時就已處于破損狀態(tài),加之霉變的影響,很多文獻開始出現毛邊以及磨損,文獻字跡也早已無法看清,一旦修復不及時將很難復原內容??梢娫谖墨I保護過程中,除了加強相關法律建設外,還要強化文獻保護相關技術的融合,以此來確保蘆溪明清文獻繼續(xù)長久的保存下去。
2.保管條件未達到相應標準
像蘆溪明清文獻這種年代久遠的歷史產物,對于保護環(huán)境中的溫度、濕度、空氣等有著嚴格的要求。但是,蘆溪當地對文獻的保護環(huán)境僅限于庫房存放,而簡單的庫房保管很難控制文獻所處環(huán)境的濕度、溫度、空氣及光照環(huán)境,嚴重的甚至會遭到蟲害的撕咬損毀。同時,蘆溪明清文獻保存并非單獨設立保管倉庫,而是新中國成立后很多文獻共用倉庫,并沒有設立專門歷史文獻館藏室,因此不利于建設系統(tǒng)的蘆溪明清文獻保護體系。
3.保護經費投入不足
隨著時間的遷移,歷史文獻其中的學術價值、歷史文化被深入發(fā)掘,因此國家政府對歷史文獻的研究愈發(fā)重視,總體來看,我國往年在歷史文獻保護經費投入呈逐年上漲態(tài)勢。但因為我國歷史文獻總量大,發(fā)掘、收集、保護面臨巨大難度,像蘆溪地區(qū)很多明清文獻需要修復,而伴隨而來的就是大量經費投入,在有限的經費投入下,只能著重對關鍵文獻進行搶救性保護,因此看似國家在文獻保護上投入巨大,但是分攤到各地卻杯水車薪。
4.專業(yè)保護人才欠缺
蘆溪明清文獻保護設計發(fā)掘、收集、修復、保存等諸多環(huán)節(jié),而每一環(huán)節(jié)對涉及的所有工作人員均提出了較高的職業(yè)技術標準,特別是最為關鍵的歷史文獻修復。歷史文獻的修復不單單需要工作人員掌握專業(yè)的崗位技能與知識,更要求其在文獻修復工作過程中熟悉文獻所涉及的跨學科知識與技能,所以看似簡單的保護步驟其實對技術人員的素養(yǎng)與技能提出了極高的要求。現階段,我國很多地區(qū)普遍存在對歷史文獻保護人員培養(yǎng)不重視的問題,文獻修復人員專業(yè)知識掌握匱乏,技能不熟練等問題始終困擾著文獻保護行業(yè)發(fā)展。因為專業(yè)人員的匱乏,很多歷史文獻資料在入庫后因無法獲得及時修復,導致后期需要花費更多的經費以及人力、物力去修護整理。
四、“智能+”視閾下蘆溪清明文獻保管策略
1.優(yōu)化蘆溪明清文獻智能化保護
由于紙質文獻保護的諸多弊端,蘆溪明清文獻的智能+保護已然成為一種必然選擇,更是使這類歷史文獻長期流傳下去的核心手段。因此,在明確智能+歷史文獻保護建設的前提下,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