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明
摘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從鍛煉學生的朗讀能力入手,做好教學創(chuàng)新工作。通過朗讀訓練,教師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語感,還可以豐富學生的素材積累,提升學生整體的語文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朗讀訓練
朗讀訓練作為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有助于學生提高語文綜合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發(fā)揮朗讀訓練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素養(yǎng),實現(xiàn)教學目標。
一、小學語文閱讀中朗讀訓練存在的問題
1.朗讀目標不準確
在小學語文閱讀中,首先,受到課時等因素的限制,一些教師將重點放在了知識講解上,并未給學生提供充足的閱讀時間,只要求學生在課后閱讀;其次,在有限的閱讀時間里,一些學生為了提升速度,沒有投入真實情感,使閱讀變得形式化;再次,在傳統(tǒng)閱讀訓練中,一些教師采取抽查朗讀、小組朗讀、接龍朗讀等方法進行教學,并沒有針對學生朗讀的具體情況進行及時指導。這種教學氛圍,雖然看起來十分熱鬧,但實際教學效果不理想。
2.參與積極性不高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雖然增加了朗讀訓練,但教學內(nèi)容還不夠全面。首先,在朗讀訓練中,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只能以教師點名、學生自愿報名等方式進行朗讀,而其他沒有朗讀的學生只能作為聽眾,不但影響到了學生對閱讀內(nèi)容的理解,而且造成朗讀訓練難以落實,降低了朗讀訓練效果;其次,在開展朗讀訓練時,一些教師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機械化嚴重,甚至一些教師將重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方面,并未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得學生難以在朗讀中感受到情感的變動。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朗讀訓練的措施
1.及時指導學生朗讀
朗讀已經(jīng)成為學生掌握文章知識的重要方法,對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有著直接影響,所以教師想要讓學生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就要展現(xiàn)朗讀訓練的作用。首先,教師要做好識字教學,鞏固學生的識字效果;其次,教師要落實多讀少講、以讀代講,學生只有經(jīng)常朗讀文章,才能掌握詞匯,才能將作者的語言轉變成為自己的語言。如在教學《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時,教師可以從理解“才……才……”的意思出發(fā),在要求學生多次朗讀后理解“才……才……”的含義,豐富學生的語言能力。
2.設立朗讀訓練目標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逐漸引起關注。因此,教師也要積極參與到朗讀訓練中,在鼓勵學生做好預習、識字等環(huán)節(jié)的基礎上完成朗讀任務。首先,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以階段目標、大目標、小目標等作為學生的閱讀任務,確保學生閱讀順利進行。在設計階段性目標時,教師可以針對具體某一類文章,鍛煉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在設計大目標時,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情感、感悟,讓學生自行朗讀,體會其中內(nèi)涵,感受朗讀的樂趣;在設計小目標時,教師需要從具體每一篇文章出發(fā),確定學生朗讀的程度。其次,教師可以做出適當示范,讓學生反思自身在閱讀中的不足,在學生逐漸掌握朗讀技巧與方法后,再次組織學生進行朗讀,從而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最后,教師通過分析教學要求,在設計好朗讀內(nèi)容的基礎上,鍛煉學生的朗讀能力,加深學生的記憶。
3.規(guī)范學生的朗讀
由于小學生正處于思維高速發(fā)展的階段,并未掌握合適的朗讀方法,難以全面理解朗讀的內(nèi)容。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從幫助學生梳理文章結構入手,借助朗讀豐富學生的情感,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與認識,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朗讀欲望。如在教學《丁香結》時,學生需要在朗讀中保證語氣上的平緩性與親切性,感悟作者對丁香的喜愛,分析文章中的憂傷與神情,學生在理解中提高了朗讀效率。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從做好朗讀訓練出發(fā),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在領悟文章情感的基礎上,明確作者的思想情感。由于朗讀訓練中包含了許多朗讀技巧,所以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朗讀訓練方法,激發(fā)學生的朗讀欲望,使學生在品味文章情感的基礎上讀出文章中蘊含的情感。
參考文獻:
[1]趙欽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技能訓練探析[J].時代教育,2014(4).
[2]王文光.朗讀訓練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4).
(作者單位:甘肅省玉門市獨山子學區(qū))